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年级上册《前后》说课
麻 青
目录
板书设计
教法与学法
教学与活动
教材与学情
1.教材与学情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1)地位与作用
教材与学情
1
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
教材与学情
1
本节课通过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引出三个递进的问题。首先是能用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前后是相对的,进而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学习状况
学生情况
已经有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并不能用准确的、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持续性差,更愿意在活动中学习。
(2)学情分析
教材与学情
1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并能用序数的方式准确表达物体的前后位置与关系,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体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感受前后的相对性。
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养成有序观察的良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
(3)教学目标
教材与学情
1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能完整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4)教学重难点
教材与学情
1
前后
2.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游戏导入法
情境创设法
角色扮演法
引导探究法
+
+
+
化抽象为形象
教法分析
教法与学法
2
说中学:准确完整表达。
问中思:思考质疑。
做中悟:体会变化。
练中用:巩固迁移。
乐学 会学
善学 志学
说中学
问中学
动中学
练中学
目 的
学法指导
教法与学法
2
3.教学与活动
引出新课
创设情境
体验相对
小组活动
教学前后
拓展应用
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2分钟)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5分钟)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5分钟)
总结评价,应用提高
(8分钟)
教学流程
教学与活动
3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教学与活动
3
说出相反的词语:大-小,长-短,高-矮,胖-瘦,上-下。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喜欢的相反游戏带动气氛,吸引注意力,从而引出《前后》课题。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学与活动
3
比赛开始了,谁来介绍一下参赛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和表达,养成有序的习惯。
教学与活动
3
①教学前后,谁在谁的前(后)面。
②找到谁在最前,最后;以及分别排第几。
③锁定小兔的位置,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动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体会前后相对性。
(3)教学前后
教学与活动
3
追问此时小兔的位置再次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前后的相对性,突破难点,并渗透不轻言放弃的优秀品质。
教学与活动
3
我现在排第几?
我的前面有几辆车?
后面呢 ?
森林运动会
第二场比赛,小兔子不服输,又来挑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多个比较对象中采用序数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与活动
3
(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惊
听
教学与活动
3
(3)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信号突然中断让学生“惊”,再以狮子大王的短信让学生“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惊
喜
教学与活动
3
(5)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做中学、说中思、玩中悟,再次体会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感受前后的相对性。
做
1卡丁车教具
2同桌合作
3台前展示
教学与活动
3
(4)总结评价,应用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朋友的游戏,再次感受前后的相对性,经历转身感受前后变化,明确“面对的就是前,背对的就是后”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介绍前后的好朋友都是谁。
教学与活动
3
(7)儿歌总结
《前后儿歌》
师: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生:老师老师告诉你,面对着就是前。
师: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生:老师老师告诉你,背对着就是后。
师: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会怎样?
生: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变 ,就会变。
设计意图: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巩固前后位置,把知识与童趣紧密结合,寓教于乐。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4
感谢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