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读读写写
栋( ) 拣( ) 戳( ) 慷慨( )
帐篷( ) 废墟( ) 坍塌( ) 呼啸( )
滚烫( ) 张扬( ) 溜达( ) 琢磨( )
微薄( ) 酬劳( ) 硬朗 水渠( )
流淌( ) 光秃秃(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
薰衣草( )干涸( ) 山毛榉( )白桦树( )
挺拔( )
dònɡ
jiǎn
chuō
kānɡkǎi
zhànɡ
xū
tān
xiào
tànɡ
yánɡ
liū
zuó
bó
chóu
qú
tǎnɡ
tū
páo
xūn
hé
jǔ
huà
bá
栋梁
分拣
戳穿
不要写成“蓬松”的“蓬”。
词语集注
慷慨
干涸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微薄
沉默寡言
连锁反应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多指庄稼。文中用作动词,长庄稼。
比喻盘问追究事物的根由、底细。
微小单薄,数量少。
形容人性格沉静,很少说话。
干枯,没有水。
比喻若干个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大方,不吝惜。
多用于书面语。
形容河道和池塘。
也说“盘根问底”。
反义词:丰厚。
寡,少。
13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法)
1.默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0字。
2.自己设计档案内容,如:姓名、籍贯、职业……分别为牧羊人制作档案卡片。
活动一:为人物建档案
活动二:导图梳理脉络
《植树的牧羊人》
时间顺序
本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快速默读相关段落,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环境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 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环境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 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流水;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观完全改善了,甚至连空气
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
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
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
的景象。
老人坚持植树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中心句
荒原
绿洲
环境改变
荒凉
活力
氛围改变
痛苦
幸福
心情改变
灰色
绿色
色调改变
逃离
归来
方向改变
以“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活动三:深入解读人物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试简要分析文中××的形象。
2.文中××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说说××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题技法:
1.分析环境描写,了解人物命运。
2.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5.抓住侧面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荒凉、贫瘠、干燥、人烟稀少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环境描写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比喻、夸张。狂风猛烈、环境恶劣。
景物、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展示荒凉,为下文做铺垫,和后文做对比。
细节描写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勤劳、吃苦、生活井井有条、做事认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细节描写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认真、一丝不苟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细节描写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对种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一丝不苟。
侧面描写
侧面写出牧羊人的品质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
示例:
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以按一下格式组织语言:
通过……(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示例:
通过“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目标远大且高尚的人。
《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议论
记叙
记叙
描写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客观、严肃
更亲切、更贴近生活
高贵品质和感人的精神
阅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好书记杨善洲的故事。请仿照他的颁奖词为植树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六十年里的一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创作背景
《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本文是虚构的故事,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本文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既然本文是虚构的,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没有现实意义?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 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活动四:寻找身边的榜样人物
现实意义
中国版植树的牧羊人——袁隆平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人类真正摆脱饥饿而奔走在世界各地,直至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