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0 科学探究与生物技术
一、单选题
1.(2021·陕西)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大米来自稻谷,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贡献最大,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巴斯德 D.达尔文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方面贡献巨大,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
B、屠呦呦最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B不符合题意。
C、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微生物学家,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了《物种起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家的突出贡献,比较简单,平时多注意积累,熟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2022·陇县模拟)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 B.林奈 C.达尔文 D.列文·虎克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A符合题意。
B、林奈是瑞典博物学家,是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C不符合题意。
D、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家的贡献,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其他生物学家的相关事迹也要了解,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2022·武功模拟)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或照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4.(2021·富平模拟)“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11月我国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 B.调查 C.分析 D.比较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020年,我国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这项活动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B符合题意。
C.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对称。把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成许多简单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并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C不符合题意。
D.比较法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5.(2022·陕西)1980年,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关于该成果用到的技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方式不是无性生殖
B.属于克隆技术
C.与多莉羊所用技术不同
D.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克隆技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这种技术属于克隆技术,符合题意。
C、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D、杂交小麦所用技术属于有性生殖,不是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6.(2022·陕西)1980年,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关于该成果用到的技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克隆技术 B.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相同
C.生殖方式不是无性生殖 D.与多莉羊所用技术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是通过鱼的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没有精卵细胞的结合,因此这种成果用到的技术是克隆技术,A符合题意。
B.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题干中的成果所用到的技术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这种融合细胞发育成的鱼是用鱼囊胚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该成果用到的技术是“克隆”,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与题干中的成果所用到的技术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7.(2020·陕西)制作酸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发酵技术 D.克隆技术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错误。
B.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错误。
C.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属于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正确。
D.克隆技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形成与亲本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的过程,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二、实验探究题
8.(2020·陕西)生活中,食品如果保存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为了探究腐败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人体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霉变甘蔗汁进行实验。科研人员对4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进行不同的灌喂处理,每组每天相同时间喂一次,其他生存条件均相同。在适宜的条件下连续喂养20天后统计每组中肠道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具体处理方式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处理方式 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只)
A 10 灌喂未霉变甘蔗汁0.2mL 0
B 10 灌喂50%每变甘蔗汁0.2mL 3
C 10 灌喂75%霉变甘蔗汁0.2mL 5
D 10 灌喂100%霉变甘蔗汁0.2mL 8
(1)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 。
(2)实验中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是只用1只目的是 。
(3)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人体肠道 (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4)食物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 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5)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一旦中毒后,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
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
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
③迅速到医院救治
④拨打“120求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1)作为对照
(2)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3)会
(4)细菌和真菌
(5)C
【知识点】急救常识;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组灌喂未霉变甘蔗汁0.2mL,B组灌喂50%霉变甘蔗汁0.2mL,C组灌喂75%霉变甘蔗汁0.2mL;D组灌喂100%霉变甘蔗汁0.2mL,所以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实验中,每组用了10只小鼠,而不是只用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3)分析实验结果,灌喂霉变甘蔗汁的浓度越大,小鼠患炎症的数量越多,所以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人体肠道会产生危害。(4)食物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5)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一旦中毒后,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③迅速到医院救治,④拨打“120”求救等,如果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只会加重病情,耽误治疗时间,故C正确。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9.(2019·咸阳)目前社会上“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有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选取初三某班20名学生(10男10女,身体健康状况相同),分为A、B两组,每组男生、女生各5名(共10名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给A组每人一部手机,让其随意玩手机游戏;B组每人一本书,随意阅读,其他条件相同。6个小时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腕部 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 交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3小时 10 5 10 10 5
4-6小时 10 9 10 10 8
B组 看书 1-3小时 10 1 0 3 0
4-6小时 10 3 0 5 0
(1)参与实验学生的人数、年龄、健康状况、所用手机及实验环境等因素均相同,其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 。
(3)实验中每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目的是 。
(4)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对照
(3)避免偶然性
(4)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5)1.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2.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3.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4.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5.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参与实验学生的人数、年龄、健康状况、所用手机及实验环境等因素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2)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与A组形成对照。(3)实验中每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目的是避免偶然性。(4)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1.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2.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3.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4.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5.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实验时一般要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且要设置重复实验,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陕西省历年生物学中考真题分类汇编10 科学探究与生物技术
一、单选题
1.(2021·陕西)全球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食,大米来自稻谷,在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贡献最大,被国内外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巴斯德 D.达尔文
2.(2022·陇县模拟)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被后人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 B.林奈 C.达尔文 D.列文·虎克
3.(2022·武功模拟)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4.(2021·富平模拟)“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11月我国开展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 B.调查 C.分析 D.比较
5.(2022·陕西)1980年,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关于该成果用到的技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殖方式不是无性生殖
B.属于克隆技术
C.与多莉羊所用技术不同
D.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相同
6.(2022·陕西)1980年,我国实验胚胎学主要创始人童第周在《中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关于该成果用到的技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克隆技术 B.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相同
C.生殖方式不是无性生殖 D.与多莉羊所用技术不同
7.(2020·陕西)制作酸奶所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组织培养技术
C.发酵技术 D.克隆技术
二、实验探究题
8.(2020·陕西)生活中,食品如果保存不当,就容易腐败变质。为了探究腐败变质的食物是否会对人体肠道产生危害,某科研小组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利用霉变甘蔗汁进行实验。科研人员对4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进行不同的灌喂处理,每组每天相同时间喂一次,其他生存条件均相同。在适宜的条件下连续喂养20天后统计每组中肠道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具体处理方式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小鼠数量(只) 处理方式 有炎症的小鼠数量(只)
A 10 灌喂未霉变甘蔗汁0.2mL 0
B 10 灌喂50%每变甘蔗汁0.2mL 3
C 10 灌喂75%霉变甘蔗汁0.2mL 5
D 10 灌喂100%霉变甘蔗汁0.2mL 8
(1)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 。
(2)实验中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是只用1只目的是 。
(3)分析实验结果,你认为: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人体肠道 (填“会”或“不会”)产生危害。
(4)食物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 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5)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一旦中毒后,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
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
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
③迅速到医院救治
④拨打“120求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2019·咸阳)目前社会上“低头族”现象十分普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吗?有学生做了这样的实验:选取初三某班20名学生(10男10女,身体健康状况相同),分为A、B两组,每组男生、女生各5名(共10名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给A组每人一部手机,让其随意玩手机游戏;B组每人一本书,随意阅读,其他条件相同。6个小时后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使用时间 人数 颈肩痛 手腕部 疼痛 眼部不适 轻度社 交障碍
A组 使用手机 1-3小时 10 5 10 10 5
4-6小时 10 9 10 10 8
B组 看书 1-3小时 10 1 0 3 0
4-6小时 10 3 0 5 0
(1)参与实验学生的人数、年龄、健康状况、所用手机及实验环境等因素均相同,其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 。
(3)实验中每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目的是 。
(4)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
(5)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很多人只顾低头看手机而冷落身边亲友,你想对身边的“低头族”说点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袁隆平,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方面贡献巨大,是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
B、屠呦呦最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B不符合题意。
C、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是法国微生物学家,C不符合题意。
D、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了《物种起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家的突出贡献,比较简单,平时多注意积累,熟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A、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还发现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A符合题意。
B、林奈是瑞典博物学家,是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B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C不符合题意。
D、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他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家的贡献,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其他生物学家的相关事迹也要了解,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孟德尔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3.【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或照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解析】【解答】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020年,我国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这项活动主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调查,B符合题意。
C.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对称。把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成许多简单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并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C不符合题意。
D.比较法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5.【答案】B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克隆技术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B、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这种技术属于克隆技术,符合题意。
C、科学家将供核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供卵细胞母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融合细胞”,“融合细胞”发育成胚胎并移入代孕母羊的子宫中,最终代孕母羊产下了克隆羊多莉。因此,“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D、杂交小麦所用技术属于有性生殖,不是克隆技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6.【答案】A
【知识点】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将一种鱼囊胚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种鱼的去核卵细胞中,成为一种融合细胞,这种融合细胞能正常发育成鱼,是通过鱼的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没有精卵细胞的结合,因此这种成果用到的技术是克隆技术,A符合题意。
B.让高产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目的是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获得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应用的技术手段是杂交育种技术,题干中的成果所用到的技术与杂交小麦所用技术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题干中这种融合细胞发育成的鱼是用鱼囊胚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因此该成果用到的技术是“克隆”,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
D.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一只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另一只提供了细胞核;第三只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因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所以,培育出的小羊多莉更像供核的母羊,应用的技术手段是克隆技术,与题干中的成果所用到的技术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7.【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A.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错误。
B.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错误。
C.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属于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的应用,正确。
D.克隆技术指生物体通过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技术形成与亲本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的过程,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8.【答案】(1)作为对照
(2)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3)会
(4)细菌和真菌
(5)C
【知识点】急救常识;科学探究的过程;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1)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组灌喂未霉变甘蔗汁0.2mL,B组灌喂50%霉变甘蔗汁0.2mL,C组灌喂75%霉变甘蔗汁0.2mL;D组灌喂100%霉变甘蔗汁0.2mL,所以实验中设置A组的作用是作为对照。(2)实验中,每组用了10只小鼠,而不是只用1只,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3)分析实验结果,灌喂霉变甘蔗汁的浓度越大,小鼠患炎症的数量越多,所以腐败变质的食物对人体肠道会产生危害。(4)食物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引起的。(5)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可能会发生食物中毒,一旦中毒后,可采取的正确做法是②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催吐法)进行自救,③迅速到医院救治,④拨打“120”求救等,如果①立即上床睡觉休息只会加重病情,耽误治疗时间,故C正确。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9.【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对照
(3)避免偶然性
(4)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5)1.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2.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3.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4.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5.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解:(1)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参与实验学生的人数、年龄、健康状况、所用手机及实验环境等因素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2)实验中设置B组的目的是与A组形成对照。(3)实验中每组都用了10名学生而不是1名学生,可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少误差,目的是避免偶然性。(4)通过数据可得出的结论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体产生危害。(5)“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各位“低头族”:1.拒绝手机一会儿,关爱亲人一辈子。2.拒做“低头族”,关爱你我他。3.手机拉开亲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你与梦想的距离4.生命在玩手机中逝去5.今天手机玩的有多欢,明天生活就有多累。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干扰实验结果。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2、实验时一般要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且要设置重复实验,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