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21: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 但丁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著名作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附中。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自嘲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有小说《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走进作者
侍弄(shìnòng)这里有“料理”的意思。
捶打(chuí dǎ):反复打击、敲打。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脸色不好。
瘫痪(tānhuàn) :身体某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活动能力。
整宿(zhěng xiǔ):整夜。
仿膳(shàn ):指北海公园内的一个饭庄。
诀别(jué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字词积累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泼泼洒洒:水散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得茂盛。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字词积累
活动一:诗意地说话
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话: 有一种爱叫做……
示例:“有一种爱叫做理解,在我暴怒的时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看着我的动静。”
活动一:诗意地说话
有一种爱叫理解
有一种爱叫宽容
有一种爱叫心疼
有一种爱叫呵护
有一种爱叫不舍
有一种爱叫忘己
有一种爱叫坚强
有一种爱叫劝慰
有一种爱叫永远不表现心中的苦……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活动二:细细地品析
请同学们精读课文第3、4段,圈画关键词句,品析细节描写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常见的细节描写类型:①人物细节(外、语、动、心、神)②环境细节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合作朗读(调整了排版)
“好吧, 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分享: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品读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深情
①人物细节(外、语、动、心、神)
②环境细节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③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点拨:品读无声的细节中潜藏的言外之意
母亲没有说话,但她的神情、动作都暗含这丰富的心理活动,传达着言外之意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怕“我”见叶落而伤感。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多么希望儿子有一点开心的时候。
②喜出望外:心想,儿子终于能够去北海看看了。
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内心的欢喜、欣慰之情。
④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⑤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生怕儿子想到“腿脚”。
⑥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不多说,担心儿子烦。
活动三:深情地诵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结合全文,想一想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
母亲带我看花,是她对生命的热爱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活动三:深情地诵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出现了两次,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朴素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和期望。①当“我”痛苦绝望想轻生时,母亲本能说出这句话,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②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才领悟了母亲临终前说的这句话,是她临终前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他们无论遭受什么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内容上:①“又是秋天”,暗示着岁月中时间的流逝;②同时,第二次出现“好好儿活”,表明我们终于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她的苦心;③菊花,在这里象征着母爱的热烈与深沉,同时看菊花也是缅怀母亲,寄托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怀念。
结构上:照应首段点示了全文主旨
……
小结: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活动三:深情地诵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
——史铁生《故乡的胡同》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铁生《合欢树》
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
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是母亲去世的季节;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在一个秋天妹妹推我去看菊花,“秋天”是“我”悟出母爱,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此为题,抒写了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深沉含蓄的抒情
独特的气质
题目探究
沉重的笔墨,写下了作者残疾之初对母亲的种种抵触,写下了母亲身怀重疾却对儿子百般忍耐的宽容之爱,写下了作者母亲亡故之后的悔恨与追思。文中对母亲深沉的忏悔与绵绵的思念,如平静大海中的激流,撞击着我们的心弦。
深沉含蓄的抒情
写法点拨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史铁生《病隙碎笔》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著,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2010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没有太多的解释,夫人陈希米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诚地取出他捐献的器官,认真、细密地缝合好躯壳,整理好妆容……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尽职地工作,生命在延续。史铁生坦荡地、从容地、诗意地、利他地、死去了,正如哲人所言,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史铁生做到了。
史铁生的坦荡辞世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声音,那是母亲的呼唤。
世界上有一种美丽的回音,那是孩子懂得了母亲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