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3 15: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
①传说 ②遗址③化石④文献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从外貌特征上看,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的古人是
A. 半坡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象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A. 直立行走 B. 种植农作物 C. 使用打制石器 D. 过群居生活
“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淌流。”诗句描写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一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A. 黄帝、蚩尤对炎帝 B. 黄帝、炎帝对蚩尤
C. 蚩尤、炎帝对黄帝 D. 黄帝、大禹对炎帝
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黄帝陵祭祀广场,共同祭奠黄帝。人们祭奠黄帝的主要原因在于黄帝是
A. 治水英雄 B. 人文初祖 C. 算盘的发明者 D. 音乐的创始人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 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B.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 小华: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
C.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 西安半坡遗址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以享受米饭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到的下列图片编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是哪一原始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在泪光里洒下第一粒稻种,烧好大大小小的陶器,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驯化了野兽,就着手驯化自己。”这是一首描写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诗歌
A. 山顶洞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元谋人
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是因为黄帝
A.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B. 曾经打败了炎帝和蚩尤
C. 建造官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等
D.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半坡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之处体现在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开始饲养家畜
③能够建造房屋④熟练掌握制陶技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最早使用彩色陶器的原始居民,最有可能的是
A. 蓝田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穿越时空,假如你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
A. 有几个老年人在一口木结构水井前汲水
B. 一个小孩骑着水牛吹着骨哨
C. 几个妇女在一起用纺轮、陶埙做手工活
D. 一位老人正在精心雕刻象牙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会建造房屋 B. 能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能饲养家禽家畜
考古学家在一处原始居民遗址的墓葬中发现随葬品不仅有陶器,还有玉器。该居民最有可能是( )
A. 河姆渡聚落居民 B. 大汶口原始居民 C. 半坡聚落居民 D. 山顶洞人
在尧舜禹传说中,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主要是因为禹
A.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B.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C. 发明舟车 D. 治水有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材料四: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孙中山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4)材料四中的与“平定蚩尤乱”哪一事件有关?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
(1)任务一(对号入座)
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黄帝④半坡原始居民⑤北京人⑥炎帝⑦山顶洞人⑧尧舜禹
洞穴中的祖先 ________
定居时代的祖先 ________
传说中的祖先 ________
(2)任务二(分析论证)
根据下列图文资料,结合史实,完成探究问题。
问题:河姆渡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原因。(写两点不同即可)
(3)任务三(方法总结)
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及是哪个原始居民的房屋?
(2)分析以上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地理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哪个部落?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
(3)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有力证据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传说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遗址是古人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化石是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文献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①④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故A错误。
B.传说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遗址是古人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化石是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文献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①④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故B正确。
C.传说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遗址是古人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化石是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文献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①④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故C错误。
D.传说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遗址是古人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化石是留下了的真实的物品,可信;文献带有主观因素,不是最有力的证据,因此①④不是最有力的证据。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北京人和远古氏族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认知和分析能力。
【解答】
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从时间上最早的人类在外貌特征上最接近猿的外貌。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间,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是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选项ACD符合北京人的特征;而选项B种植农作物,距今10000年左右我们的先民开始栽培农作物,与北京人情况不符。因此选B。
故选:B。
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北京人的史实。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涿鹿之战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准确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
B 结合材料“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CD 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帝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综合掌握能力。
【解答】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住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著名首领,他们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教民挖井,为后世的饮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看乐谱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这些神话传说反映了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结合题干信息分析,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居民出现的时间。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北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所以小明同学的排列是正确的。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北京人遗址。由所学内容可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周口店先后发现五六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他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河姆渡居民时期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AB项还处于原始人类社会时期,没有进入农耕文明时期,不会种植农业;C项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故选:D。
本题以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人的相关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的生活状况。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考查识图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
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结合图片信息,骨耜、稻谷、猪纹陶钵,可以判断指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解答】
材料“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状况。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AD两项还没开始农耕,C种植粟。
故选B。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在距今约七千年的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上,发现那里的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的生活,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玉器等。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种植粟等粮食作物,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他们还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他们能制造彩陶,以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半坡人原始农耕居民是黄河流域早期人类的代表。由此可知选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能力。
【解答】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故得出,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说“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因为黄帝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C符合题意,ABD排除。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北京人与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
【解答】
北京人生活在山洞里,使用打制石器,采集和狩猎为生。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半坡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之处,D正确,ABC不正确,排除。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山顶洞人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顶部的洞穴里发现,因而得名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故选C.
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山顶洞人的有关内容.
1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解答】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故得出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穿越时空,假如你来到河姆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而妇女有纺轮、陶埙做手工活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相关知识。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大汶口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综上所述,故选B。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大禹治水。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后来,舜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1)生活:群居生活
(2)证明: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意义: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变化:当时的原始居民已会人工取火;时代:从山顶洞人开始。
(4)事件:涿鹿之战。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群居生活。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也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远古人类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已会人工取火,从山顶洞人开始会人工取火。
(4)本题考查黄帝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四中的与“平定蚩尤乱”与涿鹿之战事件有关。 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部落与东方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2.【答案】(1)②⑤⑦;①④;③⑥⑧。
(2)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原因:这些是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
(3)化石和考古发现。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人类的知识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洞穴中,属于我国洞穴中的祖先。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子,他们都过定居生活,属于我国定居时代的祖先。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们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传说中的祖先。
(2)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点。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比较湿润,因此他们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中,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燥,因此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中,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3)本题是总结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人类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化石和考古发现等。
23.【答案】(1)图A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是半坡居民的房屋。图B是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的房屋。
(2)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降雨量较少,地面比较干燥;长江流域气候比较炎热,降雨量较大,地面潮湿。
【解析】(1)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图A是半地穴式房屋,B房屋是干栏式房屋。最早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居民,最早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
(2)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A房屋和B房屋分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民居建筑,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建筑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保暖;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这种木建筑房屋是架空的建筑房屋,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24.【答案】(1)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的黄帝部落.(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故答案为:( 1)黄帝部落.( 2)涿鹿之战.( 3)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解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