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wrod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wrod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21: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
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候,用“令尊” “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 “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C.七夕节的别称有女儿节、七月七、乞巧节。与七夕有关的古诗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待君∕久不至,已去
4.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大地之美吗□年轻人□”老人眯起眼睛,缓缓地说□“对于万物,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她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她接纳高山,也包容深谷。正是这种全面的承载,才使她有宽广的胸怀,厚德载物啊!”
A.? , , 。 B.? , : ;
C., ? : 。 D., ? , ;
6.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能不能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行之有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多
②高水平的诵读,必然包含着对文章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
③再读,可以把握重音,读准语气
④诵读是分层次的:初读,可能只是感知大意,准确停连
⑤对文章主题的表现,对作者情感的抒发,对精彩语句的理解,都会有更深切的感受
A.①⑤④③② B.②④③①⑤ C.④③①⑤② D.①⑤②④③
二、综合性学习
古语有云:“人无诚信不立。”为了加强同学们的诚信教育,树立诚信为人的意识,光华中学决定每年5月在学校举行“诚信5月·让诚信成为人格的魅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下列是七(2)班在主题班会上的两个小活动,请你参与。
8.读故事说感想。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9.观漫画,写寓意。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50个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生肖为虎。港城T中学在新年来临之际,举办了校园“文化巡游,虎年话虎”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该校八(6)班师生共同书写两幅春联,准备贴在教室的门上,结果却被小华同学不小心搞乱了,请你帮忙找出上下联。
花虎起舞贺新年 玉虎迎春百业兴 瑞雪纷飞清玉宇 金牛辞岁千仓满
①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将功补过,为大家找出了“虎”字四种不同的写法及解释,其中有一个说法不太正确,请你替他选择出来。( )
A.图1是篆书,字形呈长方形,笔画繁复,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富有古风古韵。
B.图2是隶书,字形多呈扁宽,蚕头燕尾,将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相对平直方正的笔画。
C.图3是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分明,干净利落,给人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D.图4是草书,字形端正,笔意行云流水,笔画连绵,结构匀称,潇洒畅达。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急不相弃
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②,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③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华歆: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王朗:与华歆同时代人。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②依附:依傍附从。③本:当初。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太丘舍去
(2)下车引之
(3)元方入门不顾
(4)王欲舍所携人
12.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3.结合【乙】文的内容,你认为当时的人们会如何评定华歆、王朗?
14.读了【甲】【乙】两文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襄十日粮,逐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②,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逐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③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下:攻克。③卫:卫国。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下车引之( )
(3)罢兵而去( ) (4)原人闻曰(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委而去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B.与人期行 遂与大夫期十日
C.下车引之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D.去后乃至 乃降公
17.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吾 与 士 期 十 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19.阅读上面两文段,完成下面填空。
《陈太丘与友期行》和《晋文公攻原》两文都告诉我们为人做事________的重要性,同时【甲】文还告诉我们做人应该________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俄而雪骤 俄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谢太傅是个什么样的人。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③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④。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③诏:一般指皇帝的命令,这里是太后的命令。④未知所况:不知怎样说清楚。
23.对“琼以状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给皇上。
C.黄琼以为这个情况是听到的。
D.黄琼把听来的情况告诉给了皇上。
24.这两个文段中都写到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孩童形象而巧妙的应对。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①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③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④使还。太傅神情⑤方王⑥,吟啸⑦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⑧,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⑨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盘桓:徘徊;逗留。③泛海:坐船出海。④唱:提议。⑤神情:精神兴致。⑥王:同“旺”。⑦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⑧说:同“悦”,愉快。⑨承响:承,应声;响,声音。
2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
B.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
C.公徐云 徐:慢慢地
D.如此,将无归 如此:这样
26.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安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B.谢安与孙兴公等人泛舟,海中风浪汹涌,谢安谈笑自如,与众人恐惧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
C.谢安在风浪汹涌的海上一言不发,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他有镇安朝野的能力。
D.这是一篇志人文章,本文的主人公是谢安。
2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D
6.C
7.C
8.示例:做人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方能取信于人。
9. 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10.(1) 上联:瑞雪纷飞清玉宇 下联:花虎起舞贺新年 上联:金牛辞岁千仓满 下联:玉虎迎春百业兴
(2)D
11.(1)去:离开;(2)引:拉,牵拉;(3)顾:回头看;(4)舍:弃,抛下不顾。
12.(1)正午时分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把自己托身与你,怎么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13.华歆优,王朗劣。开始,华歆不愿让那人上船,是预见“贼追至”,足见他比王朗有远见,后来,贼真的追来,情况危急,华歆不愿抛下别人不管,可谓“患难见真心”,华歆有远见,不顾危险帮助他人,是君子;而王朗却即刻想舍人救己,王朗既无远见,又自私,是小人。
14.守信,是为人之道。甲文七岁小儿元方鄙弃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乙文中华歆守信,在危难之时仍遵守承诺,都告诉我们做人要讲信用。
15. 同“否” 拉,牵拉 离开 听说
16.B
17.吾 与 士 期 十 日/不 去/是 亡 吾 信 也
18.(1)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
(2)有君主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
19. 守信(或诚信) 方正(或正直、明礼、守礼)
20. 俄而:不久,一会儿 未若:不如,不及
21.A
22.有生活情调,在下雪的时候和家人聚集;注重文化教育,与儿女交流文章的义理,营造和谐温暖的学习氛围;尊重孩子,对胡儿的回答没有言语,对兄女回答也没有评论,只以“笑”表明自己看法;“欣然”“笑”看出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3.B
24.文段一里,谢太傅问“大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觉得胡儿回答不够形象,就用“柳絮因风起”作答,不管是颜色、形状,还是随风飘舞的状态,都和当时大雪纷飞样子相似。
文段二中,当黄琼思考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又不知道怎样说清楚的时候,七岁的黄琬回答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刚出来的月亮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日食的形态,应对巧妙、形象。
25.D
26.C
27. 船夫因见谢太傅神态悠闲,神情喜悦,便继续向前(划去)不停止。 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