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十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这个笑话,大家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B.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现在又丢了自行车,真是祸不单行。
C.早晨登上高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望,心安理得。
D.走进世博园,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令人流连忘返。
2.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我国第一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
②来自109个国家的9300余名军体健儿将在江城武汉同场竞技、增进友谊。
③借此机会向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祝贺,祝愿运动会圆满成功。
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
⑤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在视频致辞时表示,
⑥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
⑦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18日晚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开幕。
A.⑦④①⑥②⑤③ B.⑦⑥②⑤③④① C.⑦②①⑥⑤③④ D.⑦④⑤①⑥③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档案(dǎng) 遒劲(jìng) 退避三舍(shè)
B.顷刻(qīng) 蓦然(mò) 潜能(qián) 恃才放旷(shì)
C.针灸(jiǔ) 血脉(xuè) 脊梁(jǐ) 弄巧成拙(zhuó)
D.悄然(qiǎo) 气氛(fēn) 星宿(xiù) 扣人心弦(xián)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中的“说”,《陋室铭》中的“铭”,《小石潭记》中的“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则是写在前面的文字。
B.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藤野先生》。
C.童话大多篇幅短小,但并不妨碍其思想的厚重,比如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就表现出一种博大的爱的情怀。
D.海伦 凯勒生活在无声黑暗的世界里,依然热情地启迪人们“热爱生命”,杰克 伦敦通过主人公艰难求生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因顽强而伟大,要“享受生活”。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桥墩 妥帖 抑扬顿挫 震聋发聩
B.锁屑 篷舟 油光可鉴 摧枯拉朽
C.洗涤 蔓延 交头接耳 坦荡如砥
D.萤光 推祟 眼花潦乱 笔耕不缀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三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的态势。
B.节日的人民广场,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验。
C.历史上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自从西柏坡纪念馆施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3)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____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思乡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于下周班会课上召开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活动二】主题班会上,老师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请概括材料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活动三】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感恩母亲。甲说:“母亲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母爱是 ”请仿照甲、乙两人的发言形式,续写完成你的发言。
四、名著阅读
9.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两道题。
(1)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封建的所谓孝道,请列举他最反感的两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朝花夕拾》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其相关的故事内容。
① ②
我们去了。在这位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了一条条复杂的过道,登上一座楼梯,才到她的寓所。房间里炉火正旺,显得很惬意。坦普尔小姐叫海伦·彭斯坐在火炉一边的低靠手椅里,她自己在另一条靠手椅上坐下,把我叫到她身边。
“全都过去了吗?”她俯身瞧着我的脸问,“把伤心都哭光了?”
“恐怕我永远做不到。”
“为什么?”
“因为我被冤枉了,小姐,你,还有所有其他人,都会认为我很坏。”
“孩子,我们会根据你的表现来看待你的。继续做个好姑娘,你会使我满意的。”
“我会吗,坦普尔小姐?”
“你会的,”她说着用胳膊搂住我。“现在你告诉我,被布罗克赫斯特称为你的恩人的那位太太是谁?”
“里德太太,我舅舅的妻子。我舅舅去世了,他把我交给她照顾。”
“那她不是自己主动要抚养你了?”
“不是,小姐。她感到很遗憾,不得不抚养我。但我常听仆人们说,我舅舅临终前要她答应,永远抚养我。”
“好吧,简,你知道,或者至少我要让你知道,罪犯在被起诉时,往往允许为自己辩护。你被指责为说谎,那你就在我面前尽力为自己辩护吧,凡是你记得的事实你都说,可别加油添醋,夸大其词。”
我暗下决心,要把话说得恰如其分,准确无误。我思考了几分钟,把该说的话理出了个头绪,便一五一十地向她诉说了我悲苦的童年。我己激动得精疲力尽,所以谈到这个伤心的话题时,说话比平时要克制。我还记住了海伦的告诫,不一味沉溺于怨词,叙述时所掺杂的刻薄与恼恨比往日少得多,而且态度收敛,内容简明,听来更加可信。我觉得,我往下说时,坦普尔小姐完全相信我的话。
我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还提到了劳埃德先生,说他在我昏厥后来看过我。我永远忘不了可怕的红房子事件,在详细诉说时,我的情绪有点失态,因为当里德太太断然拒绝我发疯似的求饶,把我第二次关进黑洞洞闹鬼的房子时,那种阵阵揪心的痛苦,在记忆中是什么也抚慰不了的。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11.选文最后一段中所言的“红房子事件”是指什么?请简要概括事件的前因后果。
12.请根据示例完善表中资料。
名著好人榜
人 物 出 处 入选理由
坦普尔小姐(谭波尔小姐) 《简·爱》 ①
阿长(长妈妈) ② 快乐着他人的快乐,忧虑着他人的忧虑。克服重重困难,为迅哥买来《山海经》。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处士①高亭
杜牧
水接西江②天外声,小斋松影拂云平。
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③。
【注】①元处士:处士,未仕或不仕的人。元处士即元孚,宣州隐士。②西江:宣州城西的青弋江。③弄:欣赏玩味。
13.诗的一、二句是怎样表现(元处士的)“高亭”之高的特点?
14.阅读下面的资料,简要概括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资料】
长笛,诗人杜牧爱笛,此处暗用典故:桓伊是东晋吹笛名家,《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乘舟停泊在青溪,听人说岸上的人是桓伊,两人尚不相识。王徽之托人对他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当时已做了高官,也听过并欣赏徽之的品格和风度,便下车为他奏了一曲。奏完之后上车离去,两人并未交谈。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往来翕忽
(3)仿佛若有光
16.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 佁然不动
B.忘路之远近 然则天下之事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宫室
D.乃记之而去 乃大惊
18.[甲][乙]文段中画线句子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人类的褪毛》,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剑桥大学的查尔斯·古达特说,人类是在地球的最后两次冰河期之间开始褪毛的。在地球气温全面上升之后,人类祖先就向北迁徙,同时为了两性喜好的选择,开始失去了覆盖在身上的毛。
而在冰河期再次到来之后,人类只好再度南迁。然而借以阻挡太阳灼晒的毛的失去却使他们面监着新的生存难题。于是,各地的人就逐渐演化出至少四种肤色的人种。因此,查尔斯认为,地球上所有人种的共同祖先,必然是在可免受热带烈日灼晒之苦的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在南迁之后,因环境的不同,才逐渐出现了不同的肤色。
然而另外两种较为普遍的起源说与他的理论却大相径庭。一种认为,人类是分别在世界各地各自演化出来的;另一种认为,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然后迁徙到世界各地。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他们则认为无非是为了能在热带的烈日下凉快一些。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一种说法是,人类生活在热带时,毛皮不利流汗散热,这就需要大面积光滑无毛的皮肤。因此人类的毛大约是200万年前,由森林往平原移居时逐渐褪尽的。
19.关于人类褪毛的原因,有以下三种观点,对他们的相关关系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查尔斯·古达特的看法
②“另外两种较普遍”的看法
③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
A.①②③的说法相同。
B.②③说法基本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不同。
C.①②③的说法各不相同。
D.②③的说法完全相同,①与②③的说法基本相同。
20.对第二自然段的“他的理论”中的“理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起源的理论。
B.人类褪毛的理论。
C.人类起源理论中的人类褪毛的理论。
D.人类褪毛理论中的人类起源理论。
21.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的祖先是“高纬度地区进化而来的”。不能作他这看法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类祖先在两次冰河期间北迁。
B.人类祖先北迁后褪毛。
C.两性喜好的选择也导致了人类祖先的褪毛。
D.人类再度南迁后肤色发生了变化。
2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查尔斯·古达特认为,人类出现不同肤色,是在不同生活环境中阻挡太阳的灼晒而产生的结果。
B.另外两种较普遍的起源说与查尔斯·古达特的理论大相径庭的分歧点在于:人类不同的人种是否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C.目前科学界公认的说法所认为的人类褪毛时所处的环境与查尔斯的看法相一致。
D.目前科学界所公认的说法与其他人类起源理论有所不同。
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列小题
别时
冰心
哪有心肠?然而竟被友人约去话别。
回来已是暮色沉沉。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闪闪的光影,从竹帘里透出,觉得凄清。
走到院子里,已听见母亲同涵和杰断断续续地说话。等我进去时,帘子响处,声音都寂。母亲只低着头做针线,涵和杰惘然地站了起来,却没有话说,只扶着椅背,对着闪闪的烛光呆望。
我怀疑着,一面向母亲说着今天饯别的光景,他们两个竟不来搭话,我也不问。
母亲进去了,我才问他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涵不言语,杰叹了一口气,半晌说:“母亲说……她舍不得你走,你走了她如同……但她又不愿意让你知道……”
几个月来,我们原是彼此心下雪亮,只是手软心酸,不敢揭破这一层纸。然而今夜我听到了这意中的言语,我竟呆了。
忽然涵望着杰沉重地说:“母亲吩咐不对莹哥说,你又来多事做什么?”
暂时沉默——这时电灯灿然地亮了,明光里照见他们两个的脸都红着。
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
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声音更严厉了。
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地受哥哥的呵斥。他也大声地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姊姊?”他顽固地抵抗着。
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无心地吹灭了蜡烛,正要勉强地说一两句话——
涵的声音凄然了:“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姊姊呢!”
两对辛酸的眼光相触,如同刚卸下的琴弦一般,两个人同时无力地低下头去。
我神魂失据地站在他们中间。
电灯又灭了,感谢这一霎时消失的光明!我们只觉得湿热颤动的手,紧紧地互握着,却看不见彼此盈盈的泪眼!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夜,北京
注:冰心,原名谢婉莹,文中的“莹哥”。于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乘船赴美国留学。
23.通读全文,你认为“哪有心肠?”是在责问谁?为什么?
24.“母亲吩咐不对莹哥说”,母亲瞒着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哥哥瞒着我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弟弟不瞒着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电灯在文中很神奇,仿佛通人性,事情发展需要时它会适时“亮”“灭”。请具体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本文叙述了一件事,在这件事中写出了家中成员对我不同的表现,却又表现了怎样共同的情感心理
27.面对亲人的种种,“我已丧失了裁判的能力,茫然的”,亲人们常常就这样让你无奈又让你感动。请具体叙述一次你这样的“遭遇”。(例如一次随班春游前,去新学校上学前……要求通过描写表现出人物特点,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当今,全社会都在响应党中央的要求,努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大氛围。而在制止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方面,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俭融入家庭教育,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代代传承。翻开古代家规家训,其中关于劝勉儿孙应节俭的箴言比比皆是。周公的《诚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他勉励长子伯禽要态度谦恭、生活节俭: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开篇便告诫幼子诸葛瞻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训诫晚辈要节约粮食、勤俭行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已成为广为引用的向俭名句。家书家训中的告诫与勉励代代传诵,使后辈在潜移默化的心灵浸润中,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节约的家教家风,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更是一种道德品质的涵养,明代后期散文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清代名臣陈廷敬,皆居官清正,他们的清廉品格,都源于各自家教的滋养。袁氏家族《袁氏家教十则》中“尚勤俭”一条写道:“俭者。所以节其用也,用节则积厚,积厚则饥馑无虑,此起家之源也。”陈氏家训可概括为勤、俭、廉、清、正、善六个字,六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勤养俭,俭生廉,廉则清,清便正,正自善”。由此可见,勤俭的家风涵养德性,影响深远,现在家庭中养成勤劳俭朴的品性,之后才能始终保持廉正的作风。
④勤俭家风能够代代传承,是因为先辈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这种表率作用也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周恩来总理曾说:“克勤克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待着我们去发扬光大。”他有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面对如此家规,人们除了肃然起敬,还能说什么呢?他用实际行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⑤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在艰难困苦的时期,还是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勤俭美德都不能丢掉。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浪费现象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身边。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自家生活条件好了,就要及时享乐,即使浪费一些,也没关系;况且,摆阔气讲排场所花费的也是自己挣来的钱,并没有影响他人。殊不知,任何的浪费行为都在消耗我们共有的资源,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勤以得之,俭以守之,勤而不俭,无异于左手取而右手丢,最终是一无所获。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忘祖训,自觉抵制浪费行为。
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家风关联着天下民生。勤则不匮,于小家、于大家、于国家,勤俭都不可轻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让勤俭节约真正融入家庭教育,传承借鉴的良好风尚,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珍惜“一粥一饭”和“半丝半缕”做起,保持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8.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面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让勤俭成为一种时尚 B.用习惯涵养道德品行
C.用美德形成良好氛围 D.让节俭融入家庭教育
29.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当今全社会都在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大氛围谈起,引出本文的论点。
B.第③段列举明代散文家氏兄弟和清代名臣陈廷敬的事例,是为了赞美他们的品性。
C.第④段着重论述了勤俭家风之所以能代代传承,是因为先辈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D.第⑤段批驳了某些人随意浪费的错误认识,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节俭的美德。
30.下面是有关节俭的材料。请你结合上文,简要阐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观念。
【材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
31.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你对“成由勤俭破由奢”的理解。
八、作文
32.请以“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九、填空题
33.名著阅读
亲爱的同学,一定要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请在下段语言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语言。
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先后___次买车又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女主人公___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且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C
6.A
7. 思而不学则殆 枯藤老树昏鸦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阑卧听风吹雨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1)活动一 示例:滴滴母亲恩,难报三春晖 感恩生活从感谢母亲开始!
(2)活动二 示例:记住自己、明星和好友的生日远远高于记住母亲的生日;我们忽视了亲人对我们的爱,也忽视了对亲人的关心。我们总是狭隘地认为父母给予我们是理所应当,对父母只有索取,而没有感恩感动。其实亲情也是需要经营的。懂得感恩,才会珍惜当下的生活;学会感恩,才会真正的成长。
(3)活动二 示例:母亲是一盏明灯,照亮我的征程。母爱是一泓清泉水,滋润我的心田。
9.(1)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2)示例:①鲁迅十岁上下的时候,养了一只隐鼠。一天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鲁迅,他心爱的隐鼠被猫吃了,于是鲁迅动了“报仇”的念头,对他所遇见的猫,追赶、袭击,打得它们垂头丧气。最后鲁迅偶然得知隐鼠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②鲁迅的儿时,家里有一位保姆——长妈妈。虽然长妈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但她也善良、朴实,她四处寻购,为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令鲁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10.场景描写烘托温暖的气氛,暗示坦普尔小姐会开解“我”走出困境。
11.示例:简·爱的表哥约翰欺负她,她终于耐不住长久的欺凌跟约翰打了一架,但是舅妈偏袒自己的孩子,认为简·爱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简·爱为自己辩解,顶撞了舅妈,惹得舅妈勃然大怒,将她关进了红房子。(意近即可)
12.①给孤独中的孩子以关爱,给困境中的孩子以安慰,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意近即可)②《朝花夕拾》
13.亭前之水与西江相接,好像能听见隐隐的江水奔流之声从天外传来;诗人从高亭看小斋旁边松树影也仿佛与云齐平;运用了侧面描写。
14.旷远闲适,超脱现实的情怀;宾主二人心意相通,融合无间的亲密友情。
15.(1)大约。(2)轻快迅疾的样子。(3)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6.(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17.C
18.甲文体现了作者凄凉孤寂的心情,乙文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19.B
20.A
21.C
22.A
23.自责。马上就要离家远行了,应该把有限的临行前的宝贵时间用来陪家人才是,却去与别人话别,显得多没心肠。
24. 怕女儿有感情负担,影响女儿留洋远行的心情; 哥哥和母亲的想法一样; 弟弟单纯直率,觉得应该把心里话直接告诉姐姐。
25. 正好让我看到弟兄俩为我争执的窘相,两人都是真急! 不让我被感动的激动表情让家人看到,免得引起家人担心。
26.都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都不想让我临别时太难受。
27.至少写2人;围绕中心对各人动作神情等作具体生动的描写
28.D
29.B
30.答案示例: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的习惯能涵养品德的观念。勤俭能使人减少贪欲,行为少受其他因素干扰,养成良好的品德,保持廉正的作风。
31.答案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成功来自勤俭,破败出于奢侈”。对国家来说,勤则不匮,百姓的生活就会有所保障;对个人来说,勤之所得若是不知节俭,很快也会一无所获。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养成节俭的习惯,珍惜有限资源和劳动成果。
32.例文
美丽的相遇
绿野近空,天青垂水,我们携手踏过青葱岁月;盛景繁花,皓洁月华,我们共同迎对妙龄如花。人生路上,感谢与你的相遇。
记得多少个蒙蒙亮的清晨,你搓着冻得红通通的手,站在小区门口等我。每次我出来,都看见裹着个大围巾的你跌跌撞撞向我跑来,满脸冻得红通通的你着实有点可爱。记得多少被黄晕浸染的傍晚,我们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在喧嚣的城市间穿梭,从失落的这端,走向希望的那头,一切失落与美好,都是你陪着我度过。这一切的温暖的缘由,就是与你那美丽的相遇。
说起与你的相遇,就必须从那次登山之旅开始。我们俩是唯一的同龄人,没过多久就熟络了起来。登山那天,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个浓绿的小山包,很难从它身上找到些土地的影子。太阳火辣辣地烤着我,不禁感觉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什么样的蝴蝶舞芳菲,什么样的红杏闹枝头,都不能使我怡悦。这时,你看出了我的疲惫,拉起我的手,说:“你看我们已经走过这么多的路了,我们不能放弃,加油!我们一起努力。”说罢牵起我的手领着我前行。我心里暖洋洋的,脚步便不由自主地快了起来。
我们撒欢似的跑着,我一个不留神, 被一个小石子绊了脚,重重地跌在了地上,把膝盖给蹭破了皮,伤口夹杂着泥土使我揪心地疼。我呆呆地坐在原地,这时你已经拿来矿泉水瓶,蹲了下来,用洗得洁净的丝巾给我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伤口。只见你眉眼间突然变得凝重,生怕弄疼了我。不一会儿,就看见珠子般的汗水从你额头滚落,却仍不停下手中的动作。我眼眶微微湿润了,也许是感动冲散了痛苦,我一鼓作气地跟你继续前行。
一路上,你小心地搀扶着我。为了使我走得稳当,你的肢体就显得极不协调。站在山顶上,面对着万顷碧波,瞰望着纯净天空,轻拂着轻柔的春风。看着身边的你,心情豁然开朗。感觉相遇的幸运星落到了我们俩头顶。这一切,化作最美的朝霞定格在天空那一角。
与你的相遇,就像是在黑暗的山谷间行走时,突然获得的一盏明灯,在孤独时陪伴你,在你迷茫时照亮你,在你畏惧时鼓励你。与你的美丽相遇,使我在漫漫人生长路上,不再畏惧脚下的路。感谢这一路上有你伴我同行。
习风暖暖,秋水潺潺。庆幸,能够与你有一场美丽的相遇。
33. 老舍(舒庆春) 三 虎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