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老 舍
第8课《茶馆(节选)》
关于《茶馆》的评价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曹禺
《茶馆》“剧本才三万字,就写了50年70多个人物。精炼程度真是惊人!虽然是旧时代的葬歌,但爱憎是分明的。特别是透露了作者对于剧中并没有出现的新社会的爱。”
——陈白尘
《茶馆》“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能表达深刻的情感,让人落泪。”
——王蒙
《茶馆》简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第一幕:发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
第二幕: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行将奔溃之时。
主要人物
主要情节
二德子常四爷起争执—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刘麻子卖洋货
——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
——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第一组:刘麻子&康六
主问题:如何通过分析台词去鉴赏人物形象?
第一组:刘麻子&康六
教材P58
刘麻子: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 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
刘麻子:卖到窑子去,也许多拿一两八钱的,可是你又不肯!
康六:那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教材P58
刘麻子: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六: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 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教材P58
刘麻子: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 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康六:刘大爷,把女儿给太监作老婆,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刘麻子:卖女儿,无论怎么卖,也对不起女儿!你糊涂!你看,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 怎样,摇头不算点头算,来个干脆的!
康六:自古以来,哪有……他就给十两银子
刘麻子:找遍了你们全村儿,找得出十两银子找不出 在乡下,五斤白面就换个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可别怨我!快去快来!
康六:唉!我一会儿就回来!
刘麻子:我在这儿等着你!
第二组:秦仲义&庞太监
第三组:常四爷 松二爷&吴祥子 宋恩子
这个第一幕被曹禺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为什么这样说呢?
1.作者采用“大茶馆小社会”的独特构思(人物众多杂陈,呈现出一幅时代生活的巨幅图画)。
2.在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将众多身份各异的人物放在同一舞台;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冲突是散点式的。
打破“一人一事”情节发展主线,如《窦娥冤》《哈姆莱特》
借鉴“立主脑,减头绪”的传统戏剧手法
3.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语言幽默,高度个性化的京味语言。
这个第一幕被曹禺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为什么这样说呢?
练习册答案
小 结
从对话内容入手,分析矛盾冲突,了解语言切合身份、性格、心理和情境的特点,注意台词中称呼的变化,标点符号,尤其是省略号的使用;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如语气词、委婉语、停顿语、疑问句、反问句等,揣摩其语言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