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4.7 升华与凝华(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4.7 升华与凝华(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3 19:0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核心·易错
 以下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属于凝华的是     ;吸热的是    ,放热的是    。
A.寒冷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
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
D.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有“霜”
E.寒冷的冬天,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
F.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
G.雪的形成
H.露的形成
[核心知识]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物质要放出热量。
3.云、雨、雾、雪、露、霜等自然现象都是地球上的水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
[易错点拨] 升华和凝华强调的是直接变化过程,没有出现液态物质。
(
能力提升拔尖练
)       
1.下列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花坛里冰雪消融 B.夏天,草地上露珠晶莹
C.冬天,树枝上雾凇洁白 D.秋天,操场上大雾弥漫
2.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只要在舞台上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就能实现该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
B.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
C.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D.利用干冰熔化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夏天吃棒冰时,棒冰在嘴里发生熔化,需要吸热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4.俗语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从科学角度分析,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只有天气冷了才有霜,即“霜前冷”;雪熔化或升华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故“雪后寒”
5.2020年1月21-26日受“霸王级”寒潮的影响,杭州出现了极寒天气。23日上午停课在家复习功课的小周发现窗玻璃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冰花。关于冰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花在窗内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B.冰花在窗内侧,由水凝固而成
C.冰花在窗外侧,由水凝固而成
D.冰花在窗外侧,由水蒸气凝华而成
6.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1·扬州] 《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8. 如图所示,在“人工造雪”实验中,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粉,在靠近碘粉的上方悬挂一段棉线,塞紧瓶塞,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然后使其冷却。加热时,碘    (填写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棉线上出现“雪”状物质的过程中伴随着   (填“吸热”或“放热”)。
9.课堂上,老师提供了如下表所示数据后,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完成实验,用碘来验证“物质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按照要求,小明设计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直接用酒精灯对装有固态碘的密封管加热;小丽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将装有固态碘的密闭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
碘的熔点 碘的沸点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114 ℃ 184.4 ℃ 300~500 ℃
(1)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碘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小明和小丽按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加热时,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完成实验后,小明和小丽都各自得出了结论,物质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但在展示交流时,小丽对小明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小明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可能是固态碘先后经历了
    和    两个物态变化才出现的。
(5)小丽设计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填“可靠”或“不可靠”)。理由是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形成的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
(
培优初探拓展练
 
)
11.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 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12.小刚与小健在家中用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
(1)制作冻豆腐时,先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如图所示的图    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    。
(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了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他的读数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以初步得出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  。
(3)小健观察到冰箱的冷冻室内积着厚厚的霜,这些霜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小健家把食物放进冰箱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小健家的冰箱就更  (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答案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核心·易错
AB CDFG AB CDEFGH
A.寒冷的冬天,气温低于0 ℃,冰无法熔化为水,但冰逐渐消失,是因为冰直接由固态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B.樟脑丸“消失”,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C.冰花是水蒸气在晚上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D.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逐渐形成一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E.寒冷的冬天,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F.冬天早晨草叶上的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G.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H.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能力提升拔尖练
1.C  冰雪消融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露、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在地面物体表面遇冷凝华形成的。
2.B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我们无法看见,看得见的白雾是小水珠。干冰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干冰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浮于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3.C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棒冰是固体,在嘴里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
4.D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霜的形成需要低温,因此“霜前冷”;雪熔化或升华过程中,都要从周围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因此“雪后寒”。
5.A  “冰花”出现在冬天,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6.C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7.C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8.升华 放热
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粉,碘粉吸热后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热的碘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棉线后放热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华,形成“雪”。
9.(1)晶体
(2)不变
(3)有紫色的碘蒸气生成
(4)熔化 汽化
(5)可靠 水的沸点比碘的熔点低,加热时,碘不会熔化
(1)从表中数据可知,碘的熔点是114 ℃,所以碘是晶体。(2)水沸腾时温度一直保持在沸点,不发生变化。(3)小明和小丽按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当加热时可观察到有紫色的碘蒸气生成。(4)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300~500 ℃,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密封管,温度无法控制。当碘温度达到114 ℃,则会熔化;当碘温度达到184.4 ℃时,又会沸腾,故不能确定碘是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还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的。(5)小丽设计的实验方案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 ℃,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由固态碘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10.(1)水蒸气 凝华
(2)空气湿润 气温在0 ℃以下
(3)不能
(1)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形成的。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 ℃,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 ℃以下。
(3)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故不能验证猜想。
培优初探拓展练
11.C  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丙物态为液态。
物质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2.(1)③ 变大
(2)错误 -4 ℃  盐水的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3)凝华 不容易
(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 ℃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
(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2 ℃,液面在零刻度线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4 ℃,所以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4 ℃。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图甲中示数低,说明增大盐水的浓度可以降低其凝固点,由此可得盐水的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3)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由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形成的。食物放进冰箱时用保鲜膜包起来,食物内的水分不易蒸发,冰箱内不容易产生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