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2 水的组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3 20: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水的组成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氧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氢气。 (  )
(2)电解水实验中液面下降多的一侧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
(3)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2。 (  )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 (  )
(5)电解水的实验中,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  )
[核心知识] 电解水的实验中:①产生的气体中可以燃烧的是氢气;②产生的气体中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③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易错点拨]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的目的是 (  )
A.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产生氧气的量
C.增加产生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只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水由氢和氧组成
B.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
C.通电条件下,水能发生分解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证明电解水实验中两极产生气体种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木条立即复燃,证明是氧气
C.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证明是氧气
D.用燃着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4.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 B.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水电解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根据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气能点燃)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两玻璃管内液面   。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
(4)产生氢气的电极与电源    极相连。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6)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生成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7)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7.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被破坏生成
和    ,每两个氢    又结合成一个    ,每两个    结合成一个    。
(2)在上述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不变的是    。
8.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两电极上产生气体的速率相同
C.产生气体M和N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9.如图所示,图Ⅰ是电解水的简易实验装置,图Ⅱ是某科学老师根据图Ⅰ实验设计的创新装置(夹持装置略去)。图Ⅱ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250 g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可增强液体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通电约4 min,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2)在图Ⅱ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3)你认为图Ⅱ的创新实验相对图Ⅰ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便于对两极气体进行检验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某科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注:纯净的水不易导电)
[实验步骤]
①先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硫酸,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出气口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中在水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                    。
(2)步骤②的目的是             ; 若不小心抽到了液体, 最好的做法是将液体   (填字母)。
a. 倒入下水道中
b. 注入 A 中
c. 推回 B 或 C 中
(3)步骤③中的现象有:两极上均有气泡冒出,                    ,
              。
(4)步骤④中检验 C 中生成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
核心·易错
(1)× (2)× (3)× (4)× (5)√
能力提升拔尖练
1.A 2.D 
3.A  液面下降较多,说明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检验方法及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气体,气体燃烧,同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液面下降较少,说明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则该气体为氧气,氧气不可燃,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D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D  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可以燃烧;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电解水实验从宏观上说明了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从微观上说明了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2)大量气泡 下降
(3)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 木条复燃 氧气
(4)负 (5)2∶1 
(6)氢气和氧气 水氢气+氧气
(7)氢和氧
7.(1)氧原子 氢原子 原子 氢分子
氧原子 氧分子
(2)分子 原子
培优初探拓展练
8.D 
9.(1)水氢气+氧气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捏动橡皮管放出气体,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D
10.(1)增强液体的导电性
(2)排尽B和C中的空气 b
(3)C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A中液面上升(合理即可)
(4)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注射器针孔,慢慢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气体是否可以燃烧及火焰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