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一、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文艺复兴
(二)宗教改革
为什么首先发生在德意志 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宗教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宗教改革的内容
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这里(德意志)聚集了一百多个公国——采邑、基督教城邦、自由城市、县城和公爵领地——它们的统治太软弱,无法抵抗强大教会的过渡勒索......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赎罪券,以获得维修圣彼得教堂的费用......正是在反对这种“不受约束地宣扬赦罪”的过程中......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主张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517年,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教会的腐败贪婪
王权的不满
群众的不满
德意志的不满
资本主义经济受阻
宗
教
改
革
社会改革运动
在西欧封建制度鼎盛时期,天主教会是巨大的国际中心,是封建统治的堡垒,当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时,世俗君主和人民群众同教会的冲突不可避免。……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在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成长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国家都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为其特色,并且出现以专制君主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德国虽然尚未统一为一个民族国家,它分裂成许多诸侯国,但是一些大诸侯国也都建立了君主制度,向集权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天主教会就成为中央集权发展道路上的严重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把钱投入银箱里;只要当钱落到箱底丁零响着的时候,那灵魂马上飞升天堂了
宗教改革的爆发
《九十五条论纲》
第20条:当教皇说赦免一切惩罚时,并不真的指所有的惩罚,而仅仅是指他本人所施于人的惩罚。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宗教改革的爆发
因行称义
上帝
教会
信 徒
教皇
教阶制度 + 圣礼
因信称义
上帝
信 徒
唯独信仰
唯独圣经
唯独恩典
打破天主教会束缚。使人 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圣 经
路德用14年时间,翻译成德文的《圣经》(1534年)
1527年7月,路德与曾经当过修女的
凯瑟琳·冯·布劳喜结良缘
Henry VIII
(1491—1547)
Katherine
(1485-1536)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1558-1603),重申《至尊法案》,并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
伊丽莎白一世
(1533-1603 )
思考1:宗教改革后西欧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2: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材料一:宗教改革不是与当时社会环境无关的突然运动,而是一场“肇始于政治、文化和经济结构变化”的伟大的宗教运动。
——(英)托马斯·马丁·林赛《宗教改革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天主教:否定个人能力,信徒只有通过教会的指引才能实现灵魂得救, 而非单凭阅读《圣经》 ;宗教仪式繁琐,仪式须由教士主持;贬低婚姻生活,奉行教士独身制 ;教会内部有严格的教阶制,教皇居于顶端 ;教会有广泛的世俗权力,包括为君主加冕、征税权、司法权等
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四: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五:宗教改革前一方面,西欧国家“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语),教皇对对普世最高权力的觊觎;
另一方面趋向统一与联合。……在走向专制独裁的君主统治下陆续出现统一的民族国家。
什么是民族国家呢?
在西欧,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便是民族国家的建立。所谓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
12—14世纪的法兰西
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
主权独立
确定的领土和疆域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文化认同
12—14世纪的法兰西
1.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权威,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对各个国家的教会的统治从而欧洲各国能够建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体系。(“教随国定”)
2. 宗教改革认为只有《圣经》才是最高的权威,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阅读和解释《圣经》。这一主张不仅否定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解释权,而且也有利于各个国家的宗教改革者从新解释《圣经》建立民族性的新教。
3. 打击和削弱了罗马教皇势力,有利于各国王权力量的加强
4. 各国用本国语言翻译《圣经》原文,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形成
宗教改革为什么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国
多国
人文主义思想跨越过高耸入云的神权之巅,影响到西欧各地
英国:国教
瑞士:加尔文教
特点
德国:路德教
思想上: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
经济上: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上:
强化了王权,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上:
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宗教改革的影响
1555年欧洲的宗教区域
信徒比例
天主教:50%
新 教:40%
东正教:10%
思考1:宗教改革后西欧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2: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不同 广度
深度
影响
相同 背景
目标
作用
局限于知识阶层
涉及欧洲每一个人
提倡人性,主要局限在物质的外在层次
主张信仰自由,实际主张是思想自由,已经涉及人的精神层面
直接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对欧洲走向近代社会起了重要作用。
没有从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天主教
都伴随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而出现
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精神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兴起后都迅速扩展到整个西欧,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文艺复兴时期,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被废弃,实践之风兴起。”;“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视野 新知识》;《纲要下》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奠定基础。
科学是指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16、17世纪科学理论体系发生了哪些改变?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 波兰哥白尼
2、 意大利伽利略
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日心说(新的宇宙观)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哥白尼尚未建立科学严密的理论,重在开创)
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1、波兰哥白尼
2、意大利伽利略
1687年,出版物理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影响: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牛顿力学的创立,还为 和 奠定了科学基础。
3、英国牛顿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法国启蒙思想
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科学革命彰显了理性价值,破除了迷信盲从,推动了科学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的规律热情,启蒙运动随之而起。
杨宁一《历史学习 新视野 新知识》
启蒙:enlighten,法文原意为明亮、照耀之意。指人通过启发、开导而摆脱无知、偏见和迷信。即人的思想解放、觉醒和成熟。
【概念解读】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内展开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进步思想家通过对封建意识形态的全面批判,促使人们的思想从教会思想束缚和封建专制下解放出来。运动中心在法国。
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Rationalism )
(四)启蒙运动
促使
理性主义的到来
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推翻封建制度,
必须制造舆论
(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4)自然科学的发展
提供了锐利的
思想武器
(四)启蒙运动
1、背景
◆发生时间:
◆性质:
◆指导思想:
◆内容:
强调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凡事都以人的思维来判断,而不是神的意旨。
文艺复兴(人性):使人类从神学的束缚下解脱出来 启蒙运动(理性):使人类从神权、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
①用理性主义(旗帜)
②批判专制主义、等级和教权主义(对象)
③追求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目标)
17—18世纪
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主义
2、启蒙运动的概况
起源:
◇17世纪英国
高潮:
◇18世纪法国
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
康德(德意志)
霍布斯、洛克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制度矛盾最为尖锐。
①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
②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
他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这就剥掉了国家、君主所披挂的“神”的外衣。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将“君权神授”变成了由社会契约所授予的,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他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反神学,又提倡宗教。
霍布斯(1588-1679)
(1)起源——17世纪英国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应分别属于议会和君主,所以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他还承认分权中的立法权应占优越地位。他的理论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1688年“光荣革命”的辩护,他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典型代表。1689《政府论》。
洛克1632~1704
(分权学说)
(1)起源——17世纪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期法国
伏尔泰:“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材料3: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材料2: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1: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4“应当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
思想主张:◆提倡“天赋人权”学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赞成实行“开明专制”。
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1年,伏尔泰的棺木迁人先贤祠,他的棺木上写着“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引导我们走向自由。”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雨果)
法国人民是怎样高度概括伏尔泰的成就的?
他是全才式的人物,是宣传理性和
自由平等的导师,是启蒙运动的旗手。
法国1989年发行的孟德斯鸠诞辰300周年纪念金币。孟德斯鸠研究“法”的精神,其主旨也是希图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规律和法,在包括法文在内的主要西方语言中本来就是同一个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材料1:“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自由就不复存在了”。
材料2: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整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3: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奠基者
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主张三权分立,强调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平衡
与
制约
法院
君主
议会
司法权
行政权
立法权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在哪国最先得到实践的?请具体说明。
三权分立示意图
司法权
最高法院
国会
提名最高法官
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以2/3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
宣布总统的政策违宪
宣布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宪
任命司法官员需参议院确认
总统
行政权
立法权
《1787年宪法》
卢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材料1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材料2: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说,
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影响: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卢梭
思想主张:
革命权利说
封建
专制
君主
立宪
共和制
帝制
政体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5
攻占巴士底狱
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三共和国
政局动荡,共和历程曲折艰难
七月王朝
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2016全国卷41题)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扩展——18世纪后期德国
材料1: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材料2:康德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他不赞同公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的回应。他把公民依据财产分成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康德
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思考和独立判断;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4:45 仆人无论如何一定要在这个时间叫醒康德。
5:00 喝茶,抽一斗烟,备课。
7:00—9:00 在一楼教室上课
9:00—12:45 写作。《纯粹理性批判》完成于这个时间段
12:45 下楼待客。对迟到的客人一律赏以长脸
13:00—16:00 与自己点名邀请的友人共进午餐
16:00—17:00 散步
17:00—22:00 看书。书房温度要求恒定15度
22:00后 22点一到他立刻上床睡觉,且终生沾枕头即睡。康德睡觉,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程序。
康德的一天
巴黎有两座著名的“坟”。一个是先贤祠,一个是荣军院(埋葬拿破仑)。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居里夫人、大仲马等人。共有70多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代表
著作
高潮时期
扩展时期
法国
德意志
1、抨击天主教会;
2、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提倡“天赋人权”
4、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3、提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1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认为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1、主张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
2、强调人的重要性;
3、要自由也要自律。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论法的精神》
《社会契约论》
《纯粹理性批判》
伏尔泰
孟德
斯鸠
卢梭
康德
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共同点?
1、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
2、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主张实行法治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人权与法制的观点
天赋人权(否定特权)
主权在民
(否定王权)
人权(公民取代臣民)
需法律维护
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法治
(取代人治)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法国大革命与
《人权宣言》
自由
平等
博爱
启蒙运动的影响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柏克《法国革命论》
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场革命,导师是卢梭”,“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是马背上的卢梭 。”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卢梭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捏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将点燃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点燃整个巴黎乃至整个世界。
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其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推动美国独立战争
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马丁.路德.金
《I have a dream 》
我梦想有一天,
这个国家会真正站立起来,
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
“我们坚信这些真理不言而喻:
人人生而平等。”
追求自身解放的精神武器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理性之光》
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财产、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启蒙思想影响中国
严复将《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人教版教材必修1
提倡民主与科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4.影响:
.对法国:
对欧洲:
对世界:
卢梭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康德
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19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
课堂小结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