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课件24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比较阅读课件24张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15: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郭沫若
háo
课前知识准备:
结合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应创作时代;大声朗读诗歌,圈点勾划疑难字词。
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结合历史背景对青年作者的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内容。
3.感受诗歌中对“青春之力”的赞美以及对青春的思考,体会两诗的风格。
学习目标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 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
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太阳礼赞》《炉中煤》《静夜》《天上的街市》等,戏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王昭君》《孔雀胆》《蔡文姬》。
作者简介
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1950 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其代表作有《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意绪》《哈拉库图》等。
作者简介

字词检测
石砾 嚣鸣 铆钉
揳入 罅隙 渗出
lì xiāo mǎo
xiē xià shèn







学习任务一
大声朗读两首诗歌,朗读后,圈画出文中描写“我”的句子,并概括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完成下列表格任务。
作品 句子 “我”的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作品 句子 “我”的形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峨日朵雪峰之侧》
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歌号者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攀岩者
学习任务二
品读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从不同方面分析中的“我”的具体形象,结合背景理解文中意象的涵义并体悟我要表达的情感。
(品读指导:可以从意象、环境描写、修辞(词语)等角度来分析形象;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意象
修辞(词语)
环境描写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小结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写作背景
“狂飙突进”
情感
“我”是一个被五四时代怒潮唤醒,有着奋发昂扬的精神,豪迈的气概,有着摧毁旧事物的勇气与坚定的革命信念,有着巨大精神力的渴盼自我的知识青年的形象。
这首诗是对力的赞歌,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学习任务三
品读诗歌《峨日朵雪峰之侧》 ,从不同方面分析中的“我”的具体形象,结合背景体悟我要表达的情感。
(品读指导:可以从意象、环境描写、修辞(词语)等角度来分析形象;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 )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意象
修辞(词语)
环境描写
《峨日朵雪峰之侧》 创作时间:
1962年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1957年,昌耀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此后仅得以一“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1962年昌耀已陷入冷寂和沉闷了,由此,他得以理智和清醒,观照和揣度个体生命及周围的世界: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
1979年重返文坛,任青海作协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
日落和滑坡等意象是用来表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的。
“雄鹰”“雪豹”的形象是作者理想中的精神、意志和心灵的象征,代表着一种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
“蜘蛛”则是作者现实状态的写照,是他“囚徒”身份的一种反映。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朵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
小结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落日景象:写出了攀登者脚下的险情。彷徨”一词生动地概括出了タ阳欲落之貌。但西沉之势不可逆转,冷热交接之时,迫近冰峰的红日显现出跃赴绝决境的姿态。山海的幽杳又似有黑洞穷的引力。石砾不时的滑坡,深渊兴起有如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的嚣鸣。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诗人猛然惊觉,本能的将“指关节铆钉一样的楔入巨石的罅隙”。这句极为生动形象。干层底被撕裂的细节,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之意。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962年8月2日初稿
1983年7月27日删定
空中霸主和雪原霸主,力量强大。
渺小,却带来温暖
强烈地对比中,“我”与蜘蛛合二为一了,写出了“我”的谦卑而坚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意象特点:宏大、阔远、
雄奇、气势磅礴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洪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环境描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描绘了一幅白云怒涌、波涛汹涌的宏伟壮丽的图景,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919年9、10月间作
连用四个“啊啊”和六个“哟”一系列叹词,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
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
排比,从力的色、形、声、节奏方面对力作了有力地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