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绝密★启用前
第二十四章圆章节测试2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画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⑤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则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
A. B.2 C.3 D.2
3.圆内接四边形ABCD,∠A,∠B,∠C的度数之比为3∶4∶6,则∠D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4.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两点,连接AC,BC,AD,CD.若∠CAB=55°,则∠ADC的度数为( )
A.55° B.45° C.35° D.25°
5.下列图形中,∠B=2∠A的是( )
A. B.
C. D.
6.如图,点B、D、C是⊙O上的点,∠BDC=130°,则∠BOC是( )
A.100° B.110° C.120° D.130°
7.如图⊙O的直径垂直于弦,垂足是,,,的长为( )
A. B.4 C. D.8
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BO=50°,则∠ACB的大小为( )
A.30° B.40° C.45° D.50°
9.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且OC∥BD,AD分别与BC,OC相交于点E,F,则下列结论:
①AD⊥BD;②∠AOC=∠AEC;③CB平分∠ABD;④AF=DF;⑤BD=2OF;⑥△CEF≌△BED,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10.如图,A,B,C是⊙O上三个点,∠AOB=2∠BO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BA=∠OCA B.四边形OABC内接于⊙O C..AB=2BC D.∠OBA+∠BOC=90°
11.如图,⊙O与AC相切于点A,且AB=AC,BC与⊙O相交于点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45° B.CD=BD C.∠BAD=∠DAC D.CD=AB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连接AC,以点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6π﹣4 B.6π﹣8 C.8π﹣4 D.8π﹣8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3.正八边形的中心角等于______度
14.如图,在⊙O中,弦AB∥CD,若∠ABC=40°,则∠BOD=__.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顶点D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和点D是⊙O上两点,连接AC、CD、BD,若CA=CD,∠ACD=80°,则∠CAB=__°
17.如图,已知⊙O的直径CD垂直于弦AB,∠ACD=22.5°,若CD=6cm,则AB的长为_____cm.
18.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三点,且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OF⊥OC交圆O于点F,则∠BAF=__.
19.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O切BC于点D,BD=3,CD=2,△ABC的周长为14,则AB=__.
20.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C是⊙O的切线,C是切点,连接AC,若∠CAB=30°,则BD的长为____.
21.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DC,延长BA和DC相交于圆外一点P,∠P=30°,∠D=70°,则∠ACP=__.
22.如图,PA与⊙O相切,切点为A,PO交⊙O于点C,点B是优弧CBA上一点,若∠ABC=32°,则∠P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若⊙O的半径为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结果保留π).
24.如图,已知点A、B、C、D均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AD∥BC,AC平分∠BCD,∠ADC=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
25.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______.
三、解答题
26.已知如图所示,OA、OB、OC是⊙O的三条半径,弧AC和弧BC相等,M、N分别是OA、OB的中点.
求证:MC=NC.
27.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点D在⊙O上,连接AD,BD,∠A=∠B=30°.
证明:(1)BD是⊙O的切线
(2)如果BD=2求OC的长
2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2,E是AB的中点,将△BE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点E落在CB的延长线上点F处,点C落在点A处.再将线段AF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FG,连接EF,CG.
(1)求证:EF//CG;
(2)求点C,点A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与线段CG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29.如图,点E为⊙O的直径AB上一个动点,点C、D在下半圆AB上(不含A、B两点),且∠CED=∠OED=60°,连OC、OD
(1)求证:∠C=∠D;
(2)若⊙O的半径为r,请直接写出CE+ED的变化范围.
30.已知⊙O的直径为10,点A,点B,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Ⅰ)如图①,若BC为⊙O的直径,AB=6,求AC,BD,CD的长;
(Ⅱ)如图②,若∠CAB=60°,求BD的长.
31.已知⊙O的半径为2,∠AOB=120°.
(1)点O到弦AB的距离为 ;.
(2)若点P为优弧AB上一动点(点P不与A、B重合),设∠ABP=α,将△ABP沿BP折叠,得到A点的对称点为A′;
①若∠α=30°,试判断点A′与⊙O的位置关系;
②若BA′与⊙O相切于B点,求BP的长;
③若线段BA′与优弧APB只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α的取值范围.
32.如图,的直径为,弦为,、分别是的平分线与,的交点,为延长线上一点,且.
求、的长;
试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3.如图:CD是⊙O的直径,线段AB过圆心O,且OA=OB=,CD=2,连接AC、AD、BD、BC,AD、CB分别交⊙O于E、F.
(1)问四边形CEDF是何种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当AC与⊙O相切时,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吗?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绝密★启用前
第二十四章圆章节测试2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画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⑤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①必须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才能确定一个圆,错误;
②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正确;
③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正确;
④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正确;
⑤三角形的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错误;
故选B.
考点:命题与定理.
2.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则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
A. B.2 C.3 D.2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解析:如图:
∵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
∴OB=,AB=OA,
∵OA2=AB2+OB2,
∴OA2=(OA)2+()2,
解得OA=2.
故选B.
考点:1.正多边形和圆;2.勾股定理.
3.圆内接四边形ABCD,∠A,∠B,∠C的度数之比为3∶4∶6,则∠D的度数为( )
A.60° B.80° C.100° D.1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解: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C=∠B+∠D=180°,
设∠A=3x,则∠B=4x,∠C=6x,
则3x+6x=180°,解得:x=20°,
则∠B=80°,∠D=180°-80°=100°.
故选:C
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4.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两点,连接AC,BC,AD,CD.若∠CAB=55°,则∠ADC的度数为( )
A.55° B.45° C.35° D.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证出Rt△ABC,求出∠B的度数,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推出∠ADC的度数.
【详解】
解:∵AB是的直径,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及其推论,解题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5.下列图形中,∠B=2∠A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圆周角定理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解:A中,∠A=∠B;
B中,∠A与∠B的大小无法判定;
C中,∠A+∠B=180°;
D中,∠B=2∠A.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熟知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如图,点B、D、C是⊙O上的点,∠BDC=130°,则∠BOC是( )
A.100° B.110° C.120° D.130°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在优弧上取点E,连接BE,CE,由点B、D、C是⊙O上的点,∠BDC=130°,即可求得∠E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在优弧上取点E,连接BE,CE,如图所示:
∵∠BDC=130°,
∴∠E=180°-∠BDC=50°,
∴∠BOC=2∠E=100°.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7.如图⊙O的直径垂直于弦,垂足是,,,的长为( )
A. B.4 C. D.8
【答案】C
【解析】
【详解】
∵直径AB垂直于弦CD,
∴CE=DE=CD,
∵∠A=22.5°,
∴∠BOC=45°,
∴OE=CE,
设OE=CE=x(x>0),
∵OC=4,
∴x2+x2=16,
解得:x=2,
即:CE=2,
∴CD=4,
故选:C.
8.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已知∠ABO=50°,则∠ACB的大小为( )
A.30° B.40° C.45° D.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OB的度数,再利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求出∠ACB的度数.
【详解】
解:△AOB中,OA=OB,∠ABO=50°,
∴∠AOB=180°-2∠ABO=80°,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应用,涉及到的知识点还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9.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点,且OC∥BD,AD分别与BC,OC相交于点E,F,则下列结论:
①AD⊥BD;②∠AOC=∠AEC;③CB平分∠ABD;④AF=DF;⑤BD=2OF;⑥△CEF≌△BED,其中一定成立的是( )
A.②④⑤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AB是O的直径,
∴AD⊥BD;
②∵∠AOC是O的圆心角,∠AEC是O的圆内部的角,
∴∠AOC≠∠AEC;
③
∴∠OCB=∠DBC,
∵OC=OB,
∴∠OCB=∠OBC,
∴∠OBC=∠DBC,
∴CB平分∠ABD;
④∵AB是O的直径,
∵点O为圆心,
∴AF=DF;
⑤由④有,AF=DF,
∵点O为AB中点,
∴OF是△ABD的中位线,
∴BD=2OF;
⑥∵△CEF和△BED中,没有相等的边,
∴△CEF与△BED不全等.
故选D.
10.如图,A,B,C是⊙O上三个点,∠AOB=2∠BO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BA=∠OCA B.四边形OABC内接于⊙O C..AB=2BC D.∠OBA+∠BOC=90°
【答案】D
【解析】
【详解】
试题解析:过O作OD⊥AB于D交O于E,
则,
∵∠AOB=2∠BOC,
∴∠AOE=∠BOE=∠BOC,
∴,
∴AE=BE=BC,
∴2BC>AB,故C错误;
∵OA=OB=OC,
∴∠OBA≠∠OCA,故A错误;
∵点A,B,C在上,而点O是圆心,
∴四边形OABC不内接于O,故B错误;
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如图,⊙O与AC相切于点A,且AB=AC,BC与⊙O相交于点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 45° B.CD=BD C.∠BAD=∠DAC D.CD=AB
【答案】D
【解析】
【详解】
连接OD、AD,如图所示:
∵⊙O与AC相切于点A,
∴∠BAC=90o,
又∵AB=AC,
∴∠C =∠B= 45°,
故A选项正确;
∵OD=OB,
∴∠OBD=∠ODB=45°,
∴∠BOD=90°,
又∵∠BAC=90o,
∴OD//AC,
又∵O是AB的中点,
∴OD是△ABC的中位线,
∴点D是BC的中点,
∴BD=CD=AD,故B选项是正确的;
∵点D是BC的中点,AB=AC,
∴AD是△ABC的中线、∠BAC的角平分线、BC上的高(三线合一),
∴∠BAD=∠DAC,故C选项是正确的;
故D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D.
1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2,连接AC,以点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6π﹣4 B.6π﹣8 C.8π﹣4 D.8π﹣8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CD=45°,根据S阴影=S扇形ACE-S△ACD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在正方形ABCD中,AB=2,
∴AC=2=4,∠ACD=45°.
∵点E在BC的延长线上,
∴∠DCE=90°,
∴∠ACE=45°+90°=135°,
∴S阴影=S扇形ACE-S△ACD==6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扇形面积的计算,熟记扇形的面积公式及正方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13.正八边形的中心角等于______度
【答案】45
【解析】
【分析】
已知该多边形为正八边形,代入中心角公式即可得出.
【详解】
∵该多边形为正八边形,故n=8
∴
故答案为:4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把一个圆分成n(n是大于2的自然数)等份,依次连接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n边形的每个中心角都等于.
14.如图,在⊙O中,弦AB∥CD,若∠ABC=40°,则∠BOD=__.
【答案】80°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CD得到∠C=∠ABC=4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
【详解】
解:∵AB∥CD,
∴∠C=∠ABC=40°,
∴∠BOD=2∠C=80°.
故答案为8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的一半.也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顶点D为圆心作半径为r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D=5,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点A与点D的距离最近,点A应该在圆内,所以r>3,三个顶点A、B、C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点B与点D的距离最远,点B应该在圆外,所以r<5,所以r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勾股定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和点D是⊙O上两点,连接AC、CD、BD,若CA=CD,∠ACD=80°,则∠CAB=__°
【答案】40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CDA,根据∠CDA=∠CBA,再根据直径的性质得∠ACB=90°,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如图,
连接BC,
∵CA=CD,
∴∠CAD=∠CDA,
∵∠ACD=80°,
∴∠CAD+∠CDA+∠ACD=180°
∴∠CAD=∠CDA=(180°-∠ACD)=50°,
∴∠ABC=∠ADC=5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B是直径,
∴∠ACB=90°,
∴∠CAB=90°-∠B=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直径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如图,已知⊙O的直径CD垂直于弦AB,∠ACD=22.5°,若CD=6cm,则AB的长为_____cm.
【答案】3
【解析】
【分析】
连接AO,如图,由OA=OC得到∠OCA=∠CAO=22.5°,则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AOD=45°,接着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E=BE,且可判断△O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所以AB=2AE=.
【详解】
解:如图,连接AO,
OA=OC,
∴∠OCA=∠CAO=22.5°,
∴∠AOD=45°,
∵CD⊥AB,
∴AE=BE,△O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而CD=6,
∴OA=3,
则 ,
根据垂径定理, .
故答案为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8.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三点,且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OF⊥OC交圆O于点F,则∠BAF=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圆的半径相等得到△AOB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OF=∠AOF=30°,根据圆周角定理计算即可.
【详解】
解答:
连接OB,
∵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OC=AB,又OA=OB=OC,
∴OA=OB=AB,∴△AOB为等边三角形.
∵OF⊥OC,OC∥AB,∴OF⊥AB,∴∠BOF=∠AOF=30°.
由圆周角定理得 ,
故答案为15°.
19.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O切BC于点D,BD=3,CD=2,△ABC的周长为14,则AB=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由切线长定理可知:BE=BD=3,CD=CF=2,AE=AF,然后根据△ABC的周长为14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所示:
由切线长定理可知:BE=BD=3,CD=CF=2,AE=AF.
设AE=AF=x.
根据题意得:2x+3+3+2+2=14.
解得:x=2.
∴AE=2.
∴AB=BE+AE=3+2=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切圆,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BE=BD=3,CD=CF=2,AE=AF是解题的关键.
20.已知⊙O的半径为5,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C是⊙O的切线,C是切点,连接AC,若∠CAB=30°,则BD的长为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CD=90°.并由圆周角定理可推出∠COD=2∠A=60°,即可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OD=2OC=10及BD的长.
【详解】
解:连接OC.
∵AB是圆O的直径,DC是圆O的切线,C是切点,
∴∠ACB=∠OCD=90°.
∵∠CAB=30°,
∴∠COD=2∠A=60°,
∴∠ODC=30°,
∴OD=2OC=10,
∴BD=OD-OB=10-5=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及圆周角定理,由圆的切线性质得出△OCD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DC,延长BA和DC相交于圆外一点P,∠P=30°,∠D=70°,则∠ACP=__.
【答案】80°
【解析】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D+∠BAC=180°,
∵∠D=70°,∴∠BAC=110°,∴∠PAC=180°-∠BAC=70°,
又∵∠P=30°,
∴∠ACP=180°-∠P-∠PAC=80°,
故答案为80°.
22.如图,PA与⊙O相切,切点为A,PO交⊙O于点C,点B是优弧CBA上一点,若∠ABC=32°,则∠P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26°
【解析】
【分析】
连接OA,则△PAO是直角三角形,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POA的度数,进而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
解:连接OA.
∴∠PAO=90°,
∵∠O=2∠B=64°,
∴∠P=90°-64°=26°.
故答案为:2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正确利用定理,作出辅助线求得∠POA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23.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若⊙O的半径为3,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结果保留π).
【答案】3π
【解析】
【分析】
首先连接OC,OE,分别交BD,DF于点M,N,易证得S△OBM=S△DCM,同理:S△OFN=S△DEN,则可得S阴影=S扇形OCE.
【详解】
解:连接OC,OE,分别交BD,DF于点M,N,
∵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
∴∠BOC=60°,∠BCD=∠COE=120°,
∵OB=OC,
∴△OBC是等边三角形,
∴∠OBC=∠OCB=60°,
∴∠OCD=∠OCB,
∵BC=CD,
∴∠CBD=∠CDM=30°,BM=DM,
∴∠OBM=30°,S△DCM=S△BCM,
∴∠OBM=∠CBD,
∴OM=CM,
∴S△OBM=S△BCM,
∴S△OBM=S△DCM,
同理:S△OFN=S△DEN,
∴S阴影=S扇形OCE==3π.
故答案为3π.
【点睛】
此题考查了正多边形与圆的知识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注意证得S阴影=S扇形OCE是关键.
24.如图,已知点A、B、C、D均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AD∥BC,AC平分∠BCD,∠ADC=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则把阴影部分的面积转化等于梯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先得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解.
【详解】
解:设圆心为,连接、.
,平分,,
,
平分,
,
,.
,
,
又,
则、、都是等边三角形.
.
又四边形的周长为,
.
阴影部分的面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梯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边三角形.
25.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______.
【答案】10cm
【解析】
【分析】
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得到 2π r 30=300π,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2π r 30=300π,
解得r=10(cm).
故答案为10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
三、解答题
26.已知如图所示,OA、OB、OC是⊙O的三条半径,弧AC和弧BC相等,M、N分别是OA、OB的中点.
求证:MC=NC.
【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根据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可得∠AOC=∠BOC,又由M、N分别是半径OA、OB的中点,可得OM=ON,利用SAS判定△MOC≌△NOC,继而证得结论.
【详解】
证明:∵弧AC和弧BC相等,
∴∠AOC=∠BOC,
∵OA=OB
又∵M、N分别是OA、OB的中点
∴OM=ON,
在△MOC和△NOC中,
∴△MOC≌△NOC(SAS),
∴MC=N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弧与圆心角的关系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7.如图,线段AB经过圆心O,交⊙O于点A、C,点D在⊙O上,连接AD,BD,∠A=∠B=30°.
证明:(1)BD是⊙O的切线
(2)如果BD=2求OC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连接OD,根据∠A和∠B的度数求出∠ADB的度数,然后根据OA=OD求出∠ODA的度数,从而可以得到∠ODB的度数;(2)根据△BOD为直角三角形和BD的长度,求出OD的长度,然后OC=OD求出OC的长度.
试题解析:(1)连接OD ∵OA=OD ∴∠ODA=∠A=30°
∵∠A=∠B=30° ∴∠ADB=180°-30°-30°=120° ∴∠ODB=120°-30°=90°
∴BD是⊙O的切线.
(2)∵∠BDO=90° ∠B=30° BD=2 ∴OD= ∴OC=OD=.
考点:圆的切线的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D=2,E是AB的中点,将△BE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点E落在CB的延长线上点F处,点C落在点A处.再将线段AF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FG,连接EF,CG.
(1)求证:EF//CG;
(2)求点C,点A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与线段CG所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S阴影=.
【解析】
【分析】
(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AD=2,∠ABC=90°,再根据旋转变化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可得△ABF和△CB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AB=∠ECB,∠ABF=∠CBE=90°,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F=EC,然后求出∠AFB+∠FAB=90°,再求出∠CFG=∠FAB=∠ECB,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EC∥FG,再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断出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证明;
(2)求出FE、BE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FEC和△CGF全等,从而得到S△FEC=S△CGF,再根据S阴影=S扇形BAC+S△ABF+S△FGC﹣S扇形FAG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BC=AD=2,∠ABC=90°.
∵△BE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ABF,
∴△ABF≌△CBE,
∴∠FAB=∠ECB,∠ABF=∠CBE=90°,AF=CE,
∴∠AFB+∠FAB=90°.
∵线段AF绕点F顺时针旋转90°得线段FG,
∴∠AFB+∠CFG=∠AFG=90°,∴∠CFG=∠FAB=∠ECB,
∴EC//FG.∵AF=CE,AF=FG,
∴EC=FG,
∴四边形EFGC是平行四边形,
∴EF//CG;
(2)解:∵AD=2,E是AB的中点,
∴BF=BE=AB=×2=1,
∴AF===,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FEC≌△CGF,
∴S△FEC=S△CGF,
∴S阴影=S扇形BAC+S△ABF+S△FGC﹣S扇形FAG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扇形的面积计算,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9.如图,点E为⊙O的直径AB上一个动点,点C、D在下半圆AB上(不含A、B两点),且∠CED=∠OED=60°,连OC、OD
(1)求证:∠C=∠D;
(2)若⊙O的半径为r,请直接写出CE+ED的变化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r<CE+ED<2r
【解析】
【分析】
(1)延长CE交⊙O于D′,连接OD′,由已知求得∠AEC=60°,进而求得∠DEO=∠D′EO=60°,根据圆是轴对称图形即可证得∠D=∠D′,ED=ED′,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C,从而证得结论;
(2)证得∠COD′>60°,从而证得CD′>OC=OD′,由CD′<OC+OD′,CE+ED=CE+ED′=CD′,从而得出r<CE+ED<2r.
【详解】
证明:(1)延长CE交⊙O于D′,连接OD′
∵∠CED=∠OED=60°,
∴∠AEC=60°,
∴∠OED′=60°,
∴∠DEO=∠D′EO=60°,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D=∠D′,ED=ED′,
∵OC=OD′,
∴∠D′=∠C,
∴∠C=∠D;
(2)∵∠D′EO=60°,
∴∠C<60°,
∴∠C=∠D′<60°,
∴∠COD′>60°,
∴CD′>OC=OD′,
∵CD′<OC+OD′,
∵CE+ED=CE+ED′=CD′,
∴r<CE+ED<2r.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圆是轴对称图形是本题的关键.
30.已知⊙O的直径为10,点A,点B,点C在⊙O上,∠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Ⅰ)如图①,若BC为⊙O的直径,AB=6,求AC,BD,CD的长;
(Ⅱ)如图②,若∠CAB=60°,求BD的长.
【答案】(Ⅰ)求AC=8,BD=CD=5;(Ⅱ)BD=5
【解析】
【分析】
(Ⅰ)利用圆周角定理可以判定△CAB和△DCB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C的长度;利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推知△DCB也是等腰三角形,所以利用勾股定理同样得到BD=CD=5 ;
(Ⅱ)如图②,连接OB,OD.由圆周角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推知△OBD是等边三角形,则BD=OB=OD=5.
【详解】
解:(Ⅰ)如图①,∵BC是⊙O的直径,
∴∠CAB=∠BDC=90°.
∵在直角△CAB中,BC=10,AB=6,
∴由勾股定理得到:AC=
∵AD平分∠CAB,
∴ ,
∴CD=BD.
在直角△BDC中,BC=10,CD2+BD2=BC2,
∴易求BD=CD=5;
(Ⅱ)如图②,连接OB,OD.
∵AD平分∠CAB,且∠CAB=60°,
∴∠DAB= ∠CAB=30°,
∴∠DOB=2∠DAB=60°.
又∵OB=OD,
∴△OBD是等边三角形,
∴BD=OB=OD.
∵⊙O的直径为10,则OB=5,
∴BD=5.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利用了圆的定义、有一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证得△OBD是等边三角形.
31.已知⊙O的半径为2,∠AOB=120°.
(1)点O到弦AB的距离为 ;.
(2)若点P为优弧AB上一动点(点P不与A、B重合),设∠ABP=α,将△ABP沿BP折叠,得到A点的对称点为A′;
①若∠α=30°,试判断点A′与⊙O的位置关系;
②若BA′与⊙O相切于B点,求BP的长;
③若线段BA′与优弧APB只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α的取值范围.
【答案】(1)1;(2)①点A′在⊙O上;②;③0°<α<30°或60°≤α<120°
【解析】
【分析】
(1)如图,作辅助线;证明∠AOC=60°,得到OC=1.
(2)①证明∠PAB=90°,得到PB是⊙O的直径;证明∠PA′B=90°,即可解决问题.
②证明∠A′BP=∠ABP=60°;借助∠APB=60°,得到△PAB为正三角形,求出AB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③直接写出α的取值范围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如图,过点O作OC⊥AB于点C;
∵OA=OB,
则∠AOC=∠BOC=×120°=60°,
∵OA=2,
∴OC=1.
故答案为1.
(2)①∵∠AOB=120°
∴∠APB=∠AOB=60°,
∵∠PBA=30°,
∴∠PAB=90°,
∴PB是⊙O的直径,
由翻折可知:∠PA′B=90°,
∴点A′在⊙O上.
②由翻折可知∠A′BP=∠ABP,
∵BA′与⊙O相切,
∴∠OBA′=90°,
∴∠ABA′=120°,
∴∠A′BP=∠ABP=60°;
∵∠APB=60°,
∴△PAB为正三角形,
∴BP=AB;
∵OC⊥AB,
∴AC=BC;而OA=2,OC=1,
∴AC=,
∴BP=AB=2.
③α的取值范围为0°<α<30°或60°≤α<120°.
【点睛】
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垂径定理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变换、垂径定理等几何知识点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
32.如图,的直径为,弦为,、分别是的平分线与,的交点,为延长线上一点,且.
求、的长;
试判断直线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直线与相切,理由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接BD,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两个直角三角形,再由角平分线得:∠ACD=∠DCB=45°,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知:△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直角边AD=5,AC的长也是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得;
(2)连接半径OC,证明垂直即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得: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为30°,依次求得∠COB、∠CEP、∠PCE的度数,最后求得∠OCP=90°,结论得出.
【详解】
解:(1)连接BD,
∵AB是⊙O的直径,
∴∠ACB=∠ADB=90°',
∵CD平分∠ACB,
∴∠ACD=∠DCB=45°,
∴∠ABD=∠ACD=45°,∠DAB=∠DCB=45°,
∴△A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10,
∴AD=BD==5,
在Rt△ACB中,AB=10,BC=5,
∴AC==5,
∴,;
直线与相切,理由是:
连接,
在中,,,
∴,
∵,
∴,
∴,
∵,
∴,
∴,
∵,
∴,
∴,
∴直线与相切.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离、相切、相交;重点是相切,本题是常考题型,在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首先要看直线与圆有几个交点,根据交点的个数来确定其位置关系,在证明直线和圆相切时有两种方法:①有半径,证明垂直,②有垂直,证半径;本题属于第①种情况.
33.如图:CD是⊙O的直径,线段AB过圆心O,且OA=OB=,CD=2,连接AC、AD、BD、BC,AD、CB分别交⊙O于E、F.
(1)问四边形CEDF是何种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2)当AC与⊙O相切时,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四边形CEDF是矩形(2)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先判断四边形ADB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CB∥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CFD+∠EDF=180°,再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即可判断∠CFD=∠CED=∠EDF=90°,所以四边形CEDF是矩形;(2)由 AC是⊙O的切线,CD是直径,可得∠ACD=90°,在Rt△ACO中,OA=,OC=1, 求得AC =2,则CD=AC=2,∠CDE=45°,有因∠DEC=90°,DE=CE,即可判断矩形CEDF是正方形.
试题解析:
(1)四边形CEDF是矩形.
证明:∵CD是⊙O的直径,
∴∠CFD=∠CED=90°,
∵CD⊙O的直径,
∴OC=OD,
∵OA=OB,
∴四边形ADBC是平行四边形,
∴CB∥AD,
∴∠CFD+∠EDF=180°,
∴∠EDF=90°,
∴四边形CEDF是矩形.
(2)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理由:∵AC是⊙O的切线,CD是直径,
∴∠ACD=90°,
在Rt△ACO中,OA=,OC=1,5,
∴AC=2,
则CD=AC=2,∠CDE=45°,
又∵∠DEC=90°
∴DE=CE,
∴矩形CEDF是正方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