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3 19: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核心·易错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1)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点是变化较大。 (  )
(2)山地的背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  )
(3)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 m,气温会下降约6 ℃。 (  )
(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性质、地形,不包括季风。 (  )
(5)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因为砂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  )
 [核心知识]
1.气候:(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时间短且多变;气候时间长,一般变化不大。
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季风及人类活动等。
1.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一项是 (  )
A.长夏无冬,雷电 B.刮风,下雨
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2.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
3.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
B.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C.全球六大板块不断运动
D.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含量增加
4.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  )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5.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分析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6.图为我国东部地区山桃开花期的时间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东部地区山桃盛开花期越往北时间越    ,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
(2)该图反映了我国以下哪一气候特征     。
A.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降水量南方多,北方少
C.冬春季节南北温差大 D.雨季南方长,北方短
7.如图所示,A地海拔为200 m,B、C两地海拔为2200 m,且A地长年刮东风。则:
(1)B与A的相对高度为     m,A和B相比,气温较高的是    地,理论推算两地温差为      。
(2)B和C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B地位于    ,C地位于    。
8.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1年11月,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
材料二 1978—1996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6%,1990年以来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
(1)以上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降水增多 B.海水膨胀
C.全球变暖 D.地面下沉
(2)两极地区终年被冰雪覆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3)“对抗海平面上升只是沿海低地国家的责任。”这种说法对吗 谈谈你的看法。



9.下列诗句中反映纬度位置对气候影响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10.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局部地区的季风风向,此时温州市正值 (  )
A.夏季 B.冬季
C.春季 D.秋季
  一年中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图是欧洲部分城市1月和7月气温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城市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越往东,气温越高
B.越往东,气温越低
C.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大
D.越往东,气温年较差越小
12.影响图中城市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
C.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13.读图,回答问题。
(1)若山脚B地的气温为15 ℃,则山顶A地的气温约为    。因为在对流层范围内,海拔每升高1000 m,气温会下降约    。
(2)C地和D地相比,    地降水更多,原因是其处在      ,水汽上升过程中更容易      。
14.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的兴趣。某星期天,她请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    ;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         。
(3)小丽想起了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    ;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砂石、水泥的    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的明显;三是城市的水面小,水的    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答案
核心·易错
(1)×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点是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2)×  山地的迎风坡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
(3)×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 m,气温会下降约6 ℃。
(4)×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
(5)×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因为砂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能力提升拔尖练
1.D 2.A 3.B
4.C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如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进行蓄洪泄洪,可以减轻洪水的危害。
5.D  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工业、民用锅炉以及汽车排放出大量废气,燃料燃烧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热量,水面减小,砂石混凝土增加,温度变化快,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热量不易散失,致使市区温度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市区气压降低,郊区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使市区的温度降低,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6.(1)晚 纬度因素 (2)C
从图中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山桃盛开花期越往北时间越晚,说明我国冬春季节南北气温差异大。
7.(1)2000 A 12 ℃ 
(2)B 迎风坡 背风坡
两地的相对高度等于两地的海拔之差。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 m,气温约下降6 ℃,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再结合两地的相对高度就可以算出两地温差。山地的迎风坡因为空气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在迎风坡往往形成较多的地形雨。
8.(1)C (2)A
(3)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大气增温,导致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工业发达,是主要污染源,应承担主要责任。
(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洼国家。(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两极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终年被冰雪覆盖。(3)不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染,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大气增温,导致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工业发达,是主要污染源,应承担主要责任。
培优初探拓展练
9.D
10.B  图中所示风向是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此时是我国的冬季。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我们把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是西北风和东北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
11.C
12.C
图示气温数据既有最高气温,也有最低气温,二者变化情况需分开来看。越往东,气温的年较差越大,这是由于越往东离海洋越远,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而形成的。
13.(1)-9 ℃ 6 ℃
(2)C 迎风坡 形成降水
两地的相对高度等于两地的海拔之差。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 m,气温约下降6 ℃。
14.(1)农田 水量多,水的比热容大,所以不易升温
(2)增大绿化面积
(3)热量 比热容 蒸发
(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农田;原因是水多,水的比热容又大,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使该区域气温较低。(2)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增大绿化面积。(3)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工厂、交通工具等排放大量的废气,给空气带来大量的热;城市建筑材料的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在相同的日照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较快;城市水面小,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少;建筑物较高,空气难以形成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