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饱和溶液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
(2)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
(3)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
(4)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 )
(5)所有物质溶于水都是放热的。 ( )
(6)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 )
[核心知识]
饱和溶液三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易错点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固体溶解时都放出热量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3.[2020·温州] 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4.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一定含有水
B.溶液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5.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
6.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 g水和25 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 g水和25 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有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剩余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20 ℃时,一定量的水中,最多能够溶解的A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质量。
(3)20 ℃时,为判断乙烧杯中的溶液是否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
7.“水中溶解了食盐,还能再溶解糖吗 ”小明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的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 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1)向20 mL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溶液颜色变成 。
(3)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解释与结论]
(4) 。
(5)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他溶质后 (填“能”或“不能”)增强食盐的溶解能力。
8.[2021·石景山区二模] 向5个烧杯的液体中分别加入固体,充分溶解,结果如所示。
(1)A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能比较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是 (填字母)。
(3)对比C和D,得出的结论是 。
9.一定温度下,有一杯食盐水,杯底剩余少量食盐固体。现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食盐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萝卜块的质量一定减少
C.杯中的食盐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D.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10.(1)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是 。
(2)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某课外小组需要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做实验,怎样可以使硝酸钾固体较快地溶于水中 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①建议1: ;
②建议2 : 。
11.[2021·北京一模] 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某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Ⅰ:将足量的碳酸钠、氯化钠和硝酸钾三种物质分别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探究Ⅱ:
实 验
现 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探究Ⅲ: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Ⅰ中,溶解过程放出热量的物质是 。
(2)对探究Ⅱ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可作的对比是 。分析得出的结论之一是 。
(3)对探究Ⅲ中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通过该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答一点即可)。
答案
核心·易错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拔尖练
1.D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为稀溶液;固体溶解时不一定都放出热量,也可能吸热,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2.C 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说明原溶液一定不是饱和溶液;由于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质质量相等,但溶剂质量减少,所以剩余溶液的浓度比原溶液的浓度要大。
3.C 溶液中有晶体剩余的一定是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乙、丙中均有晶体剩余,所以乙和丙中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甲中无晶体剩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
4.B
5.(1)食盐易溶于水(或食盐能溶于水)
(2)饱和食盐水
水能溶解食盐,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测食盐的体积,但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测食盐的体积。
6.(1)饱和 加水 (2)小于
(3)向该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B物质,观察其是否能够继续溶解
(1)20 ℃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 g水和25 g 固体A,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有剩余,说明2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知,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加水。
7.(2)紫红色
(4)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5)不能
(4)由实验可知,在不能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能继续溶解,可以得到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的结论。(5)加入了高锰酸钾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仍不能溶解,说明加入高锰酸钾没有使食盐的溶解能力增强。
8.(1)不饱和 (2)BE (3)在20 ℃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强(合理即可)
(1)对比A和B可知,20 ℃时在10 mL水中加入6 g蔗糖,能全部溶解,则A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B、E中温度相同、水的体积相同,溶解的蔗糖多,食盐少,故能比较食盐和蔗糖溶解性强弱的是B和E。(3)对比C和D,温度相同,加入食盐的质量相同,但溶剂种类不同,溶解食盐的质量不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20 ℃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酒精中强。
培优初探拓展练
9.C 将新鲜的萝卜块放入饱和的食盐水中,饱和食盐水会吸收萝卜块中的水分,所以萝卜块的质量会减少。
10.(1)降低温度
(2)①将硝酸钾研碎 ②搅拌(合理即可)
(1)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则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减弱。因此,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且不改变溶液浓度的方法是降低溶液的温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改变溶液的温度;第二,改变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第三,改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1.(1)碳酸钠
(2)将①③和②③分别对比 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在汽油中强(合理即可)
(3)BDE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