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三)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三)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7: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三)
一、选择题
1.选出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进来了。
B.冬天的雨飘落时,不像北风那样咄咄逼人,它是清冷、柔和的。
C.活动课结束了,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洗澡,真是各得其所。
D.小华喜出望外,因为父亲突然送给他一台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腈纶 双黄莲 无缘无故 世外桃源
B.蔓延 嗑瓜子 小题大作 恪尽职守
C.决别 无名火 不修边幅 兴高采烈
D.侍候 煞风景 独具慧眼 再接再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进入21世纪后,亚洲各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亚洲文明的意义和价值也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发现,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近年来,遍布浙江各地的百余条古道,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为一体,是诗画江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C.2019年春节档电影里,最火爆的当是改编自刘慈欣经典作品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随之而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阅读科幻小说的热潮。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箱箧/惬意  赞誉/不言而喻  间不容发/字里行间
B.亵渎/案牍  屏障/相得益彰  李代桃僵/驰骋疆场
C.禅师/禅让  恪守/格格不入  富丽堂皇/瞠目结舌
D.箴言/缄默  旁骛/趋之若鹜  强聒不舍/退避三舍
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他的作品。
B.《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它塑造了众多革命英雄形象,如:成岗、许云峰、江姐、刘思扬……这些人都是当时家庭条件困难,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因而才起来革命的。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是要告诉弟子:尽孝,最难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为长辈效劳,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请长辈享用,这些还不是孝的全部。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看春天刚醒,清明未到,谷雨还远,半山烟雨中,三五位处子仙姑,七八个姐子少妇,朝露润纤手,山歌伴黄鹂,小小背篓陇上行。但见那拇指与食指恰到好处一捏, ,拈纱一样,更像钥匙开门似的, 。一连串的捏拈之后, ,巧手闪电似的迅捷将茶叶甩进背篓中……绿茶有花的芳香和少女体香浸入,有清露的圆润与鸟语的平仄拌和,你说它还能不叫人舌尖甜香、牵肠挂肚?一抹绿茶就是一个漂浮的春天,一抹绿茶就是一个梦境的再现, 。
①轻轻一旋,这一叶一芽滑向玉掌
②掐住了一抹三分
③一握芽尖有如麻雀之尖舌
④一抹绿茶就是一段诗意人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二、句子默写
7.古诗词填空。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对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水”、“酒”和“愁”是拆分不开的,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有两句充分说明了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最能体现“早”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承受是一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情景写作
2020年“书香满城”全民阅读节于4月正式启动。
活动主题:“疫”路回春,阅读相伴。
活动栏目:胶片摄影展 线上讲座 线上答题挑战大赛 青少年演讲大赛……
情景写作:参考以上活动栏目或自行设计活动栏目,为活动海报拟写一段宣传语。要求:围绕活动主题,展示栏目内容、体现栏目特色;达到宣传的目的;字数100字左右。
示例:
活动栏目:青少年演讲大赛
宣传语:在新冠肺炎爆发的这段时间,逆行的面孔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同样,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敬佩学习的榜样,通过讲述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事迹,阅读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学先锋,铸就未来的中国力量。
活动栏目: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9.依据名著《简·爱》内容,填写与选文A、B两处划线句相关联的情节
“先生,我可以紧靠你建造一幢房子,晚上你要人作伴的时候,你可以过来,坐在我的客厅里,”A“简,可是你有钱,不用说,如今你有朋友照顾你,不会容许你忠实于一个B像我这样的瞎眼瘸子 ”他叹了口气,半张开嘴,仿佛想说话,但又闭上了。
A.简“有钱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罗切斯特变成“瞎眼瘸子”是因为他遭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朝花夕拾》时,为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同学们查阅了相关评价,并准备制作读书卡片。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结合作品内容,将读书卡片补充完整。
《朝花夕拾》读书卡片
名家评价:
它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教授
角度选择: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
小贴士
供你选择的角度:
A.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B.提供宝贵传记材料
C.记叙大量城乡风习
供你参考的示例:
角度选择:记录近代中国历史。
我的理解:《范爱农》一文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生活片段。它不是历史书,但涉及了较多辛亥革命前后的人物及事件,例如秋瑾被杀、徐锡麟被害、武昌起义和绍兴光复等。
五、诗歌鉴赏
1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1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使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被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六、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泉香而酒洌(清)
B.伛偻提携(提拔)
C.攒蹙累积(聚集在一起)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以前,从前)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攀援而登   学而不思则罔
B.至于负者歌于途  游于是乎始
C.故为之文以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颓然乎其间者   悠悠乎与颢气俱
16.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写了滁人游、太守宴和众宾欢三幅画面,其中把滁人游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把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B.【甲】文写太守醉是为了写乐,是为了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全段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人情味。
C.【乙】文写西山之“异”吸引着作者,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D.【乙】文中的“犹不欲归”写作者虽醉而流连忘返,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可见西山使作者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8.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请结合选文和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你心中的好官形象是怎样的。
七、填空题
19.下面三部名著是学校数字教育平台推送的阅读书目,请你为它们选择合适的推荐语,将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海底两万里》_____
②《骆驼祥子》____
③《红岩》____
A.争取自由的革命斗士,传承不衰的革命精神。
B.科学理性的幻想,惊险奇特的故事。
C.底层小人物的悲剧故事,人民艺术家的悲悯情怀。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1)用惯了4G再去用3G,会感觉网速就像蜗牛那么慢,GPRS就更难想象,多数人可能会崩溃。未来某一天,当5G真正到来,4G也会落得和3G一样的下场……科技行业总喜欢用“改变世界”来形容新技术,5G或许就是下一个会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未来,在5G网络的支撑下,智能城市、远程手术、无人驾驶汽车和物联网等时髦概念将逐步成为现实。
(2)5G有哪些不同呢?
(3)首先,同3G和4G相比,5G速度更快,而且快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专家认为,5G数据传输速度最终可以达到惊人的800Gbps,比目前测试的最新技术快100倍。三星公司曾在2013年宣布正在测试1Gbps运行的网络,记者当时激动地报道称,1Gbps意味着不到半分钟便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800Cpbs速度相当于1秒钟可以下载30部高清电影。
(4)其次,5G网络的容量将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70亿个网络连接,到2020年全球网络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5G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承载1000亿个网络连接,这将为物联网的进一步铺开和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奠定重要基础。目前网络连接仍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主,但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设备的大规模商用,将带来大量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从而形成更广阔和开放的物联网世界。
(5)第三,5G网络的另一特点是稳定性高,不会断掉。专家预测,5G网络的可靠性相当于光纤连接,能够保证突然中断情况不再出现。这对安全至关重要,无论是远程手术,还是智能交通都要求网络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6)另外,5G网络的时延只有百万分之一秒,这是人类所不能察觉的速度,比4G网络快了约50倍。
(7)未来5G的生活什么样?——万物互联。
(8)清晨醒来,卧室的灯和空调自动开启。你来到卫生间,洗脸水已自动调至适中的温度,数码牙刷记录并上传你的牙齿以及口腔的实时数据;戴上眼镜,妻子带着孩子正在上学的路上,通过眼镜片上的虚拟现实显示,孩子向你挥手说早安。你吃过早餐,遥控你的汽车自动开到门口接你,汽车带着你自动行驶在马路上,你在车上开启了视频会议……
(9)以上便是未来5G生活的场景。
(10)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目前我们的4G仅可以连接手机等少量设备,而5G网络除了手机以外,还可以连接近百件设备,大到一辆车,小到一根针。
(11)汽车变成大“手机”接入网络,互不干扰自动行驶,优化道路交通,解放驾车的碎片化时间。在车内开视频会议、玩游戏皆可实现。同样,智能化生活方式已慢慢进入寻常百姓家。智能雨伞、水杯、餐具等已陆续面世。
(12)专家预测,万物互联了,“手机”的概念将会逐渐淡化。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移动智能终端的功能将与眼镜、手表等穿戴设备融合。
20.本文以“5G将给我们带来什么?”为题,有什么妙处?
21.第(3)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22.新型的5G“多址技术”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近百倍。加点的“近”能否删掉?为什么?
23.通读全文,说说“5G”有哪些优点。
(1)________
(2)________
(3)稳定性高,不会突然中断。
(4)________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⑤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⑥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⑦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⑧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⑩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做法不对,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B.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不重视实验。
C.第⑧⑨两段是并列关系,段落顺序可以调换,不影响表达。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25.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
26.选文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7.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请阅读《丁香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⑥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⑦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籐。”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⑧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⑨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⑩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烧。
2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何要赞美丁香花?
29.为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30.品味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1.第③段是从哪些描写角度来写丁香的?
九、作文
32.对下面的故事情节进行续写。
“怎么办?怎么办?我到底要怎么选择?”小平焦虑、痛苦又茫然地问小君。下星期六,是他(她)代表市队到省里参加演讲比赛决赛的日子,但同时又是老家最疼他(她)的奶奶八十大寿的日子……
要求与注意事项:1.题目统一为“选择”。2.续写内容要合情合理。3.字数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B
6.A
7. (1)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2)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3)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4)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5)是一种战胜自我,无所畏惧的气质和勇敢。
8. 示例:线上答题挑战大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你我的生活节奏和方式。为引导全民阅读,提升市民阅读兴趣,在“书香满城”全民阅读节当晚,举办2020“‘疫’路回春,阅读相伴”线上答题挑战大赛活动,盛情相邀,等你来战!
9. A离散多年的叔父病故,赠给她巨额遗产。 B疯妻子放火烧了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为救她跑进火海而受伤。
10. 【示例一】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叙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的情景。它不是小说,却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通过具体描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和为“我”买来《山海经》二事,成功塑造了一个迷信可笑却朴实善良、仁厚可爱的阿长形象。
【示例二】提供宝贵传记材料。《藤野先生》一文叙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它不是传记,却记录了鲁迅作出“弃医从文”这一抉择时的心路历程,为我们了解鲁迅生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示例三】提供宝贵传记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记叙了鲁迅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私塾经历,《琐记》展现了家道中落后鲁迅离家求学的历程,《藤野先生》记叙了鲁迅游学日本、弃医从文的思想蜕变,这些作品提供了人物传记的宝贵资料,使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
【示例四】记叙大量城乡风习。《五猖会》叙述了作者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的兴奋激动和临行前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的无奈厌烦。它不是民俗学著作,却介绍了当时浙东一带的风俗,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为五猖会期,要举办迎神赛会,即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像出门,周游街巷,以酬神祈福,让我们对当时的绍兴风习有所了解。
11.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12.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答出对这两句的理解,如“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东吴的两个美女将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也可以)以小见大,形象生动,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或“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也可以)
13.D
14.B
15.C
16.A
17.(1)(1)靠近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 (2)(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
18.示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我们的政府官员若能都像欧阳修这样,关心民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付出努力,这就是我们心中的好官。
19. ①B ②C ③A
20.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设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表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的主要内容。
21. 列数字 作比较 把5G和3G、4G的数据传输速度相比较,清晰准确地说明5G数据传输速度特别快的特点。
22.不能删去。“近”即“接近,还不到”,如果删去就说明新型的5G“多址技术”,已可以将移动网络接入数量提高百倍,和事实不符。“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3. (1)5G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2)容量将是巨大的。 (4)时延速度很快。
24.C
25.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而不是寻求新知,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意思对即可)
26.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王阳明“格”竹的事例,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格物”方法的错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思对即可)
27.示例: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缺点是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影响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这篇文章阐明了中国学生应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一针见血,语重心长。(意思对即可)
28.语段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用丁香的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品格象征着哈尔滨人及塞北人顽强坚韧,团结进取的精神品质(或者借物抒情,文章借对丁香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哈尔滨人精神品质的赞美。)
29.古时有许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30.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表现了丁香花朵之多,开花之盛,花朵之明艳。排比句式,节奏明快,增强语势,表达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31.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从丁香的形态、数量、颜色方面,正面具体描绘丁香。同时又从人们感觉到的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个人感觉角度对丁香进行了侧面描写。
32.例文:
选择
“怎么办?怎么办?我到底要怎么选择?”小平焦虑、痛苦又茫然地问小君。下星期六,是他代表市队到省里参加演讲比赛决赛的日子,但同时又是老家最疼他的奶奶八十大寿的日子。
为了这个演讲比赛,小平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那段时间里,他废寝忘食,抓紧一切时间训练,因此小平已经做好了十足的把握去冲刺冠军宝座。
可就在通知他下周六决赛的时候,小平傻眼了。那—天是奶奶八十大寿……小平小时候,父母很忙,是奶奶抚养他长大的,他和奶奶的感情可是最深的。
“怎么办?小君,我该怎么办?”小平焦虑、痛苦地问小君,“我要是参加决赛的话,就不能去给奶奶祝寿了。”小君说:“要不你不去参赛了?”“那怎么行啊?为了这个比赛,我准备了好长时间,放弃的话太可惜了。再说这次是代表市里去参赛的。” “不要着急,我们再想想,看看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两人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抓耳挠腮。突然,小君眼前一亮:“唉,有了,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和奶奶说一声,先去参赛,看看参赛的顺序,如果你的序号在前的话,赛完后直接往回赶,应该能赶得上给你奶奶祝寿。如果序号靠后的话,你在赛前给你奶奶打个视频,说明情况和原因,并在视频中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争取拿个冠军给她当生日礼物。我相信奶奶一定会理解你,说不定还会预祝你比赛成功呢?”小平听完也觉得这是一个折中的好方法了。
小平遵从了内心的选择,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比赛的训练中,他相信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