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电荷 摩擦起电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电荷 摩擦起电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2 15:0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一章 电流和电路
电荷 摩擦起电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摩擦起电现象
2.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能举例说明生活中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列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哪些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
一、摩擦起电
1、原子结构?
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的转移
1、认识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
2、认识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3、了解电荷量、元电荷。
二、电荷(p3)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中用________来检
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
是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验电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验电器
三、摩擦起电的实质
自学课本P4-P5页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叫电荷量 其单位是什么?
2.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是多少?
3.什么叫元电荷 其大小是多少C
4.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的原因?
5.摩擦为什么能够起电?
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思考: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3.用以上玻璃棒和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思维拓展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
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的带电情况是可能是 .
四、静电的应用和防护(P5)
1.生活中对静电的应用实例?
2.静电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
总结:学到了什么?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中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4、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学习困惑
学完本节课内容之后,你还有哪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