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初升高自学练习题(九)
一、选择题
1.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需要在路上,游走完“古代文人的山水人生”,我们也该去世界看看了。根据你的观察和认知,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__________;梦游江南,__________;游走大漠,__________;探访名山,__________;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格尽职守。
B.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C.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冗杂(rǒng) 撺掇 戛然而止(jiá) 销声匿迹
B.劫难(nán) 亢奋 草长莺飞(yīng) 人情事故
C.农谚 (yàn) 殒石 海枯石烂(kū) 世外桃园
D.归省(xǐng) 追溯 风雪载途(zǎi) 骄首昂视
4.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热忱chén 羞怯qiè 滑稽jī 参差不齐 cī
B.纯粹cuì 怅然 chàng 聘请pìn 拈轻怕重niān
C.晕眩yūn 庇护pì 爵士jué 漠不关心mó
D.蜷伏quán 钦差qīn 中伤zhòng 杞人忧天qǐ
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鲁迅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且介亭杂文》等。
C.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
D.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相继数量超过2020年的18起、2021年的30余起。
B.只有疫情被有序地控制,才能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才能为正常的生产生活创造有利的条件。
C.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D.我们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更要用学思践悟的方式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
二、句子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卖炭翁》)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8)《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描绘山林一日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某学校要求分年级举办以“弘扬抗疫精神,筑牢家国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七年级举办“爱国人物”故事会。请从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三个抗疫人物中任选一人,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2)八年级举行“为国奋斗”演讲比赛。假设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写串场词。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八年级1班肖潇
2 《奋斗的青春》 八年级2班季强
四、名著阅读
9.在《朝花夕拾》中,鲁迅用深情的笔墨,让我们认识了愚昧粗鲁,却质朴热情的保姆 ,请简要概括她留给你印象深刻的两件事。
10.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一部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不畏艰险、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D.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吴用、刘唐等好汉引诱对方上钩,全然不露痕迹,杨志虽极精细,仍然中了计。
(2)阅读《简·爱》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红房子是间空余的卧房,难得有人在这里过夜。其实也许可以说,从来没有。……房子里难得生火,所以很冷;因为远离保育室和厨房,所以很静;又因为谁都知道很少有人进去,所以显得庄严肃穆。只有女佣每逢周六上这里来,把一周内静悄悄落在镜子上和家具上的灰尘抹去。”
请问选段中的“红房子”是___(名字)去世的地方,他的遗体曾经在这里让人瞻仰,他的棺材由殡葬工人从这里抬走。从此以后,这里便始终弥漫着一种阴森森的祭奠氛围。简·爱会被关在红房子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借物起兴的写法。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借的什么“物”,“兴”的是什么。
1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
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①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②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③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④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②衽席:坐垫、席子。③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④培塿:小土堆。
13.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 )
(2)朝而往( )
(3)始指异之( )
(4)是岁( )
1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攀援而登 学而不思则罔
B.至于负者歌于途 游于是乎始
C.故为之文以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在乎山水之间也 悠悠乎与颢气俱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6.山水多有所寓。[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美环境和游玩之乐,是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7.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18.第④段是如何进行论证的?
19.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⑥段的论据?为什么?
人称“发明大王”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的实验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不气馁,终于找到了亮度大、耐热程度好的钨作为灯丝。此后电灯便成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使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绿色技术
①所谓“绿色技术”,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能充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生产和使用时对环境无害的一种技术。绿色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贡献使得绿色技术随着全球环保事业的全面兴起而逐渐成长。
②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该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出389种绿色食品。
③绿色技术决不能仅仅局限于食品行业,实际上大量的、更先进的绿色技术集中于高技术产业,像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全世界能源的90%都来自于此,我国95%的能源也是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因此可更新的、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就成了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美国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一种能代替石油的植物——藿藿芭,这项研究为新能源的开发开创了广阔的前景。1992年,日本就研制出了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汽车,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使用时既无有害气体排出,又不发噪音。
④诚然,绿色技术仅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的一种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依靠科技,还会发明和创造出更多的办法来发展经济,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环境,让绿色在地球上长驻,让我们的星球更欢快地在太空旋转。
(选文有改动)
20.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21.结合选文内容,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
“绿色食品”就是:
22.文段②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3.绿色能源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理解。
远 山
⑴在我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
⑵晴朗的日子,当我在晨光澄明间第一次打开窗子,它是一片无边的浅蓝中的一缕缕静悄无声的黛青。而在黄昏,当我最后一次把窗子关上以前,映入我眼帘的它,却是一道朦胧的神秘金紫。
⑶当风雨如晦云飞雾涌时,我虽然看不见他的影子,但我知道,此时此刻,它依旧守在那儿,默默地静静地无怨无悔地守在那儿,因此看不到的时候,从一直涌到我的窗门的风云的气息中,我却能感受到它的另一种美,那种既无黛青又无金紫不要任何一种颜色来表达起来并不存在而实际上却存在着令人只能无穷地意会到的那种美,那种并不为人发现的美。我惊异于初冬季节的一个早晨,当一夜雪过后,在片云不见的蓝空的边际出现一弧银色曲线的时候,我真的惊愕于它的绝妙,那在万花分谢千树凋零的季节显现出那种无与伦比的淡薄和不可思议的清远。
⑷我曾到过黄山。我不止一次地领略过它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但当我站在天都峰远眺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它的高俊;当我在百步云梯上攀援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它的险峭;当我在散花坞前徘徊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它的奇秀;当我在桃花溪漫步的时候,我也只感觉到它的晶莹而又婉转的匆匆。
⑸我曾到过泰山。我曾膜拜过它的古老和庄严。但当我进入经石峪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它的至尊。当我看到虎天阁历代石刻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它的至显。当我穿过中天门看到那组成泰山的每一座巨大的石壁时,我只能感觉到它的至贵。而当我登上日观峰一览中山小的时候,我也只能感受到它在千古冥冥之中的那种至高。
⑹我也曾到过庐山。欣赏过牯岭的亦山亦市;流连过花径的亦画亦诗;倾听过锦绣谷的悠悠天籁;远眺过鄱阳湖的苍茫秋水。
⑺可是,我所有见到的,却只能是见到,我所登临的,缺只能是登临。于是我在兴高采烈之后,渐渐感悟到:人生的一览无余是多么的让人追索永世,而又是多么令人感到可怕,那种终会演变为幻灭的可怕。
⑻而远山却不。
⑼它永远不会让那一抹黛青变成真实的绿树芳草,它永远不会让那一道金紫变成具体的茅屋桑田,它也不会让那迷蒙的烟雨变成可以听得到可以看得见的小溪和池塘,它同样也不会让那一弧银白变为崚嶒岩石和凋落的园林。
⑽那是你吗?我从打开的窗口远远地望着它。没有握手没有面对面地看清脸上每一条深深的纹路。它给予我的,只是一个遥远的模糊的微笑,只能靠朝思暮想去补充的微笑。
⑾那是你吗?它又是只是蓦然一现随之便销声匿迹。我知道它是在它在的地方,但我希望那云,那雨,那雾,那雪,一直笼罩着它,只给我留下一个第六感觉得空间。
⑿那是你吗?只和我隔着一扇门,只和我隔着一条路,之和我隔着一个季节,只和我隔着一片云也似的流年。我依稀地看到你,没有点头,没有摇头,没有承袭,也没有许诺。那是永远不缺陷的缺陷。那是永远不圆满的圆满。
⒀我曾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我便会失去你给我的那一缕黛青,那一缕永远无法解释的黛青。我也会失去你展示在我视觉里的那一抹金紫,那一抹永远无法猜测的金紫。同时,我也会永远失去你隐入轻云薄雾中留给我的那种感觉,那种虚虚的无比神秘的、仿佛在初雪轻掩的荒原上留下的那一行似曾相识的时而消失时而复现的脚印的感觉。我也会失去你出现在天际线上的那一弧银白,那永远也无法代替的至纯至圣的梦影。
⒁我曾试图走近你,可是我又不能走近你,因为,当我真的走近你,你那远山的所有魅力,便会在了无距离了无界限之间顷刻消失,而与此同时,你便不再是我的远山,却是别人的远山了。
⒂不要攫取。攫取会使你失落。失落你要攫取的东西和你的自我。不要占用。占有会使你虚无。你得到的将不再是你所需要的,而你也不再是过去的你。
⒃永远可望而不可即。永远可想而不可依。永远可疏而不可密。永远可寄而不可系。
⒄在我窗口的远方,有一片远山。
24.从文中看,作者选取了哪四个不同的时间断面,分别表现了远山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
25.阅读⑷至⑹小节,说说作者大量采用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26.文章以“远山”为题,有何用意?
27.在叙述过程中,作者对远山先用第三人称,后又改用第二人称,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八、作文
28.写作
请以“幸福的时刻”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出现校名和具体的人名请用字母代替。
九、填空题
29.《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形态各异的昆虫,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昆虫名称。
①长着多面的小光学眼睛,从不进食,一生只为结婚。( )
②在啃食猎物之前,先对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觉。( )
③享有出色的挖土工、掩埋工之称,但住宅却建的极为简陋。( )
A.萤火虫 B.大孔雀蝶 C.粪金龟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D
6.A
7.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独怆然而涕下 日暮乡关何处是 心忧炭贱愿天寒 衡阳雁去无留意 会挽雕弓如满月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8.(1)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英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的命运呐喊。
示例三:“最美逆行者”钟南山,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为国民的健康鞠躬尽瘁。
(2)示例:感谢八年级1班肖潇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八年级2班季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9.阿长/长妈妈;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夏天在床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态;讲“长毛”的故事;给我买盼望已久的“三哼经”等。
10. (1)D (2)里德舅舅或者里德先生。 简·爱的表哥约翰里德无缘无故的打骂简·爱,简·爱终于不再忍受,竭力反抗,与约翰厮打,并大骂约翰“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监工——你像罗马皇帝!”,因此被刻薄的舅妈关进了红房子。
11.诗歌前两句借“折戟”起兴,引出后两句对于赤壁之战的议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12.以小见大。诗人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以二乔归于铜雀台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巨大影响。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3. 昏暗 早晨 觉得……奇特 这
14.C
15.(1)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倒在他们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16. [甲]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感情。 [乙]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沉醉于其间,从被贬谪的消沉中解脱出来,豁然开朗的情感。
17.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要经过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这就是怀疑的精神。怀疑的精神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8.首先阐释什么是怀疑的精神,指出怀疑的精神的意义所在。然后分别举出面对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时应该如何去做两个实例,举例说明怎样去怀疑,最后再次强调要有怀疑的精神。
19.不能。第六段主要阐释的是怀疑精神在建立新学说方面的作用。此处所提供的爱迪生的事例,讲的是失败面前不放弃,坚持去做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两者之间内容不统一。所以,本则材料不能作为第六段的论据使用。
20.绿色技术;能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和使用中对环境无害。
21.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食品。
22.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我国绿色食品行业发展很快。
23.目前化石燃料一方面储量有限,另一方面使用后排放的废气和废物量大,危害严重,而绿色能源能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24.(4分)晴朗的日子,远山静悄无声;黄昏时刻,远山朦胧神秘;风雨如晦云飞雾涌时,远山默默地无怨无悔的静守;初冬的早晨,远山美妙绝伦,淡薄清远。
25.(3分)①强调了黄山泰山庐山等的奇秀雄峻美丽;②衬托了出远山的特点,③引起下文作者的感悟。
26.(4分) “远山”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作者眼中的山,又喻指人们心中所珍爱的美好事物。(1分)以“远山”为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1分)既告诉人们距离产生美的人生哲理,(1分)又告诫人们要守住心灵中美好的东西,不要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1分)
27.(4分)好(1分)。作者改用第二人称,将远山拟人化,(1分)表明作者对远山认识的不断加深,感情也渐渐深化,更直接地抒发了心中的感情,表现对远山无限喜爱和敬意。(2分)
28.例文:
幸福的时刻
如果说人生是一篇诗歌,那幸福就是华丽的语句;如果说人生是一张画纸,那幸福就是优美的图案;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曲,那幸福就是动人的音符……而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 母亲的字条
还记得那年,你每天都要加班,每天都早出晚归。我只好自己复习、自己上学、自己玩,每天都十分无聊,我想:什么时候你才能陪陪我啊?那天,你还像往常一样,早早就上班去了,而我爸爸和爷爷有些事就先走了。我起床发现屋子里除了我之外空无一人,而我又发现桌子上有现成的饭菜,我想:天助我也啊!正好我饿了,就让我尝尝这几道菜怎么样?我上了餐桌,拿起了筷子就开吃。等我吃完,在收拾餐桌时,发现了一张小纸条,我一看,上面写着:儿子,妈妈最近很忙,没有陪你,真对不起。快吃吧,这是我亲手做的饭——妈妈。上面的一个个字、一个个词都像滴滴清泉,滋润着我已干枯的心田。
是暖阳吧,温暖了我的心房,您——我的母亲,让我感到,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 老师的雨伞
还记得那天,放学后,我刚想回家,天却下了大雨,可我却没有带伞。我想:我是走还是等雨停?走?那我不成了“落汤鸡”。不走?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那家长会担心死我的。天上的雨愈下愈大,我心中的雨也愈下愈大;天边的乌云愈来愈多,我心头的乌云也愈来愈多。最终,我选择冒雨回家。我刚想走,只听您叫住我说:“不介意的话,我们一起回家吧。”我高兴地同意了,我们边走边谈天,不知不觉中,我到家了,我回头向您道谢,却看见您的右肩已经被雨淋湿了。天上的雨还在下着,可我心中的乌云已经散了,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
是春风吧,吹散了我的燥热,您——我的老师,让我感到,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 朋友的铅笔
还记得考试时,我把书包都给翻烂了,也没有找到涂卡笔。我只好向朋友们借,可平日里的铁哥们儿却像不认识我一样,竟没有一个人借我。外面的天,灰灰的;外面的地,黑黑的。本该常青的树也光秃秃的。树梢上,小鸟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什么,像是嘲笑我的粗心。在我心灰意冷时,你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我。我问:“你怎么办啊?”你想了想,用力把笔掰成了两半,又将其中一个削好,给了我。我用这支“神笔”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了考试的胜利。我抬头望去,只见乌云已散,暖阳挂在天边,我的心房也暖暖的。蓦然回首,你那灿烂的微笑,比阳光还要温暖。而这支笔,也像桥梁一般,连接了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心。
是春雨吧,洗濯了我的心灵。你——我的朋友,让我感到,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幸福,如一张纸、如一把伞、如一支笔……幸福的种子,经过暖阳的关照、春风的爱抚、清泉的滋润,在经过数年的努力,一定会在某一刻绽放。
29. ①B ②A ③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