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2: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壶口山瀑布
梁衡
1
1
作者简介
梁衡,当代作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出版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等,散文名篇有《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等。
1
扫清字词障碍
铸 告诫 推搡 霎时 驰骋 漩涡 寒噤 迂回 汩汩 出轧 湿漉漉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挟而不服
zhù

shà
jìn
jiè
sǎnɡ
xuán wō
chí chěnɡ
ɡǔ
yōnɡ

lónɡ
è
zhá
xié
1
扫清字词障碍
寒噤:
迂回:
震耳欲聋:
前呼后拥:
怒不可遏:
寒战。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1
文体知识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游记的三要素: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脚步所至、目光所至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直接感受、由景物引发的感想、理性思考
1.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1):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自然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作者两次到壶口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部分(5—6):结尾点明主旨,抒发感受。
内容整体感知
2.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
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时的行踪。圈画出作者的行迹路线,并在小组内交流共同完成下表。
合作探究
时间 立足点 写景角度 所见景物
雨季
枯水季节
河滩
河心
俯视
俯视 
近观
仰视 远眺
平视
俯视
俯视
平视
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河心还有一条河……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
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
龙槽两边的河水、水雾、彩虹。
2.试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并完成下面表格。(请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做批注)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略写)
旱季(详写) ”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刚)
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缕(柔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其势如千军万马,相互挤着、撞着……”“凝重”“猛烈
“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的地冲进去,冲进去……”(气势磅礴)
危险,惊心动魄,撼人心魄的壮美
大水“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大水向两边涌去时,“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他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奋力抗争,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3.根据表格概括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
(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沸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真的是瀑布,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课堂小结
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都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它的写法比较自由,语言风格多变,既能增加读者的知识,增长其见闻,也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共鸣。难怪作家徐迟说:“游记,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请同学们课后再次品读课文,揣摩作者精妙的写法,进一步感受壶口瀑布的伟大气魄。
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此处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此处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此处景物特点是“险”。上述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接下来作者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此处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此处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当堂训练:
1.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把自己朗读时的心情或感受描述出来,并圈画让自己产生强烈感觉的语句。
激动,振奋,雄壮深沉,富有诗情画意,等等。
1.围绕圈画的语句,小组讨论:这些语句在语言形式上具有哪些特征 从词语、句式、修辞等不同角度进行交流。
(1)“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跌”字突出了瀑布水流直下坠入深沟的动态;“吸”字,极写壶口之水的气势,其磅礴能量尽显无遗。
(3)“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动词的拟人化,使瀑布具有人的动作特点与力量。如:挤、撞、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等。
叠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表现出瀑布的雄壮气势。如:排排、堆堆等。
色彩词的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传达出瀑布的速度与力量。如:黄浪、白雪。
(4)“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运用一连串的“跌”字,把瀑布的来势之猛、落差之大表现得淋漓尽致。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一往无前的气势。
(5)“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借水喻人,赋予水人的感情。作者借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和意志坚强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勇于反抗、坚韧不拔的精神。
2.作者最后说:“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同学们思考,“这伟大”指什么
黄河伟大的性格——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3.文中的“伟大”单指黄河的性格吗?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不是,黄河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正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似,所以作者对黄河的礼赞,正是对民族精神的礼赞。象征手法
4.由课文的最后一段,你联想到哪些“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的人物或事件?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受拘作《史记》,文天样舍生取义,等等。
事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形,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精神,表达了对黄河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壶口深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第二,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当堂训练:
2.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感受)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险,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湛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作业:
巧借景物,抒发情感
亲爱的同学,学完《壶口瀑布》之后,你是否为作者借描写壶口瀑布的景色抒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所感动 那么,请你也选取一处景物、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吧!(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