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论教养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提示:给同学们展示两幅有关教养的图片。(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一幅图片反映这个人的教养低,第二幅图片反映这个小朋友的有教养的举止。
可见, 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
那么,什么才是“有教养”呢?我们来听听苏联学者利哈乔夫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出示课件2)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论教养》,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9* 论教养(出示课件3)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了解这课的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教师指正:(出示课件5)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长期从事古代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这课背景的课件,讲解这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
《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谷羽译。有删改。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 《善与美书简》。书中有三十封信,论述心灵美、行为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文笔亲切、平易、生动,深入浅出,联系生活阐述哲理,耐人寻味,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问题。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
提示:“恪守”中的“恪”不能读为“gè”;“箴言”中的“箴”不可以读为“xiān”。
(2)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8、9)
提示 :“彬彬有礼”侧重形容人的态度,对人有礼貌。例如:常听人说起北平商店的伙计接待客人如何的彬彬有礼,一团和气,并且举出许多实例证明其言之不虚。(梁实秋《商店礼貌》)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第1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
学生回答: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出示课件12)
(阅读后思考分析。)
预设: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1.读课文第5-10段,说说没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
教师:要求同学们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分析回答。
学生1抢答: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出示课件13)
学生2抢答: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出示课件13)
学生3抢答: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出示课件14)
学生4抢答: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出示课件14)
2.读课文第11、12段,说说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并列举出来。(出示课件15)
(学生阅读这两段文字,然后思考回答)
预设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预设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预设3:待人处世绝不会自吹自擂。
预设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预设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学生自主讨论: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16)
预设: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要求学生说一说: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出示课件17)
学生1回答:“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学生2回答: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五、深度阅读,合作探究
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8)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1回答:对比论证。将无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学生2回答: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生自主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诚信守约。 人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出示课件19)
学生2回答:和善亲切。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别人。要仁慈温柔,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出示课件20)
学生3回答:尊重他人。听到他人的观点时,即使不同意,也不喊 “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自己的理由。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同别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不表示否定态度。(出示课件21)
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出示课件22)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学生1: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就像有财富的人被人羡慕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铭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一个人的教养首先应该是仁爱和正义,我认为孝敬父母,关爱弱小,同情弱者,以诚待人,这就是为人的最高教养。(出示课件23)
学生2:一个人的教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而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飞得远不远。(出示课件24)
3.我们一起明晰一下这课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
预设1: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综合运用。(出示课件25)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在对这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预设2: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出示课件26)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串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七、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出示课件28-33)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
八、知识迁移,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阅读《言志》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34-37)
2.阅读《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一文,回答后面问题。(出示课件38-45)
九、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46)
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
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做一下自我反省。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27)
【教学反思】
这篇议论文文字浅近,说理透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法的指导,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不足之处在于朗读不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品读的时间有些少,有些问题,老师讲授代替了学生思考。关注文本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少,对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渗透较少。
【课后预习】
1.利用工具书疏通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扫清学习本课障碍。
2.请你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3.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第页码页/总总页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