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时唱歌《青春舞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时唱歌《青春舞曲》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8-16 10:5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唱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 《青春舞曲》 单元 一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歌曲《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4/4拍,欢快而富于激情。歌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欢快,歌词富含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义,告诉学生要懂得热爱青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道理。
学习目标 1、 学唱、背唱《青春舞曲》,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 2、通过对课件的欣赏,知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通过表现创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与协作的精神。3、通过教学活动,体验作品的内涵,知道珍惜宝贵的青春的道理。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对维吾尔族代表性音乐的典型特征和表现形式具有初步的辨识和理解能力,能较准确地描述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正确把握歌曲的心情,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艺术表现:熟悉、理解常见的音乐符号和术语,在实践中能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调动同学的乐观参加意识,培育节奏感和制造力,训练协调性。创意实践:能根据维吾尔族的音乐特点,体现出较丰富的表现力及个性化的创意表达。 文化理解:能联系自然、生活、社会、科技、文化、历史等分析《青春舞曲》和新疆民族音乐的特点。
重点 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难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歌曲的理解作节奏创编活动,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新疆歌曲。出示地图指导学生找到新疆地理位置。并介绍维吾尔族乐器和维吾尔族音乐特点。(课件出示) 请同学思考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是我国哪个地区的音乐呢?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作者介绍:王洛宾(1913——1996)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王洛宾(1913-1996)在他的一生中,有62年致力于音乐艺术的创作与实践,由他创作的歌曲流传了一代又一代(《达板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他创作过这么多的描写西部的歌曲,“西部歌王”的称号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作品介绍:《青春舞曲》原始曲调为新疆达瓦孜艺人表演时的伴奏曲。1939年秋天,王洛宾从一个卖葡萄干的维族商人处寻得此调。当时王洛宾正经历着与前妻分手的痛苦,于是这位25岁的青年在极欢快的原曲下面信手用歌词抹上了夕阳的色彩:“美丽的小鸟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而副歌部分“bird那呦呦”,则在流传中变成了奇怪的衬词“别的那呦呦”、“别的那呦呦”。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教师范唱:教师播放伴奏音频,带着感情范唱歌曲,并讲解——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情绪欢快、活泼、 充满青春活力。教师出示新疆音乐最有代表性的两个节奏型指导学生练习。旋律学唱:教现出示歌谱,伴奏指导学生唱谱并讲解歌曲的创作手法“鱼咬尾”——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接龙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练唱歌词。教师播放歌曲伴奏,提示学生按要求完整演唱歌曲。民歌的二度创作:词、曲作者写出一首作品,叫第一创作。那么二度创作要靠歌手自己来完成。同一首歌,不同的人来演唱,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歌手细致恰倒好处的处理,唱出的东西会非常感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度创作。歌曲的主题思想: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试着说一说你所知道的王洛宾的作品有哪些?如果不清楚认真听老师介绍并识记相关内容。学生听老师介绍作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故事。学生欣赏歌曲并谈一谈歌曲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欣赏教师范唱并回答: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学生看视频示范在教师的指导试着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视唱旋律,唱不准的地方请求教师指导并试着说一说歌曲旋律进行特点。学生试着自己填词唱一唱,注意附点音符之处。学生跟着伴奏音频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注意处理字头,唱出4/4拍的强弱规律。学生了解什么是民歌的二度创作。10、学生阅读歌词,试着总结歌曲的主题思想。 1、积累我国著名音乐人相关知识。了解作品创作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3、完整欣赏,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4、再次欣赏,加深印象,感受歌曲要素。5、歌曲中难点节奏型的练习,克服自学的困难。6、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了解我国传统创作手法“鱼咬尾”。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8、检验学唱成果。积累歌曲创作相关知识。10、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
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填空题指导学生填空。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节奏(密集) ,速度(中速偏快),情绪(欢快活泼) 这是一首 (维吾尔) 族的民歌。歌词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主题思想) 学生小组合作填空。
课堂练习 教师分发乐器,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演唱。 完整表现歌曲:请女生为歌曲伴舞,男生用打击乐器自由创编节奏。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共同唱响《青春舞曲》! 把课堂推向高潮。
课堂小结 在《青春舞曲》的旋律中,我们今天的课即将结束,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青春的激情与梦想,在歌中、在舞中寻找理想的方向。 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