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6: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泰戈尔和冰心的文学常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2.字音字形
并蒂( )   nì笑( )  dǎo告( )   姊妹( )
徘徊( )  心绪( )   荫蔽( )    菡萏( )
烦闷( )  qī斜( )   嬉戏( )    fù盖( )
3.词语释义
匿笑:
徘徊:
攲斜:
荫蔽:
【合作探究】
1.“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我”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而且不让母亲知道?
2.《金色花》一文中作者把孩子比作( ),运用( )的手法,描绘了(      ),表现了孩子(                 )。
3.《荷叶·母亲》由(                ),联想到(                ),歌颂了(           ),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
【精讲点拨】
1.《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续散尽了”?
2.说说《荷叶·母亲》结尾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巩固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蒂(dì) 花梗(gěng) 徘徊(huí) 打闹嬉戏(xī)
B.匿笑(nì) 姊妹(zǐ) 荫蔽(yīn) 波光粼粼(lín)
C.祈祷(dǎo) 轻嗅(xiù) 攲斜(jī) 亭亭玉立(tínɡ)
D.菡萏(hàn) 闷热(mèn) 泰戈尔(gē) 含苞待放(b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轻嗅 取蒂 翻来覆去 首曲一指
B.繁杂 沐浴 恢复原形 穿流不息
C.牛棚 阴影 勇敢慈怜 根深蒂固
D.繁密 花瓣 心序散尽 顾名思议
3.(2020黔西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槐花一开,人们便围聚在槐树下,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
B.吃货们目不转睛地看着枝头的槐花,心想,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C.成年后走南闯北,品尝了很多美食,可我总是对家乡的槐花馅包子念念不忘。
D.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B.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C.昆明市被评为“全国十大宜居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与《荷叶.母亲》两首诗都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B.冰心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C.《罗摩衍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叙事诗。
D.泰戈尔共创作《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等五十余部诗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n d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7.第②③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瑞”指的是花开的好预兆。
B.“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指红莲含苞未放。
C.“我不敢下阶去”是因为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心中的雨点”指入生路上的风风雨丽,坎坷磨难,也暗指自己烦恼痛苦、失意等的思绪。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②③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B.第④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是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C.第③段“我”被感动是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儿女遮风挡雨。
D.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抒情和描写,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母亲的赞美之情,深化中心。
10.对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欲扬先抑  D.卒章显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