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1课时)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新课导入
乌鸦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吗?
这种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乌鸦逐渐学会的。
一、新课导入
比较蜜蜂采蜜和黑猩猩取食形成过程的不同:
一、新课导入
为什么小猫、小狗有些行为不教就会,而有些行为需要教很久才能学会?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黄蜂筑巢
青蛙冬眠
蜘蛛结网
蜜蜂采蜜
鸟类迁徙
蚂蚁觅食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或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1: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资料2: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3: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资料4: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的植物(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由四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排列)。有人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资料5: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有人通过实验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资料6:
1.上述资料里描述的各种动物行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
定的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2.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学习行为:使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3.分析资料3,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红雀喂金鱼,不利于红雀物种的延续,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
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躲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
4.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此图片为《【知识探究】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判别练习》交互练习截图,请下载使用此资源。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三、典型例题
例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雄鸡报晓 B.孔雀开屏
C.老马识途 D.蜘蛛结网
C
例2.“母鸡孵出白鹅,还当起了白鹅的妈妈”,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B
三、典型例题
例3.下列鸟类的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美国红雀喂金鱼 ③大山雀偷喝牛奶 ④公鸡报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C
例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这些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
B.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C.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学习行为在个体生活经历中获得
C
四、课堂小结
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分:
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概念: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意义:必不可少,是生存的基本条件
概念:后天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
意义: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
的重要保证
基础
四、课堂小结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时间
决定因素
稳定性
适应性
存在意义
生来就具有的 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由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 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再 见(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新课导入
1.如何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一、新课导入
2.“蚯蚓走迷宫”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一、新课导入
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
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一、新课导入
蚯蚓走迷宫尝试了约200次才成功,小鼠是比蚯蚓高等得多的哺乳动物,它走迷宫会尝试多少次能成功呢?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
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些。当然,也不排除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的可能性。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3.制订计划
参考“迷宫”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注意:
1.“迷宫”的隔板高些或者在隔板上方盖一块玻璃板,既能阻止小鼠翻越隔板又便于观察;
2.“迷宫”通道的宽度要便于小鼠折返;
3.实验前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4.实施计划
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跟同学交流这项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用不同小鼠分别做实验,“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
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这项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
3.如果把实验中的小鼠换成乌龟,你预测“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预测“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将会增加。
因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4.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5.你对家养的小动物进行过学习行为的训练吗 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6.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三、典型例题
例1.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探究实验时,生物小组选取经饥饿处理的3只小鼠,让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迷宫,测得如下数据:
根据实验,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B.小鼠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C.小鼠②不经“尝试与错误”就能吃到食物
D.小鼠③“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多些
C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09秒
②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③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7秒
三、典型例题
例2.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B .这种行为受小鼠遗传因素的影响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宫的能力都一样
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
B
三、典型例题
例3.某学习小组一下表中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动物绕道取食的“尝试与错误”次数记录如下表:
下列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能力:丁>甲>乙>丙
B.它们绕道取食的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C.若乙是爬行动物,则甲可能是两栖动物
D.根据“尝试与错误”次数判断,丙比乙更高等
A
动物 甲 乙 丙 丁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24 46 65 5
三、典型例题
例4.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次数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67秒
第二次 193秒
第三次 90秒
三、典型例题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2)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__,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决定的。
学习
强
遗传物质
四、课堂小结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四、课堂小结
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