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1 生物与生物圈
一、单选题
1.(2022·陕西)下列成语中提到生物的是( )
A.鸟语花香 B.海枯石烂 C.风和日丽 D.山河无恙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鸟、花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BCD、海、石、日、山河都不具有生物特征,属于非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2·陕西)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许多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燕子 B.微生物 C.温度 D.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描述的场景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3.(2022·陕西)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的环境与各种生物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支配作用 B.有调节气候功能
C.缺乏高大的植物 D.动植物种类极少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4.(2022·陕西)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许多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微生物 B.温度 C.无机盐 D.燕子
【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沙暖睡鸳鸯”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5.(2022·陕西)下列成语中提到生物的是( )
A.山河无恙 B.风和日丽 C.海枯石烂 D.鸟语花香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山河无恙中山和河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风和日丽中的风和日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海枯石烂中的海和石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鸟语花香中的鸟和花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2022·陕西)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的环境与各种生物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高大的植物 B.动植物种类极少
C.人类起支配作用 D.有调节气候功能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植物高大,生物种类繁多,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B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7.(2020·陕西)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生态系统只是水圈的一部分,而生物圈又包括水圈,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而岩石圈又属于生物圈,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解答。
8.(2020·陕西)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错误。
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9.(2020·陕西)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蚊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蚊穴,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0.(2020·陕西)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阳光 B.大熊猫 C.钟乳石 D.计算机病毒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阳光、钟乳石和计算机病毒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大熊猫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图中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食虫鸟,A符合题意;
B、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此生态系统中仅含有1条食物链是植物②→虫③→食虫鸟④,B不符合题意;
C、③④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⑤是分解者,④鸟体内毒素富集最多,C不符合题意;
D、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①-阳光, ②-绿色植物,③-虫,④-食虫鸟, ⑤-分解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2.(2019·咸阳)下列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兔子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
C.蘑菇的生长
D.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兔子以植物为食”说明生物需要营养;“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 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蘑菇的生长”说明生物能生长;“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答案为:B
【分析】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二、填空题
13.(2018·十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
【答案】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故答案为:生物;生态系统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三、判断题
14.(2019·咸阳)(1)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判断对错)
(3)病毒能独立生活,有些寄生在生物细胞内。(判断对错)
(4)动物的分类依据是形态结构,植物还需要比较生理功能。(判断对错)
(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判断对错)
【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圈的概述;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题干中的叙述是错误的。(2)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题干说法正确。(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题干说法错误;(4)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题干说法错误。(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生物分类依据的特征有形态、结构、生理、发育 、习性等方面。通过生物分类,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情况。
5、裸子植物中的松、杉、柏等树种组成的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其中,银杉、水杉、银杏和秃杉等是举世闻名的珍稀裸子植物。
四、综合题
15.(2022·陕西) 建设生态农业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重丰收。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地原有的农业模式和建设的生态农业模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要作为生态系统,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部分。
(2)图2中 属于生产者,并与图中其他生物构成食物网。请写出该食物网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3)比较图1和图2对应的两种生态系统,图 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强。
(4)当地原有的生物对生态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当地原有的生物。这种做法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保护 多样性。
【答案】(1)非生物
(2)农作物;农作物→鸡→人(或农作物→鸭→人、农作物→牛→人、农作物→人)
(3)2
(4)生物种类(或物种、生物物种)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该生态农业中有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部分。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2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并与图中其他生物构成食物网。该图的食物链有:农作物→鸡→人、农作物→鸭→人、农作物→牛→人、农作物→人。
(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比较图1和图2对应的两种生态系统,图2生物种类比较多,因此,其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因此,当地原有的生物对生态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当地原有的生物。这种做法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保护生物种类多样性。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6.(2021·陕西)科研工作者在一片有大熊猫活动的野生箭竹林进行研究。为了解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分析了林中几种动物的粪便残留物,情况如下:
动物种类 灰林鸮(一种猫头鹰) 竹鼠 大熊猫
动物粪便中残留物 竹鼠头骨 竹纤维 竹纤维、竹鼠头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箭竹是 。
(2)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 。
(3)上述竹林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4)某年此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其他植物取而代之,大熊猫因缺乏食物陷入困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生产者
(2)竹鼠
(3)三(或3);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
(4)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一般是指绿色植物,所以,图中的箭竹是生产者。
(2)从图中表格可以看出大熊猫的粪便中有竹纤维、竹鼠头骨,可见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竹鼠。
(3)根据题干中表格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一共有三条。
(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所以生态系统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生产者;(2)竹鼠;(3)三(或3)、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4)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题,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1 / 1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1 生物与生物圈
一、单选题
1.(2022·陕西)下列成语中提到生物的是( )
A.鸟语花香 B.海枯石烂 C.风和日丽 D.山河无恙
2.(2022·陕西)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许多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燕子 B.微生物 C.温度 D.无机盐
3.(2022·陕西)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的环境与各种生物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支配作用 B.有调节气候功能
C.缺乏高大的植物 D.动植物种类极少
4.(2022·陕西)中华民族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许多能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诗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中的“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微生物 B.温度 C.无机盐 D.燕子
5.(2022·陕西)下列成语中提到生物的是( )
A.山河无恙 B.风和日丽 C.海枯石烂 D.鸟语花香
6.(2022·陕西)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同地域的环境与各种生物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高大的植物 B.动植物种类极少
C.人类起支配作用 D.有调节气候功能
7.(2020·陕西)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 D.生物圈
8.(2020·陕西)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生产者
B.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仅缺少非生物成分
D.假如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
9.(2020·陕西)下列选项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B.千里之堤,溃于蚊穴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
D.大树底下好乘凉
10.(2020·陕西)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阳光 B.大熊猫 C.钟乳石 D.计算机病毒
11.(2019·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2.(2019·咸阳)下列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兔子以植物为食
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
C.蘑菇的生长
D.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填空题
13.(2018·十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 。
三、判断题
14.(2019·咸阳)(1)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判断对错)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产生的废物。(判断对错)
(3)病毒能独立生活,有些寄生在生物细胞内。(判断对错)
(4)动物的分类依据是形态结构,植物还需要比较生理功能。(判断对错)
(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判断对错)
四、综合题
15.(2022·陕西) 建设生态农业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重丰收。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地原有的农业模式和建设的生态农业模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2要作为生态系统,缺少的组成成分是 部分。
(2)图2中 属于生产者,并与图中其他生物构成食物网。请写出该食物网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3)比较图1和图2对应的两种生态系统,图 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强。
(4)当地原有的生物对生态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当地原有的生物。这种做法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保护 多样性。
16.(2021·陕西)科研工作者在一片有大熊猫活动的野生箭竹林进行研究。为了解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分析了林中几种动物的粪便残留物,情况如下:
动物种类 灰林鸮(一种猫头鹰) 竹鼠 大熊猫
动物粪便中残留物 竹鼠头骨 竹纤维 竹纤维、竹鼠头骨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箭竹是 。
(2)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 。
(3)上述竹林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食物链 。
(4)某年此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其他植物取而代之,大熊猫因缺乏食物陷入困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鸟、花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符合题意。
BCD、海、石、日、山河都不具有生物特征,属于非生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描述的场景主要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C。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4.【答案】B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沙暖睡鸳鸯”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答案为:B。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山河无恙中山和河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风和日丽中的风和日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海枯石烂中的海和石没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鸟语花香中的鸟和花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植物高大,生物种类繁多,A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B不符合题意。
C.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类型:
分布 特点 作用 主要生物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动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较稳定,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提供大量木材及林副产品,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被誉为“绿色水库”,最能维持生态环境稳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以树栖、攀援生活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较干旱地区 动植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简单且变化剧烈。 提供丰寓的生物资源,如药材、动物皮毛等。能够保持水土。 植物以草本为主,动物以善于奔跑者和挖洞穴居者为主。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 水盐度高,受阳光、温度、含氧量影响大,藻类植物和动物种类很多。 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生物资源丰富。 植物以微小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多且大多可游动。
湿地生态系统 多水或过湿之地(潜水海洋、沼泽) 动植物种类多,被誉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上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 很多种类的沼泽植物和动物依赖湿地生存;湿地还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 湿地中的植物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动物种类也异常丰富。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或池塘等 藻类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很多。 调节气候,作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进行淡水养殖等。 淡水生物
人工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生物种类较少,以农作物为主,人的作用非常突出,结构简单、易退化。 提供人类所需要的农作物及副产品。 农作物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建立 人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强烈干扰其他生态系统,自动凋节能力差,容易出现环境问题。 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人,植物种类和数量很少,植被覆盖率低,不稳定。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
【解析】【解答】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生态系统只是水圈的一部分,而生物圈又包括水圈,不符合题意。
B、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生态系统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而岩石圈又属于生物圈,不符合题意。
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只是生物圈的一部分,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据此解答。
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该生态系统中,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B.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B正确。
C.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代表的成分外,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错误。
D.根据生物富集现象,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则食物链“草→野兔→鹰”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9.【答案】A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A.仙人球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符合题意。
B.千里之堤,溃于蚊穴,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阳光、钟乳石和计算机病毒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大熊猫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1.【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图中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植物→虫→食虫鸟,A符合题意;
B、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此生态系统中仅含有1条食物链是植物②→虫③→食虫鸟④,B不符合题意;
C、③④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⑤是分解者,④鸟体内毒素富集最多,C不符合题意;
D、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识图:①-阳光, ②-绿色植物,③-虫,④-食虫鸟, ⑤-分解者。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兔子以植物为食”说明生物需要营养;“含羞草的叶片受到碰触时会合拢” 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蘑菇的生长”说明生物能生长;“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答案为:B
【分析】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13.【答案】生物;生态系统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故答案为:生物;生态系统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14.【答案】(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生物圈的概述;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题干中的叙述是错误的。(2)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题干说法正确。(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题干说法错误;(4)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题干说法错误。(5)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题干说法正确。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的范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呈淡黄色液体。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4、生物分类依据的特征有形态、结构、生理、发育 、习性等方面。通过生物分类,可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反映生物界的进化情况。
5、裸子植物中的松、杉、柏等树种组成的森林,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我国是裸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其中,银杉、水杉、银杏和秃杉等是举世闻名的珍稀裸子植物。
15.【答案】(1)非生物
(2)农作物;农作物→鸡→人(或农作物→鸭→人、农作物→牛→人、农作物→人)
(3)2
(4)生物种类(或物种、生物物种)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该生态农业中有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非生物部分。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图2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并与图中其他生物构成食物网。该图的食物链有:农作物→鸡→人、农作物→鸭→人、农作物→牛→人、农作物→人。
(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因此,比较图1和图2对应的两种生态系统,图2生物种类比较多,因此,其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因此,当地原有的生物对生态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护当地原有的生物。这种做法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保护生物种类多样性。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6.【答案】(1)生产者
(2)竹鼠
(3)三(或3);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
(4)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一般是指绿色植物,所以,图中的箭竹是生产者。
(2)从图中表格可以看出大熊猫的粪便中有竹纤维、竹鼠头骨,可见大熊猫的食物包括箭竹和竹鼠。
(3)根据题干中表格可以看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一共有三条。
(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所以生态系统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故答案为:(1)生产者;(2)竹鼠;(3)三(或3)、箭竹→大熊猫(箭竹→竹鼠→大熊猫、箭竹→竹鼠→灰林鸮);(4)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基础题,熟记基础知识是关键,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书写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