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档有关中国成语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某选手抽到一组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和这些成语有关的战争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2. “高祖(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 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为此,北魏孝文帝决定( )
A. 推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B. 迁都洛阳
C. 采取措施统一中原 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3.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C.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4. 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有( )
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④颁布“推恩令”⑤改鲜卑姓为汉姓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
5. 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下列有关他的言行记录可能发生在孝文帝改革之后的是( )
①他上朝时必须穿袖子宽大的汉服②他的公文署名是刘焘③他在朝廷上说的是鲜卑语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高门女为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
A.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 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 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 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8. 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北方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与交融的历史影响有( )
①“胡”“汉”观念逐渐加深 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④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9.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胡床可以挂在墙壁上,随时取下使用,它本来主要是北方少数民族将领在打仗行军时所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己被引入内地并开始流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B.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C. 北方各族战争频繁
D.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10.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的改革( )
A. 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
C.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D. 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1.前秦之称谓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因其所据为战国时秦国故地而得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与南方的哪一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成汉
12.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13.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
A.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将秦军的主力消灭,随后直抵咸阳
C.东方六国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D.使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15.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鲜卑族的生活风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东晋 D.南朝
16.北魏时期出现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二、非选择题
17各民族间的不断交融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达奚 乙旃 丘穆陵 步六孤 独孤 勿忸于
改为 汉姓 元 长孙 奚 叔孙 穆 陆 刘 于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文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18、在这一基础上,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因为鲜卑政权虽然在结构上已是汉人的政府,但是还需有效的正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他一方面鼓励胡人的贵族和汉人的氏族通婚,一方面也征调汉人氏族中有才干的人进入中央政府服务。他甚至将姓氏都做了大规模的改变:胡人的姓氏汉化,使得胡人忘了他们原来是胡人,也令汉人更能接受这些外来的大族。比如说,改拓跋氏为元氏,许多贵族也更改了他们的姓氏,认同中原。这个工作当然得到汉人相当的支持,而汉人也贡献了相当多的力量,将汉人大族已经建立的地方政权,转变为一个中央政府可以指挥的地方政府。
——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
(1)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2)根据材料,概括鲜卑族和汉人为这次改革所作的贡献,并指出改革的作用。
答案
1-5CBBAC 6-10ABDAB 11-16BDDDAD
(1)使鲜卑族汉族化。
(2)巩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相互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18、(1)与汉人贵族联姻;征调汉人进入中央政府服务;改汉姓.
(2)鲜卑族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汉人把已经建立的地方政权转变为一个中央政府可以指挥的地方政府;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有利于北方社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