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5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5 物质的溶解 第3课时(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3 20: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物质的溶解度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20 ℃时,26.5 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形成100 g饱和溶液,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6.5 g。 (  )
(2)溶解时加速搅拌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  )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
(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
(5)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因是温度、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 (  )
(6)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  )
[核心知识]
1.固体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g”。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外因是温度,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易错点拨] 不是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2021·杭州模拟] 在70 ℃时,73 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铵23 g,则70 ℃时氯化铵溶解度S的计算式错误的是 (  )
A.= B.=
C.S=×100 g D.=
2.常温时打开汽水瓶,可以看到许多气泡冒出,这是因为 (  )
A.温度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B.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C.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D.压强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
3.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 ℃时,100 g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40 ℃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
D.10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4.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20 ℃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  )
A.1∶1∶2 B.1∶5∶6 C.9∶16∶25 D.9∶25∶34
5.如图是对20 ℃时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前原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的质量为    g。
6.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表中“63.9”的含义是             。
(2)40 ℃时将31 g硝酸钾固体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降温到20 ℃时能析出固体    g。
7.已知氯化铵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7.2 41.4 45.8 50.4 55.2
在20 ℃条件下,一种氯化铵溶液甲,发生如下变化: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请回答:
(1)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不能确定是不是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
(2)要把40 ℃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      。  
8.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中加入9 g 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 g固体不溶,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 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9.一定质量的某硝酸钾样品中不含可溶性杂质。在10 ℃时加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50 g。若该实验在40 ℃下进行时,残留固体质量为120 g;70 ℃时为20 g。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对该样品的推断正确的是(  )
温度/℃ 10 40 55 70
溶解度/g 20 65 100 140
A.该硝酸钾样品为纯净物
B.40 ℃时溶于水的硝酸钾质量为130 g
C.70 ℃时硝酸钾溶液为饱和溶液
D.55 ℃左右时硝酸钾完全溶解
10.[2021·宁波模拟] 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A.溶解度随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B.20 ℃时,5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氯化钠
C.将3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60 ℃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60 ℃的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至10 ℃,析出的硝酸钾晶体质量更多
11.[2021·襄阳] 曼曼用盛有150 g水的烧杯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图中的b
B.溶液①~③中,只有②是饱和溶液
C.溶液①~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
D.若将溶液②升温至t2 ℃,固体不能全部溶解
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并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2)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3.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易使铁生锈。因此锅炉用水最好把氧气除掉,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把锅炉用水放入密闭的贮水箱内,然后从箱里抽出气体;
②把热的水蒸气通入锅炉用水。
为什么这两种方法能把水中的氧气除掉        。
14.如图中甲所示,一木块漂浮于5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
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      (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    (填“增多”或“减少”)。
答案
核心·易错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拔尖练
1.D 
2.C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常温时打开汽水瓶,瓶内的压强减小,二氧化碳会从汽水中逸出。
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3.A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在20 ℃ 时为31.6 g;40 ℃时,163.9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 g;10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 ℃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确定水的质量、溶液是否饱和等。
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D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所以20 ℃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 g∶100 g∶(36 g+100 g)=9∶25∶34。
5.(1)不饱和 
(2)40
第一次蒸发10 g水后,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此时为饱和溶液,第二次蒸发10 g水后,又析出5 g-1 g=4 g晶体,故可以得出20 ℃ 时,10 g水中最多溶解4 g甲,由此推出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甲,同时,原溶液因为蒸发10 g水后只析出1 g甲,故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1)4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 g
(2)不饱和 15.2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所以20 ℃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15.8 g硝酸钾,将溶液降温到20 ℃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质量为31 g-15.8 g=15.2 g。
7.(1)丙 乙 
(2)升高温度(或加水)
对不饱和溶液来说,蒸发溶剂后没有溶质析出,得到的溶液可能恰好达到饱和也可能不饱和,但对饱和溶液来说,蒸发溶剂后一定会有溶质析出。当温度不变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无论是否有溶质析出,其浓度都相等。
8.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该温度下,40 g水中溶解9 g-1 g=8 g溶质A,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设此时A的溶解度是S,则
=
S=20 g
答: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20 g。
培优初探拓展练
9.D  从10 ℃到40 ℃,溶质溶解了130 g,根据溶解度计算,每100 g水中多溶解45 g,设蒸馏水的质量为x,=,解得x≈289 g,则40 ℃时溶解的溶质质量=≈188 g;从40℃到70 ℃,每100 g水中多溶解75 g,289 g水中应多溶解的溶质质量=≈
217 g,但是从表中可知溶质只增加了100 g,所以70 ℃时溶液不饱和,剩余20 g固体为杂质;将40 ℃下的溶液升温,根据溶质质量增加了100 g,设硝酸钾完全溶解时的溶解度为y,=,解得y≈99.6 g,即在55 ℃左右时硝酸钾全部溶解。
10.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硝酸钾;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50 g水中可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 g;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将3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60 ℃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哪种物质析出更多。
11.D  在t3 ℃时,50 g W恰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固体W的溶解度曲线是a;溶液①③都是恰好饱和;溶液①~③中,溶液浓度的关系是③>②=①。
12.(1)饱和 75 
(2)a>b>c
(1)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并充分搅拌,最多溶解25 g,因此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为25 g+50 g=75 g。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等等。
13.①能够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是因为从贮水箱里抽出气体,使贮水箱内压强减小,从而使氧气的溶解度减小;②能够除去水中的氧气是因为温度升高,使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首先弄清楚气体的溶解度和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4.降温 增多
当温度降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小,而浮力不变,所以V排增大。
由题意可知,木块始终漂浮,F浮=G木,所以木块所受的浮力在温度改变前后不变。又由于F浮=ρ液gV排,当温度降低时,溶液的密度减小,所以V排增大;当温度升高时,溶液的密度增大,所以V排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