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 出塞》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6:5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出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相互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为国征战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为国征战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引入新课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鼎盛时期,涌现了不少千古留名的大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昌龄的《出塞》。
(二)检查预习,培养习惯
拿出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出塞(出了自己的国度,到塞外去)(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保卫祖国的边疆)。
2、走进作者。
汇报一下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王昌龄生于公元698年,死于公元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有“诗家夫子”之称。他擅长写七言绝句,被冠以“七绝圣手”之美誉。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出塞》和《从军行》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3、了解边塞诗体裁
(边塞诗就是描写边疆士兵生活的诗)(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三)、诵读古诗,了解意思
1、初读诗歌,读准读通。
(1)小组内自由朗读诗歌,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读完后完成字词任务单。(生自由读,师巡视)(课件出示诗歌)
(2)在字词上你有什么发现?在读这首诗时,哪些字需要我们注意。
(3)小组汇报多音字的读音及组词。(课件出示多音字词:出塞、人未还、飞将、不教)
(4)朗读指导,在朗读这首诗除了多音字还要注意些什么?(诗歌有着音乐般的韵律美,这首诗要按照2、2、3的节奏来读)。
(5)一生展示读 ,读出诗歌特有的节奏美。
(6)学生评价。
(7)全班朗读。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孩子们我们学古诗除了会读,我们还要学什么?(诗人在诗中向我们传达的什么内容)。
(1)学生汇报学习古诗方法。
(2)讲解学诗五法。(课件:学诗五法)
(3)学生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每一句诗用现在的话该怎么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两人共同完成品读任务单。(生小组交流说诗的意思)
(4)学生汇报古诗意思。每人一句,按照“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诗的内容是什么的”格式汇报(四人完成)
(5)学生评价。
(6)讲解古诗修辞手法“互文”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指相邻的诗句中,两个词语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里,“秦”和“汉”“月”“关”就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第一句应该翻译成“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7)抽生完整地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体会诗之“悲”情
(1)听老师朗诵,学生想象画面,完成品读任务单。
古人说:“诗以言志”,那么全诗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穿过历史长河,来到唐代的边塞,听听王昌龄的诉说。你的眼前呈现出什么画面?(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音乐,师诵读,生听)完成品读任务单第二题。
(2)学生汇报(我看到了在边疆的战场上,有很多人因为战争而没有回去)(我看到了非常凄凉的景象,杂草丛生,有许多士兵为了战争,把鲜血洒在了边塞)。
(3)指导朗读:把看到的景象用诗句读出来。(把凄凉的感觉读出来)。
(4)俗话说:“明月寄相思”,在这样凄清的夜晚,遥望一轮明月悬挂天边,征人会想起谁?
这样的明月下,他们一定会想起他们的父母、妻儿,于是他对着明月思念。(引读)
(5)以诗解诗
这样的伤感写在了远征将士每个人的脸上,正如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敌》中这样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课件显示),
尽望乡的战士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伤感)
万里之远,战事之频,归期渺茫,叫战士怎能不望乡呀!
同一轮明月下,他们思念的亲人此刻又在做什么呢?高适在同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课件)
哪个关键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从“欲断肠”能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们的丈夫为保卫国家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妇人悲痛欲绝)。请读出这种感觉来。
(6)图片展示、了解战争残酷(课件展示战争图片)
即便如此,然而她们也只能在明月下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等到的却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齐读(课件)(板书:人未还)
(7)吹芦管,尽望乡,欲断肠,空回首!遥望明月,思念家人,这样的思念是一年、两年吗?(不是)(从“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看出来的)。
(8)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朝,悠悠千年,不变的是同样的明月,同样的边关,士兵和亲人们一直在痛苦地哀叹。
2、体会诗之“壮”志
在这样的明月下,战士们除了想念家人还想念谁?完成品读任务单第三题。(课件显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生齐读)(除了想念亲人,战士们还想念着飞将军李广)。
(1)交流李广资料。(学生展示)
(2)展示李广的古诗。
卢纶在《塞下曲》中是这样描写李将军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课件)可见李将军的力大无比、英勇善战。
(3)指导朗读。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读出这种思念来。
(4)了解卫青
将士们还思念了一位将军“卫青”,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在“龙城”一词上。(卫青课件)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的圣地,汉朝大将卫青曾奇袭龙城,7战7胜,所以“龙城”又代指卫青。像这样的让匈奴闻风丧胆的将军战士们怎么不期盼?
(5)指导朗读。读出这种期盼来。
边关的战士望着明月,怀念将军,盼望朝廷能派任良将,他们的忠诚感天地,他们的英勇泣鬼神,他们的豪壮明月可鉴!同学们,把他们的心声读出来吧!
让声音传得更远一些,让朝廷听得明白,让胡人听得清楚!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充满激情,声音响亮)
多么坚定!多么豪迈!多么威武!这样的决心,这样的雄志,在王昌龄的另一首边塞诗怎么写的?孩子们你们课前搜集的王昌龄的另外的边塞诗,说说你最喜欢的两句?
(6)展示课外古诗
王昌龄在《从军行》中这样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课件出示《从军行》)从“穿金甲”的“穿”你体会到了什么?(仗打了很久,金甲都磨穿了)。(战争很激烈,金甲都被刺穿了)。
无论身上的金甲被磨穿还是被敌人的刀枪戳穿,战士们却是。
(齐读)不破楼兰终不还!(师板书:终不还)
好一个“终不还”,我们分明听到了他们坚定的决心!这就是战士们征战沙场、誓死为国的铿锵誓言呀!
(7)观看战争视频,感悟战争的激烈。
(五)、吟诵全诗,升华诗情
诗人王昌龄惜墨如金,寥寥四行诗文,就把战士的思家乡之愁、求良将之愿、保国家之志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同遥望那一轮明月,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吧。(全班再次吟诵全诗)
此刻,将士们就静静伫立在千年古关的城墙上,(课件)一轮明月的光辉洒在他们的身上,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请为这些可敬可爱的将士们写下你们的真情告白!
(六)课后作业,延伸拓展。
阅读、背诵王昌龄的其他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