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20: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读读写写
灼 扒 趴 酷热 厌倦 附和 突兀 怦怦 嘲笑 晕眩 哭泣 呻吟 恍惚 暮色 安慰 凌乱 惊讶 畏惧 参差不齐 惊慌失措
寻觅 气喘吁吁 悬崖 耸立 臭椿 岩脊 哄然大笑 嘘声 天旋地转 挪动 抽噎
zhuó



juàn


pēnɡ
cháo
xuàn

shēn
huǎnɡ

wèi
línɡ

wèi
cēn cī
cuò



sǒnɡ
chūn

hōnɡ

xuán
nuó

直知灼见
扒开
趴下
不要写成“炫目”的“炫”。
不要写成“错误”的“错”。
意为“叹气”时,读“xū”;意为“为某种要求而呼喊”时,读“yù”。
酷热
附和
气喘吁吁
参差不齐
哄然大笑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
(天气)极热。
形容不一致,有差别。
形容许多人同时笑起来。
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
词语集注
前面不能再加“很”“十分”等表示程度的词语。
多含贬义。
拟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反义词:整齐划一。
只能形容“众人”。
也说“变幻莫测”。
含褒义。
也说“惊惶失措”。
天旋地转
变化莫测
小心翼翼抽噎
惊慌失措
因害怕慌张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
天地转动,形容眩晕时的感觉。
变化多端,不可预测。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一吸一顿地哭泣。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莫顿·亨特(1920—2016)(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
走进作者
①学“两块式”结构
②学“小段铺开式”笔法
③学“顺势插入式”技巧
学写作技法
“记叙”(1-28)+“议论”(29)
学“两块式”结构
(1-28)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
(29)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叙议结合
一事一议
①段落短小细密
②细节描写简洁、充分
流畅清新一气呵成
学“小段铺展式”笔法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1)
插入景物描写
天气酷热是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做铺垫。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17)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18)
营造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场景,烘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学“顺势插入式”技巧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4)
插叙,交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为遇险埋伏笔。
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6)
照应前文所说“我”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做铺垫。
插入议论、抒情
学“顺势插入式”技巧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7)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9)
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28)
直接的心理描写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16)
细腻而真实的内心活动:进退两难、孤立无援
插入心理描写
学“顺势插入式”技巧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 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18)
内心独白,充满了希望到失望的矛盾和翻转。
……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7)
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9)
外在的行为表现,实写的是忐忑、恐惧、不安、不想被瞧不起的心理状态。
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词语。
渴望
犹豫
畏惧
疲乏
有了信心
信心更强
巨大成就感
梳理心路历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探究题目
1945年1月。我驾驶飞机滑上跑道,然后用力将风门杆推向前方。我记得至少我知道该怎样做我必须要做的。我所要做的就是让飞机起飞,然后爬上25000英尺的高空,然后向东飞越东英格兰;这就是我现在需要想的,这个我能行。
然后,北海就在前面,我对自己说,我要做的就是在这个位置飞行20分钟,直到我们穿过荷兰的舒文岛,就这样,这个我能行。
过了舒文岛之后,领航员告诉我转向125度,然后飞行10分钟,直到我们的下一个转换点。很好,不是很困难,这个我能行。
就这样,我驾驶着轰鸣的小飞机穿过荷兰进入德国,飞过田野、森林、城市、河流和山脉。我从来没有预想过整个行程,而只想着目前的这段里程;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多少时间,而是集中精力度过每个短暂的时间片断和每段测量好的里程,直到最后耀眼的阳光照射在前面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几分钟后我们飞离了敌占区,平安归来。
从不同的角度来说说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新的理解和感悟。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说,父亲目睹孩子身处险境,没有生气,没有责备,而是用化大为小的策略指导孩子下悬崖,这给了惊恐不安的儿子极大的安慰,使儿子变得自信勇敢,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下了悬崖,投入到父亲强壮的怀抱。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父母应该多多鼓励或指导。
畅谈启迪
从对待朋友的角度说,当“我”遇到困难,面临危险时,同行的五个小朋友,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嘲笑,只有杰里“放心不下”,并帮“我”找来了救星——父亲。所以,当朋友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不应嘲笑,不应冷漠视之,应该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解决困难或脱离险境。
从面对父母告诫的角度说,我们应学会听取父母的谆谆教诲,不要贸然行事,尽管他们的教导不一定总是正确,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仍然时有发生,文中的“我”就是不顾母亲的“不能冒险”的告诫,才会身陷险境,所以凡事三思而行,必定有益。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用得好,能营造氛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人物的情绪,给文章增光添彩。本文运用多种方式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十分值得借鉴。运用在本课学到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以“那一次,我真害怕”为主题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一课一得
运用心理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抓住人物的特点,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能够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③可以直接描写人物心理,也可以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间接表现人物的心理。
写作示范
突然,我听到门外有脚步声,难道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不由得心头一喜。不对,如果是他们回来了,我应该老远就能听到他们说说笑笑的声音。不会是小偷吧?我打了个冷战。“嘭”,外面又传来一声沉闷的声响,我仿佛看到小偷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翻箱倒柜地找着财物,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
写“我”听到门外有脚步声时的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疑惑和害怕。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