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二)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二)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7: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李老师作画,看似漫不经心,可一会儿,一只奔腾的骏马就跃然纸上。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独特,以一滴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丽江美好的自然风情。
B.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C.纳西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D.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 嘹亮 娇媚 花团紧簇
B.匿笑 淋漓 淅沥 人声鼎沸
C.莅临 暴怒 决别 翻来覆去
D.分歧 云宵 静谧 油然而生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战狼Ⅱ》反映出已经足够强大的中国,在拯救境外遇险同胞、捍卫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sǒu) 溺爱(nì) 怏怏不乐(yāng)
B.慰藉(jí) 赫然(chì) 味同嚼蜡(jiáo)
C.契合(qì) 翩然(piān) 间不容发(jiān)
D.殷红(yīn) 告罄(qìng) 信手拈来(diān)
6.给下列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 。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A.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B.这也许是偷吃的鼹鼠们,也许是会唱歌的布谷,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C.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昂首阔步的猫头鹰
D.这也许是偷吃的鼹鼠们,也许是连跌带爬的企鹅,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操千曲而知音,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绳不挠曲。
③商旅不行,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⑤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⑥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⑦《桃花源记》中,写老人孩子都无比喜悦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二班的同学正在举行主题为“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你能够完成下面的任务吗?
8.为了渲染气氛,需要在教室内围绕主题进行简单的布置,你打算如何布置呢?
9.王爽同学写了一段话作为“感悟四季”环节的开篇词,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百花齐放,温柔美丽;爱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你心中充满了爱,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充满欢乐的好时光。
10.在“家乡风光美”的环节,同学们纷纷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请你说两个自己家乡的美丽的自然景观。(吉林省内就可以)
11.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你打算设计哪些栏目?(至少两个,本题中出现的除外)。
四、名著阅读
12.小澄同学发现,《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鲁迅强烈的“爱”与“憎”。
原文 我的批注
【选文 A】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 “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二十四孝图》 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的憎恨,对封建教育的抨击, 对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诅咒,都是源于先生对中国儿童的深切关爱。
【选文 B】他们——敝同乡“下等人”——的许多,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因了积久的经验,知道阳间维持“公理”的只有一个会,而且这会的本身就是“遥遥茫茫”,于是乎势不得不发生对于阴间的神往。人是大抵自以为衔些冤抑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 ——《无常》 (1)请你研读选文 B,结合《无常》一文,谈谈鲁迅喜爱“无常”的原因。
【选文 C】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 “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凭票付英洋壹佰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父亲的病》 (2)结合你对《父亲的病》一文的阅读,对选文 C 中加点的词语“从从容容”进行批注。
(3)小澄同学以前觉得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都是在“骂人”,总是语带讥讽和嘲笑,不懂得为什么先生总是看不惯这,看不惯那的。经过对《朝花夕拾》中先生“爱”与“憎”的品读,他对鲁迅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对此,你能在选文之外,再举一例谈一谈吗?
13.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我们婚后的头两年,罗切斯特先生的眼睛一直是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如此亲近——才结合得如此紧密。因为那时我就是他的眼睛,正如现在依然还是他的右手一样。说实在的,我(像他常叫我的那样)就是他的眼珠。他通过我看大自然,看书。我也从来不知厌倦地替他仔细察看语言、野木、城镇、河流、云彩、阳光——描摹我们面前的景色。周围的天气——还用声音向他的耳朵传达了光线已无法向他的眼睛传达的印象。我永不厌倦地念书给他听,领他到他想去的地方,替他做他想做的事。在这种效劳中,我尽管感到有点儿悲哀,但却获得一种最为充分、最为强烈的乐趣——因为他要求我为他做事时,并没有感到痛苦羞惭,也没有感到沮丧屈辱。他是如此真心地爱我,因为他知道,在接受我的照料时,根本用不着勉强。他也感到我是如此深情地爱着他,我这样照料他就是满足我自己最愉快的愿望。
(1)上面的选段出自哪一部名著?该名著的作者是谁?
(2)这部小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年了,在世界文坛上一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小说中哪一点“独特的光芒”使你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4.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15.“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横柯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碧]青白色。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④[千转]长久不断地叫。⑤[鸢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⑦[横柯]横斜的树枝。
16.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竹树环合
B.斗折蛇行 大道之行也
C.伐竹取道 虽有至道
D.记之而去 去以六月息
17.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参差披拂。
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
【乙】明灭可见。
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18.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9.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美景时的感受。
七、填空题
20.请根据提示,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书名·章回 相关人物 文中描述摘录或概述 典型事件
《西游记》第50回 ①说话人是师徒中的________ 【摘录】“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 独角兕大王纳锦绵装背心儿失窃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 红军 【概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军行军结束后,为促使国民党军队抗日,红军加强了政治宣传。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新的训令,红军未来行动要“________”。 ②训令是:________
《简·爱》第29章 简·爱和她的表兄妹 【摘录】“她愿意做她力所能及的任何一种正当的工作,”黛安娜代我回答,“你知道,圣约翰,她找不到别的人帮助。” ③她的正当工作是________。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音乐
法布尔
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有种蝉,为了满足音乐的嗜好,牺牲了很多。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它的五只眼睛,会告诉它左右以及上方有什么事情发生,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就是比这种声音更轻微,要是一只雀儿,虽然没有看见你,应当早已惊慌得飞走了。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枝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就是最重要的喜庆事也只要用这么多。我将它放在门外的筱悬木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在头顶树枝上的蝉,看不见下面在干什么。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露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选自《昆虫记》))
【链接材料一】
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雄蝉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它们并不能听见自己的“歌声”。每个种的雄蝉发出3种不同的鸣声:集合声,受每日天气变动和其他雄蝉鸣声的调节;交配前的求偶声;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厉鸣声。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节选自百度百科)
【链接材料二】
古代文人是偏爱蝉的,所以他们手中的笔始终就没有停下过对蝉的讴歌,或者借蝉抒怀,浇胸中块垒。“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唐代虞世南笔下的蝉品格高洁,声名远扬。“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代司空曙在《新蝉》中点出了时光易逝,青春难留。骆宾王则在受冤下狱之时以蝉自喻,写出了《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宋人常以词来诉说蝉鸣中岁月的美好,但也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来写出听到蝉声而引发的感伤。夏日里,大自然中唱主角的这种叫“蝉”的昆虫,让人体味到的是生命的珍贵。
(节选自《收藏快报》2017年9月13日,有删改)
2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蝉喜欢唱歌,不幸得很,它的歌声不是那么招人喜欢。事实证明,他的歌声只是为了叫喊同伴。
B.通过仔细观察和实验,法布尔得出结论,蝉是一个大聋子,对自己所发的声音一点也感觉不到。
C.辨雄蝉与雌蝉的办法是听它们的叫声,会叫的是雄蝉,雌蝉因为器官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
D.集合声、交配前的求偶声和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的粗历鸣声,是每个种的雄蝉都能发出的声音。
2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法布尔长期与蝉为邻,多次观察到蝉结伴时仍在歌唱,说明了蝉并不能停止鸣叫。
B.蝉会根据每日天气变动和其它雄蝉鸣声来调节叫声,为了变化声调,吸引雄蝉。
C.法布尔把蝉和一只雀儿在声音中的不同反应进行比较,充分说明了蝉的反应迟钝。
D.在我国古代诗词作品中,蝉经常是文人讴歌的对象,由此看出文人对蝉是偏爱的。
23.蝉寄寓了古代文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链接材料二,分点概括。
24.文段中的两个划线句都说明了蝉的发音原理,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两句话的不同之处。
A句: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
B句: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土灶
白万伟
①一堆砖、一口锅,砌成朴素的农家土灶;一捆柴、一灶火,烹出喷香的乡间美食;一顿饭、一家人,过出和美的烟火日子。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②土灶,出身微轻。几块黄土敲打的土坯或煅烧的青砖,靠着土泥粘合,垒砌成或方或圆的灶台,再坐上一口黑铁锅;没有任何仪式,土灶便诞生在了厨房内或屋檐下。清代赵翼《恨海》第四回记述:“东面墙脚下,打了一口土灶,树叶树枝,高粱秆子,铺满一地。”这便是土灶的舞台,虽不绚烂,甚至芜杂,但却暖心暖胃、养人养家。
③土灶的食物,是柴草;各种各类,兼容并“燃”。修剪林子,砍下的树枝;秋风过林,落下的枯叶;树木更新,露出的朽木;收获庄稼,剩下的秸秆……皆可入灶。为不断炊,农人稍有闲暇,便上山割柴、打柴、拾柴。漫山的茅草,快镰扫过,一捆捆背出山;干枯的树枝,斧头砍过,一段段扛出山;林间的枯叶,耙子搂过,一筐筐挎出山。日积月累,陈年旧柴、今年新柴,垛满柴草场,或垒成柴院墙,昭示着农家的辛勤。
④若想人吃饱,先让灶吃饱。故而,烧火与做饭,前因而后果;火烧得好,饭菜才做得香。可掌握火候,绝非易事,需要耐心与技巧。蒸馒头、炖大肉,需要劈柴大火;炒小菜、煎鸡蛋,需要小柴小火;烙饼、摊煎饼,需要茅柴匀火。一根根、一把把柴草,送入灶膛;或猛烈、或温柔地燃起红暖的火焰;柴草燃烧的爆裂声,噼噼啪啪,清脆响亮,让人心生希望与期许。
⑤制作美食,是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各色应时的食材,本是孤立、纯粹;经过灶与火的催化,在锅内搭配、融合,变成色香俱佳、滋味十足的食物,如魔术般神奇,却又富有人情味。土灶传承了土的厚道与包容,从不娇气;农家人尤其钟爱这一点,倾其所有、极尽所能地将煎炒烹炸、蒸煮烙炖等各种烹饪技法,在土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变着花样满足家人的胃口。当炊烟袅袅、锅盖响动、饭香弥漫,那便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诗意而温馨。
⑥北方土灶,大都连着土炕。灶上做着美食,灶内火热从旁侧进入炕底,烧热了一盘土炕。寒冷的冬天,全家人在炕上闲聊、安睡,颇是惬意。灶里剩下的炭火,扒出放入火盆取暖;或用水浇灭,晾成木炭。也可趁着灰烬的余热,埋进几根嫩玉米、几枚土豆红薯、几只红辣椒、几头大蒜,片刻便可享受喷香的烧烤。这是农人的智慧,更是农人的幸福。
⑦灶吃的是柴草,奉出的是美食。许是出于对土灶的感恩与敬畏,善良、勤劳的农人,总会在逢年过节时,将盛出的第一碗饭,虔诚地仰面高高举起,意为敬天,祈求五谷丰登、全家殷实。而主妇们亦分外珍视土灶,常用坩子土将灶台刷得雪白,不能现出丝毫烟熏火燎的乌黑;甚至贴上瓷砖,溜光水滑;灶上器具、灶前柴草,总是码放整齐,或清理干净。因为,土灶似脸面,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⑧久居城市,渐渐远离了故乡的土灶,远离了烟火的味道,但对土灶美食的渴望却愈发深沉、浓烈。寻家“大锅头”餐馆,与友围坐灶台,在炭火温暖与淡淡烟香的笼罩中,开怀畅饮;时而续上一根木柴,恍然身在故乡。偶尔回家,我常静坐灶前,沉沉稳稳地烧火,看年迈的母亲在灶台上做出熟悉的家常美味;一时忽觉漂泊的心有了依托,踏实、温暖,这便是老家的感觉。
⑨土灶、柴草、烟火、饭菜、人家,这极具画面感的生活场景,我已久违。每时忆起,心中便五味杂陈,宛如舌尖上的美食,更是根植在心底的情愫。一口土灶,曾燃起农家红火的日子;而今,却燃起游子炽热的乡愁,永不熄灭。
(摘编自《新一代》)
2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点题,接着描述土灶的出身与食物、土灶的使命与荣耀、农人的“敬天”等与“烟火土灶”相关的农家生活场景。
B.文章第③段描绘出农人上山割柴、打柴、拾柴的劳作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赞许。
C.文章第⑦段写农人将第一碗饭虔诚地举起和主妇们珍视土灶的缘由,是土灶映衬着农家的生活品质。
D.全文围绕“烟火土灶”,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节奏明快,而又具有典雅的风格。
2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灶,似庄户人家的乳娘,默默地相伴岁月,哺育春秋。
阅读《幸福源于奋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源于奋斗
姚鼎
①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以10年之功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了一条“人工天河”,圆了几代人的梦想,这条河就是著名的红旗渠。叩石垦壤、挖山不止,战天斗地、不畏艰苦,回望这段历史,最启人深思的,当是幸福源于奋斗这一朴素道理。
②“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的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荣光背后,是一群中国技术工人在赛场外的反复操作;世乒赛男团九连冠的历史纪录,源自国手们日常的“魔鬼训练”。事实证明,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③然而,在奋斗的征途中,难免有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实中,一些人没有真正领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常因汗水太过咸苦、耐不住拼搏的寂寞,转而寻找“终南捷径”,结果念歪了经、跑偏了路。有的人违背公序良俗,以出格之举博取眼球;有的人无视市场规则,凡事唯利是图;甚至有人不顾党纪国法,恣意谋取不法利益。这些投机取巧的做法,岂能换来真正令人心安的幸福。
④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奋斗是艰辛的,但没有艰辛就难言真正的奋斗,也无法收获真正的幸福;奋斗是长期的,但文量幸福的单位不只是时间,也可以是奋斗自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伟大的事业,越需要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奋斗之旅往往荆棘丛生,而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做好奋斗到底的准备。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收获因奋斗带来的快乐。
⑤幸福难以触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即使在沙漠戈壁、悬崖峭壁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只要持之以恒播撒希望的种子,也能迎来繁花似锦。奋斗也是如此。西晋时期的左思为了写作《三都赋》,可说是十年磨一剑。在这期间,他闭门谢客,无论是家门口、庭院中还是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随时想出一句,就马上记录下来。靠着日拱一卒的韧性,左思凭借个人奋斗终成一代文学名家。每个人所处的境遇和环境都不尽相同,但只要筑牢“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迈出务实行动的步伐,就终能抵达理想的峰峦,实现人生的幸福。
⑥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我们就一定能攀过奋斗的阶梯,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7.文章第一段列举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的事例有何作用?
2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9.选文第⑤段划线句运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0.有人说,对庄稼而言,“最好的肥料是农夫的影子”。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九、作文
31.作文
题目:阳光总在风雨后
要求:①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C
6.A
7. 观千剑而识器 法不阿贵 樯倾楫摧 阡陌交通 岸芷汀兰 朝晖夕阴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8.在教室中张贴自然风光的图片;悬挂有关自然的古诗词条幅。
9. 骄阳似火,热烈真诚; 果实累累,饱满充实; 雪花飘扬,纯洁无瑕
10.美丽的嫩江湾,向海自然保护区,
11.示例:风景游览(主要介绍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观);四季风光(主要介绍四季景色特点);习作园地(展示优秀的描写自然风光的作文)等
12.(1)因为阳间太苦,没有公正,而无常相对善良、公正。
(2)神态描写(褒词贬用),“从从容容”意思是镇静沉着,不慌不忙。“冷冰冰的,也没有脉”表明病人已死,但医生还能镇静沉着地点头、开药方、收钱,表达了作者对庸医冷酷贪婪、唯利是图的批判、讽刺。
(3)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骂人”“看不惯”都是源于对儿童,对国家和民族深切的爱。例如《五猖会》中,父亲逼着他背完《鉴略》才能去看赛会,但他痛恨的是封建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并不是自己的父亲。(其他例子,言之有理亦可。)
13.(1)(1)《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2)(2)示例:①小说塑造的勇敢白强、纯洁坦荡、自尊自爱敢于抗争的简·爱,给了我成长路上克服困难,勇敢向上的积极力量;②主人公简·爱在维多利亚时代等级森严,男权、神权至上的背景下敢于反抗,主张男女平等、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使我认识到“做自己的艰难和重要,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③从盖茨海德府受到舅妈家的侮辱到洛伍德学校的恶劣生活环境,简·爱只要有机会就会读书学习,她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自己,这使我从中获取了成长的力量。
14.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描绘出环境的风雨凄迷,营造出寒凉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
15.借问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贬谪途中的愁苦孤寂,对前途的茫然或怅惘。
16.D
17.甲
18.D
19.示例:面对小石潭美景,柳宗元先有“心乐之”的愉悦,后有“悄怆幽邃”的忧伤;面对富春江美景,吴均既有“从流飘荡”的自由惬意,也有沉醉美景之中的流连忘返。
20. ①唐僧(唐三藏) ②统一战线战术 ③乡村女校当老师。
21.A
22.D
23.示例: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对时令变化的感慨;对蝉鸣中美好岁月的热爱;借蝉鸣渲染凄清的氛围,抒心中的郁闷。(直接抄原文,最多给一半的分)
24.示例:A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发音器比作是乐器,形象生动地介绍了蝉的发音原理(或用拟人的手法,把蝉的响亮声音写成是对音乐的热爱,赋予了蝉对歌唱的热情),写出“我”对蝉的喜爱之情,富有感染力。B句语言平实、严谨,不带感彩,更为客观。
25.C
26.运用比喻修辞,把“灶”比作“庄户人家的乳娘”,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土灶像乳娘一样暖心暖胃、养人养家的特点,又突出了土灶和庄户人家的亲密关系。
27.(1)引出本文中心论点:幸福源于奋斗。(2)充当事实论据(或举例论证),证明中心论点。(3)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
28.首先引用屠格涅夫的话,运用设问句式,论证论点:想要成为幸福的人,首先学会吃得起苦。然后分别举中国技术工人和世乒赛男团九连冠、苏东坡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梦想,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29.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西晋时期左思写作《三都赋)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本文中心论点:幸福源于奋斗,使论证更具体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30.示例:对于庄稼而言,想要嗅闻幸福的方向,采撷幸福的果实,非付出一番艰辛不可。对于我们来说,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幸福、获得成功,离不开的是努力奋斗。
31.范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生活的道路布满了荆棘与杂草,人生的道路充满着崎岖与坎坷。我们曾拥有,也曾失去;曾成功,也曾失败。风雨中,我们艰难地走过泥泞,迎来了这雨后的阳光。
一次考试失利,我沉迷于痛苦之中,伤心,自卑,各种情绪发酵后,我开始气馁。是啊!我们的“上帝”永远是分数,它能给我们带来一切,尽管如此,但我们曾经努力过:曾经,你雄心勃勃,努力拼搏,灯光下总有我的身影,有夜陪伴我,未曾孤独,心中坚定的信念让我在夜晚和月亮赛跑,和星星追逐。课间,在书堆中总能找到我,或许吮吸知识,我未曾感到饥饿……但这一切都不尽人意。“为何有付出没有收获?”我曾这样问自己。可能这就是生活,只有饱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表明我们已经长大,成熟。面对挫折,我们要有勇气站起,敢于战胜挫折。
当我在班长竞争中落选,急需安慰与鼓励的时候,父母却偏偏不理解,雪上加霜,使我已冰冷的心更加凄凉。我懊悔,沮丧,自责:为何屋漏偏逢连阴雨?为何成功的不是我?难道是上苍不公?不,我要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眼前的挫折深深地打击了我,我也会坚信:没有人人能随便成功,失败也只是暂时的。失败之后,不要气馁,需要继续奋斗。即使路途遥远,坎坷,也要相信自己,经历风雨后,一定可以见到灿烂的阳光。
我们还很年轻,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它似乎不会因为失败、痛苦或不幸的来临黯然失色。相反,当我们用汗水挥洒出前进的力量时,那藏在痛苦或不幸背后的宝藏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那就是风雨后的阳光——成功的希望。
朋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走吧!唤醒心中那沉睡的心灵,勇敢地走出失败、痛苦的阴影。为了风雨后的阳光,为了那久违的成功,去拼搏,去奋斗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