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28 16:36:2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单选题
1.(2022·陕西)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如图)。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骨提供能量 B.关节起支点作用
C.肱二头肌舒张 D.肱三头肌收缩
2.(2022·陕西)西西的弟弟在农田中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图)。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  )
A. B. C. D.
3.(2022·陕西)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4.(2022·陕西)西西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筑巢”。蚂蚁这一行为的获得途径与下列动物行为相同的是(  )
A.乌贼喷墨 B.警犬破案 C.老马识途 D.鹦鹉学舌
5.(2022·陕西)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下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6.(2022·陕西)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如下图)。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
C.骨提供能量 D.关节起支点作用
7.(2022·陕西)西西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筑巢”。蚂蚁这一行为的获得途径与下列动物行为相同的是(  )
A.鹦鹉学舌 B.警犬破案 C.乌贼喷墨 D.老马识途
8.(2022·陕西)西西的弟弟在农田中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下图)。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  )
A. B.
C. D.
9.(2021·陕西)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10.(2021·陕西)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运动器官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动物 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
A 蜘蛛 爬行 足
B 家鸽 飞行 翼
C 鳄鱼 游泳 鳍
D 大象 行走 四肢
A.A B.B C.C D.D
11.(2020·陕西)下图所示,某同学投篮手臂伸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12.(2020·陕西)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狗绕道取食 ④公鸡报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0·陕西)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B.狗可协助人们进行刑侦、导盲等工作
C.河蚌、乌贼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大量捕杀
14.(2020·陕西)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下列动物中与老鼠同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朱鹃 B.金丝猴 C.扬子鳄 D.大鲵
15.(2019·咸阳)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母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B.蚯蚓的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
C.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16.(2019·咸阳)如图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D.⑤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17.(2019·咸阳)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有关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豚顶球表演是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蜜蜂采蜜是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受遗传物质控制
18.(2019·咸阳)丁丁在体育考试中做引体向上时,关于这些动作分析错误的是(  )
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此过程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由一块骨骼肌就可以完成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1·陕西)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据调查,秦岭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其中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
资料二1981年,在我省汉中地区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有关部门在朱鹮的栖息地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经多方努力,目前朱鹮数量已达数千只。
(1)资料一直观地体现了秦岭地区   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属于   动物。
(3)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   平衡。如需更好地保护秦岭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科研工作者计刚研究羚牛的起源,最直接有可靠的途径是寻找   作为证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为其提供动力,运动所需能量由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A不符合题意。
B、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B符合题意。
CD、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属于屈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图中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因此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昆虫学。
故答案为:D。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②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③朱鹮属于鸟类。按照题干中规定的参观路线可知:三种珍稀动物“出场”的顺序是:②扬子鳄→③朱鹮→①大熊猫。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乌贼喷墨”、“蚂蚁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CD、“警犬破案”、“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②扬子鳄是爬行动物;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③朱鹮是鸟类;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所以出场顺序为 ②扬子鳄 ③朱鹮①大熊猫。
故答案为:D。
【分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朱鹮属于鸟类。
6.【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B.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为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食物。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动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因此完成缩手动作所需的能量不是骨提供的,C不符合题意。
D.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能通过收缩提供运动时的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7.【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D.鹦鹉学舌、警犬破案、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C.乌贼喷墨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号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8.【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该图为螳螂,属于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这表明群体内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这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是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 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这说明,在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说明,黑猩猩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D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社会行为是群体内有明确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群体内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10.【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蜘蛛是节肢动物,有足,用足爬行,A说法正确。
B、家鸽是鸟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B说法正确。
C、鳄鱼是爬行动物,有四肢,用四肢爬行,鱼类有鳍,用鳍游泳,C说法错误。
D、大象属于哺乳动物,有四肢,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
11.【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动作中,篮球投出时属于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B。
【分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如图:
12.【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鹦鹉学舌、③狗绕道取食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②蜘蛛结网、④公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3.【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蚯蚓在土壤中蠕动能疏松土壤,蚯蚓的粪便排在如让中能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故A正确。
B.狗可协助人们进行刑侦、导盲等工作,是经过人类进行反复训练的结果,故B正确。
C.河蚌、乌贼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药物来源,故C正确。
D.狼群虽然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也不应大量捕杀,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14.【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朱鹃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
B.金丝猴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
C.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15.【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它们都有口无肛门 ,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C符合题意;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呼吸器官是气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几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举 例
腔肠动物 多细胞,体壁两胚层,具有原始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水螅、海蜇、珊瑚
水母和海葵等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除少数种类如涡虫外,多数营寄生生活。 猪肉绦虫、涡虫、
和血吸虫等
环节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 沙蚕、蚯蚓和水蛭等
软体动物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河蚌、鱿鱼、蜗牛、乌贼、鲍鱼和章鱼等
节肢动物(昆虫纲)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如蝗虫、蝶、蚊、蝇、蜜蜂、蜻蜓、蝇、蝴蝶等
1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A.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符合题意;
B. ③是爬行动物,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B不符合题意;
C. ④鸟的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飞行生活,C不符合题意;
D. ⑤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五类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如下:
动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常见动物
鱼类 生活在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 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青鱼、草鱼、鲢鱼、带鱼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青蛙,娃娃鱼,蝾螈
爬行类 生活在陆地上,头部后面有颈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扬子鳄,蛇
鸟类 生活在陆地,能飞行 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大山雀、啄木鸟、家鸽
哺乳类 生活在陆地上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家兔、老虎、豹子、马
17.【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A、海豚顶球表演,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符合题意;
C、蜜蜂采蜜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8.【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伸肘舒张,肱三头肌收缩,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伸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群收缩;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9.【答案】(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
(2)哺乳
(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4)化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有一中,"秦岭地区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这可以看出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所以这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可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2)哺乳;(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4)化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化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产者、消费者的物种种类(非数量)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05 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单选题
1.(2022·陕西)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如图)。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骨提供能量 B.关节起支点作用
C.肱二头肌舒张 D.肱三头肌收缩
【答案】B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为其提供动力,运动所需能量由肌肉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A不符合题意。
B、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B符合题意。
CD、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属于屈肘动作,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2.(2022·陕西)西西的弟弟在农田中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图)。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图中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因此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昆虫学。
故答案为:D。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2022·陕西)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②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③朱鹮属于鸟类。按照题干中规定的参观路线可知:三种珍稀动物“出场”的顺序是:②扬子鳄→③朱鹮→①大熊猫。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2022·陕西)西西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筑巢”。蚂蚁这一行为的获得途径与下列动物行为相同的是(  )
A.乌贼喷墨 B.警犬破案 C.老马识途 D.鹦鹉学舌
【答案】A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乌贼喷墨”、“蚂蚁筑巢”,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符合题意。
BCD、“警犬破案”、“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蜘蛛结网、蜜蜂采蜜、鸟类迁徙、飞蛾扑火。学习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鹦鹉学舌、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惊弓之鸟等。
5.(2022·陕西)西西按照规定路线(如下图)在动物园参加研学活动。①~③珍稀动物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①大熊猫 ②扬子鳄 ③朱鹮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②扬子鳄是爬行动物;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③朱鹮是鸟类;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①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所以出场顺序为 ②扬子鳄 ③朱鹮①大熊猫。
故答案为:D。
【分析】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朱鹮属于鸟类。
6.(2022·陕西)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如下图)。完成该动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肱二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
C.骨提供能量 D.关节起支点作用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B.西西不小心手指被扎了一下,迅速缩手为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B不符合题意。
C.人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来源于所摄取的食物。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动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因此完成缩手动作所需的能量不是骨提供的,C不符合题意。
D.骨在运动中起杠杆的作用,关节相当于支点,骨骼肌能通过收缩提供运动时的动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①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②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③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或体操中“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7.(2022·陕西)西西在院子里发现了“蚂蚁筑巢”。蚂蚁这一行为的获得途径与下列动物行为相同的是(  )
A.鹦鹉学舌 B.警犬破案 C.乌贼喷墨 D.老马识途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ABD.鹦鹉学舌、警犬破案、老马识途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不符合题意。
C.乌贼喷墨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符号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8.(2022·陕西)西西的弟弟在农田中发现了一只小动物(如下图)。西西想了解该动物的特征和结构等知识,应该查阅(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该图为螳螂,属于昆虫。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2021·陕西)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答案】B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这表明群体内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雄孔雀展开漂亮尾羽吸引雌孔雀,这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不是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
C、 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这说明,在蚂蚁群体内有明确的分工,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说明,黑猩猩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属于社会行为,D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社会行为是群体内有明确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群体内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10.(2021·陕西)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运动器官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动物 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
A 蜘蛛 爬行 足
B 家鸽 飞行 翼
C 鳄鱼 游泳 鳍
D 大象 行走 四肢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蜘蛛是节肢动物,有足,用足爬行,A说法正确。
B、家鸽是鸟类,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B说法正确。
C、鳄鱼是爬行动物,有四肢,用四肢爬行,鱼类有鳍,用鳍游泳,C说法错误。
D、大象属于哺乳动物,有四肢,四肢发达,运动方式是行走,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方式,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有飞行、爬行、行走、奔跑等。
11.(2020·陕西)下图所示,某同学投篮手臂伸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答案】B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在做伸肘动作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投篮动作中,篮球投出时属于伸肘动作,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B。
【分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如图:
12.(2020·陕西)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鹦鹉学舌 ②蜘蛛结网 ③狗绕道取食 ④公鸡报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①鹦鹉学舌、③狗绕道取食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②蜘蛛结网、④公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D。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3.(2020·陕西)地球上生存着千姿百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B.狗可协助人们进行刑侦、导盲等工作
C.河蚌、乌贼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D.狼群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大量捕杀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蚯蚓在土壤中蠕动能疏松土壤,蚯蚓的粪便排在如让中能提高土壤肥力,还有净化环境的作用,故A正确。
B.狗可协助人们进行刑侦、导盲等工作,是经过人类进行反复训练的结果,故B正确。
C.河蚌、乌贼等软体动物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药物来源,故C正确。
D.狼群虽然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发展构成威胁,也不应大量捕杀,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人类健康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衣着原料;动物是传播花粉的使者。
14.(2020·陕西)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下列动物中与老鼠同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朱鹃 B.金丝猴 C.扬子鳄 D.大鲵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朱鹃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
B.金丝猴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
C.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15.(2019·咸阳)下列有关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母和涡虫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
B.蚯蚓的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
C.软体动物都具有贝壳
D.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它们都有口无肛门 ,A不符合题意;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刚毛起辅助运动作用,B不符合题意;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C符合题意;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呼吸器官是气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几类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举 例
腔肠动物 多细胞,体壁两胚层,具有原始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水螅、海蜇、珊瑚
水母和海葵等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除少数种类如涡虫外,多数营寄生生活。 猪肉绦虫、涡虫、
和血吸虫等
环节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 沙蚕、蚯蚓和水蛭等
软体动物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河蚌、鱿鱼、蜗牛、乌贼、鲍鱼和章鱼等
节肢动物(昆虫纲)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和1个口器。胸部有3对足和2对翅。
如蝗虫、蝶、蚊、蝇、蜜蜂、蜻蜓、蝇、蝴蝶等
16.(2019·咸阳)如图是脊椎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有关动物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③的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④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
D.⑤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解:A.①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②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符合题意;
B. ③是爬行动物,生殖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动物,B不符合题意;
C. ④鸟的体温恒定,利用气囊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飞行生活,C不符合题意;
D. ⑤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五类脊椎动物的特征比较如下:
动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常见动物
鱼类 生活在海洋、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 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青鱼、草鱼、鲢鱼、带鱼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青蛙,娃娃鱼,蝾螈
爬行类 生活在陆地上,头部后面有颈 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扬子鳄,蛇
鸟类 生活在陆地,能飞行 体表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大山雀、啄木鸟、家鸽
哺乳类 生活在陆地上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家兔、老虎、豹子、马
17.(2019·咸阳)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有关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海豚顶球表演是学习行为
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蜜蜂采蜜是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受遗传物质控制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解析】【解答】解:A、海豚顶球表演,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不符合题意;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符合题意;
C、蜜蜂采蜜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不符合题意;
D、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如下: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18.(2019·咸阳)丁丁在体育考试中做引体向上时,关于这些动作分析错误的是(  )
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此过程需要多个系统配合完成
C.由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完成
D.由一块骨骼肌就可以完成
【答案】D
【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解: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伸肘舒张,肱三头肌收缩,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B不符合题意;
C、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伸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群收缩;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二、材料分析题
19.(2021·陕西)阅读下列资料,请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据调查,秦岭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其中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被誉为“秦岭四宝"。
资料二1981年,在我省汉中地区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有关部门在朱鹮的栖息地建立了朱鹮自然保护区,经多方努力,目前朱鹮数量已达数千只。
(1)资料一直观地体现了秦岭地区   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属于   动物。
(3)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   平衡。如需更好地保护秦岭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4)科研工作者计刚研究羚牛的起源,最直接有可靠的途径是寻找   作为证据。
【答案】(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
(2)哺乳
(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
(4)化石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资料有一中,"秦岭地区地区分布的植物已超过4000种,还有1000多种动物及多种其它生物分布其间",这可以看出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所以这体现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2)“秦岭四宝”中,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通过胎生繁有后代,可见它们属于哺乳动物动物。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维持在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大力保护朱鹮,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一睹“东方宝石”的风采,更有利于维持秦岭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是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或生物物种、物种);(2)哺乳;(3)生态、建立金丝猴自然保护区;(4)化石。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保护、化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产者、消费者的物种种类(非数量)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