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汽化与液化(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汽化与液化(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沪科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3 10: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九上物理同步优质课件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2022秋沪科版九上物理同步精品课件
12.3 汽化与液化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阳光下,衣服晾干了。衣服里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秋天的早晨,叶子上到处都是小露珠。这又是从哪里来的?
情景引入:观察
想想做做
在透明塑料袋中加入几滴酒精后,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 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甲 在塑料袋中滴入酒精
乙 把袋挤瘪,把口扎紧
丙 放到热水里面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塑料袋膨胀,酒精液体消失.
一、汽化与液化的概念
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
塑料袋变瘪了,内壁附着小液滴.
分析:
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液体去哪了?
袋中的酒精受热变成了气体,所以塑料袋膨胀.
最后塑料袋里的小液滴是什么?为什么?
是酒精,因为水没有进去。是酒精蒸气变成了液态酒精。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我们常将冷水烧开来饮用,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
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二、沸腾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所谓“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做沸腾。
探究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液体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加热。
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缺一不可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逐渐升高

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由于容器中的温度都升至沸点温度,蒸汽泡上升过程中不发生收缩现象,会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气。
保持不变
水在沸腾前,容器底的水先受热,其中部分水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向上升,上层水的温度比下层低,因而气泡到上层就遇冷收缩,体积变小。

思考:(1)测量沸水的温度时,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2)工业上常将空气先液化后再提取氧、氮、氦等气体。当温度升高时,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哪种气体?

水银温度计
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在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注意观察纸锅是否燃烧.
想想做做
纸锅烧水
因为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1.沸腾:在液体内部和液体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3.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
②继续吸收热量
4.沸点与气压有关:
沸点随气压减小时降低,随气压增大时升高
如图,让烧瓶中的水沸腾,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现象: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
分析:向瓶底浇冷水后,温度降低,烧瓶里的说蒸汽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水的温度高于沸点,所以又沸腾。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海拔越低,空气越密集,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沸点与气压
液体 沸点/ C 液体 沸点/ C 液体 沸点/ C
液态铁 2750 甲苯 111 液态氧 -183
液态铅 1740 水 100 液态氮 -196
水银 357 酒精 78 液态氢 -253
亚麻仁油 287 液态氨 -33.4 液态氦 -268.9
几种液体的沸点/ C (标准大气压)
(1)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不同。
(2)1个标准大气压的水的沸点是100℃
(3)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
晾晒湿衣服时,无论春夏秋冬,温度高低,都会逐渐变干;衣服上的水分是以蒸发的形式汽化的,说明蒸发在常温的下可以发生。
1.蒸发的特点
(1)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3)是缓慢的汽化现象.
实验探究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两块相同的玻璃片、酒精灯、水、酒精、胶头滴管、小扇子。
实验器材:
三、蒸发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过程:
(1)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控制空气流速、表面积相同.
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加热,观察哪块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
现象:加热过的玻璃片上的酒精先干
结论:空气流速、表面积相同,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控制空气流速、温度相同.
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将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将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涂抹开摊平,稍等片刻,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
现象:表面积大的酒精先干。
结论:空气流速、温度相同,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取两块相同的玻璃片,等量的酒精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只对一块玻璃片上的酒精扇风,扇一会儿会发现空气流动快的先干。
(3)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控制表面积、温度相同.
现象:空气流动快的酒精先干。
结论:液体的表面积、温度相同.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2)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3)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交流总结
【辨析】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降低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
一定温度(沸点)
剧烈
不变
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
观察与思考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压缩乙醚液化
通过这些现象,你能说出发生液化的条件吗?
四、液化
思考?
图中所示的“白气”和“水”是从哪里来的?
如图所示,拿着一冷铁片放在装有正在沸腾的水的水壶的壶嘴上方,观察到铁片上渐渐有水珠出现,水蒸气变成了水珠,这是因为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铁片液化成了水珠。
如图所示,利用注射器吸取少量乙醚,看上去注射器里什么都没有,堵住注射器口,压动活塞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里边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说明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在做图示实验时,手感到铁片变热了;手感到注射器筒变热了。这些现象说明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1)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①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但有些气体单纯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这时就要在压缩体积的同时降低气体的温度使其液化。
(3)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
①水蒸气是无色的,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人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珠。
②液化与汽化是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发生的相互转化,互为逆过程。
医生常将中暑患者,扶到通风的地方,并在病人身上擦酒精,这样能使病人的体温很快下降,这一过程包含的物理原理是:
(1)通风处能加快酒精的蒸发。
(2)酒精蒸发时吸热使病人的体温降低。
生活中的应用
(1)坎儿井是一个__________工程,输水过程中可以减少水的________________。
地下灌溉
蒸发和渗漏
(2)你认为坎儿井的哪些结构特点能达到上述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表下的温度低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
地表下基本上不通风
管道输水结构可防止水渗漏
喷灌
滴灌
地膜覆盖
农业生产中减少水分蒸发的措施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初春,湖面上的冰逐渐变薄;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晶莹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茸茸雾凇
C
课堂练习
2、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 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 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B
3、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D
4、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D
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过程中,将水温与加热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1)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 ;
(2)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
(3)加热6min后提高火焰的温度,水温 (填“会”或“不会”)升高。
时间/min … 3 3.5 4 4.5 5 5.5 6 …
温度/℃ … 92 94 96 97 97 97 …
持平
97
不会
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时,其中一个组员误把盐水当做清水,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沸点值。为了探究盐水的浓度与沸点的关系同组同学用水与不同浓度的盐水做了实验。
(1)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他测得的盐水的沸点是 ℃。
(2)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的盐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数据记录如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沸点 (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根据以上探究得到 的结果我们煮食物时要想让汤汁尽快沸腾,最好选择 放盐(选填先”或“后”)。
升高
102

汽化与液化
汽化
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方法
生活现象
液化过程放热
汽化过程吸热
概念
发生条件
特点
影响因素
蒸发
概念
沸腾
发生条件
特点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