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微课教案设计稿(场景案例)
授课教师 学科 数学
微课名称 有余数的除法 视频长度 8分钟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
知识点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如何计算、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微课:8min。
设计思路及目标 1.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和余数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正确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会正确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迁移、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3.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产生在现实问题的需求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根据平均分后的各种情况正确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难点 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准备 PPT 录屏软件 耳麦
教学过程 (时间8分钟) 画面内容 解说词 长度
数一数趣味教学 画面1 内容: 开场教师自我介绍引出卡通人物 开始页,3个人物卡通图像。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XX老师,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表内除法,今天芳芳和乐乐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趣的除法问题呢?一起来看看吧~ 30秒
画面2 内容: 小木棒引出搭图形问题 跟随文字稿,分别前后展示小木棒,三角形,正方形和问题 XX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乐乐、芳芳:小棒! XX老师:你们能用老师手中的小棒搭成一个什么图形? 乐乐:我能用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 XX老师:一个三角形需要用到几根小棒? 乐乐:3根 芳芳:我可以搭成正方形。 XX老师:一个正方形又需要用到几根小棒呢? 芳芳:4根 XX老师:老师这儿有13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50秒
画面3 内容:给出解答,引出余数 乐乐的文字步骤,展示动画小木棒过程; 芳芳文字步骤,展示小木棒过程; 引出问题大字 乐乐:我来,我一边搭一边数,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需要8根小棒,三个正方形需要12根小棒,还剩1根不能再搭了,所以13根小棒最多可以搭3个正方形。 XX老师:嗯,乐乐的方法很直接明了,一听就明白了。 芳芳:我想到了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搭3个正方形需要用12根,那么13根小棒最多只能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小棒不够再搭了。 XX老师:你们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这一个过程你们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50秒
画面4 内容:引出余数问题 展示教师思考过程动画(小木棒组合) 最后写出如下板书: 芳芳:我试试,13÷4=......嗯嗯...... (学生犯难,不知道后边的答案应该怎么写?) XX老师:(微笑)让老师来帮帮你吧!13根小棒可以搭出几个正方形? 芳芳:3个。 XX老师:对了,所以这道算式的商就是3,代表搭了3个正方形,它的单位是“个”; XX老师:最后还剩下几根小棒? 芳芳:1根。 XX老师:我们就在与商间隔6个小圆点的地方写上数字1,并带上单位“根”。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它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时,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的数量。 像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整个算式读作:十三除以四等于三个余一根。 69秒
画面5 内容:引出练习重复训练 展示黑色加粗文字 展示表格中的问题 乐乐:老师,为什么这个算式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呢? XX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的地方。在解决问题中,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单位是相同的,而商的单位我们可以根据问题来确定。现在,大家都会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了吗? 乐乐、芳芳、芳芳:恩,会了。 XX老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是否有一双火眼金睛! 看,这是老师边搭正方形边做的记录,认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50秒
画面6 内容:题目练习+总结余数概念 展示五边形问题 展示总结的余数意义 芳芳:除数都是4。 乐乐:余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芳芳:余数最大是3,总是比除数4小。 XX老师:你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是的,通过观察表格的数据,我们可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即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谁能说一说余数为什么都比除数小吗? 芳芳:比如我们搭正方形,够4根就可以再搭1个正方形,4是除数,那么剩下的小棒数量就不能超过4,所以余数都比除数小。 XX老师:你结合了实际问题来分析,说得很棒!这是我们今天要认真理解的内容。大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吗? 芳芳:我想用27根牙签搭五边形,5根搭一个五边形,五(五)二十五,所以搭5个五方形用掉了25根小棒,还剩2根不能再搭了。余数2小于除数5 。 XX老师:你们都是认真仔细的孩子。是的,我们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注意:1、余数要比除数小;2、商与余数的单位要弄清。3、“余数”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时,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的数量。 80秒
画面7 内容:课堂概念练习 出现题目 结合学生回答,红色突出答案。 老师:好了,大家都明白有余数的除法应该如何计算了,我们看看下面几个问题吧。 1、()÷( )=()……5 2、()÷( )=()……6 括号里的数可以写几呢?在这两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 )? 芳芳: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第一个除数最小应该是6,可以是23÷6=3……5。 乐乐:第二个算式,最小应该是7啦,可以是20÷7=2……6。 老师:乐乐和芳芳真棒,已经牢记了除数要大于余数。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小问题,想要考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30秒
画面8 内容:课堂概念练习 展示2道判断题,学生回答时,显示详细的判断过程,特别时第二题的思考过程。 老师:下面是2道判断题,第一题:有12个香蕉,分给3个同学,我们可以写成12÷3=3……3。这句话说的对么? 芳芳:不对!12可以被3整除,如果有余数的话,余数也不能等于除数3,这样说不对! 老师:芳芳太棒了,那么第二题:余数的单位可以和商的单位一样,也可以不一样。这句话对么? 乐乐:商的单位与问题的相同,余数的单位与被除数的相同,如果问题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一样,就会出现余数的单位和商一致的情况。这句话虽然正确,但是余数的单位和商的单位,没有关系! 老师:乐乐,你说的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起给乐乐鼓个掌吧! 70秒
画面9: 结束页 展示课本课后练习 结束页 老师:好了,看来大家都对余数掌握的很好了, 我们有能力独自完成课本的课后练习了,那么本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多多使用在生活中用余数表示除不尽的情况。同学们再见~ 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