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核心·易错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一杯水结成冰,体积变大,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
(2)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后其密度不变。( )
(3)平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
(4)固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气体的密度。( )
(5)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1 kg/m3要比1 g/cm3大。( )
[核心知识]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同一种物质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密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同物质的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易错点拨] 对ρ=的理解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出发,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因为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是定值。
(
能力提升拔尖练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 kg/m3,它的正确读法是( )
A.每立方米0.8×103 kg B.0.8×103 kg除以每立方米
C.零点八乘十的三次方千克每立方米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 kg
2.如图所示,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气球浸没在水中,升高水温,发现水面位置明显上升。则水温升高时,对球内空气相关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D.质量变大、体积变大、密度不变
3.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
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4.阅读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 ℃)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5.没有天平,只有量杯,要取出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200 g,则( )
A.用量杯取200 mL的酒精
B.用量杯取160 mL的酒精
C.用量杯取250 mL的酒精
D.无法用量杯取一定质量的酒精
6.一把汤匙的质量是18.4 g,体积是8 cm3,则根据如下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
物质 银 铜 铁 铝 陶瓷
密度/(kg·m-3) 10.5×103 8.9×103 7.9×103 2.7×103 2.3×103
A.铝 B.铜 C.铁 D.陶瓷
7.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把密度作为选择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下列属于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的是( )
A.用水银来做温度计里的测温液体 B.用橡胶做电工用的手套
C.用铝做电饭煲的内胆 D.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的石头道具
8.叶子和小雨在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她们得到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上述空格处应填 。
(2)比较l、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 能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由此我们引入 这个物理量。它的定义是 。
(3)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填“无关”或“有关”)。
9.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铝块进行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操作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为 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10.文明出行,人人有责。近年来,因不遵守交通法规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车辆超载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现有一辆核定载质量为7 t,车厢容积为8 m3的货车,若该车装满沙子,试通过计算判断该车是否超载。(ρ沙=1.6×103 kg/m3)
(
培优初探拓展练
)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说明水的温度从6 ℃降到2 ℃的过程中的 ( )
A.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B.水的密度保持不变
C.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水的密度一直变大
12.如图所示为质量-体积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甲物质的密度ρ甲为多少
(2)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密度的几倍
(3)根据图像计算说明,当质量为1.8 g时,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各为多少。
答案
第3节 物质的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核心·易错
(1)√
(2)× 氧气罐内氧气用去一部分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小,故其密度减小。
(3)× 平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4)×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但也有特殊,如水银的密度大于很多固体的密度。
(5)× 1 g/cm3=1×103 kg/m3,可见1 kg/m3 要比1 g/cm3小。
能力提升拔尖练
1.C
2.A 因为气球是密封的,当水温升高时里面的气体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体积会变大,所以密度会变小。
3.A
4.C 从表中可以得出信息,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可能相同,固体物质的密度不一定大于液体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不一定相同。已知物体密度的大小和体积的大小,根据密度公式可比较质量的大小。
5.C 0.8×103 kg/m3=0.8 g/cm3,由ρ=可得,200 g酒精的体积V===250 cm3=250 mL。
6.D ρ===2.3 g/cm3=2.3×103 kg/m3,查表可知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陶瓷。
7.D 用水银做温度计里的测温液体,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用橡胶做电工用的手套,利用了橡胶是电的不良导体;铝是热的良导体,所以用铝做电饭煲的内胆;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的石头道具,是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砸在人身上,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8.(1)0.5
(2)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密度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3)无关
9.(1)用手直接取放砝码
(2)2.7×103 1 m3的铝的质量是2.7×103 kg
10.解:m=ρ沙V=1.6×103kg/m3×8 m3=1.28×104 kg=12.8 t>7 t,故该车超载。
培优初探拓展练
11.C 由图示可知,水的温度从6 ℃降到2 ℃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先减小,到4 ℃后又逐渐增大,利用密度公式ρ=分析可知,一定质量的水,体积减小时,密度增大;反之,密度减小。所以,水的温度从6 ℃ 降到2 ℃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12.(1)由图像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是2 cm3时,其质量是5.4 g,故其密度为ρ甲===2.7 g/cm3。
(2)由图像可知:当体积相同时(如当V=2 cm3 时),甲的质量是乙的三倍,由密度公式可得,甲的密度是乙的3倍。
(3)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得V=,故当m=1.8 g 时,V甲'===0.67 cm3;V乙可以直接从图像中读出,V乙=2 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