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物质:
高钙牛奶
加铁酱油
加碘食盐
富硒康
同学们知道,上面所提四种物质中的钙、铁、碘、硒指的是什么吗?
氧化汞
HgO
汞原子和
氧原子
水
H2O
氢原子和
氧原子
CO2
二氧化碳
碳原子和
氧原子
上述分子在组成上有何相同点
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类原子
氧气
O2
氧原子
主要成分都是
贝壳
蛋壳
大理石雕柱
石灰石
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
碳酸钙(CaCO3)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碳 12 6 6
碳 13 6 7
碳 14 6 8
氧 16 8 8
氧 18 8 10
氢1(氕) 1 0
氢2(氘) 1 1
氢3(氚) 1 2
碳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
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一、元素
元素
1.元素是_______(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
镁元素:Mg、Mg2+
铁元素:Fe、Fe2+、Fe3+
2.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易错提醒
Mg
Mg2+
点拨:看圈内数字是否相同
例: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水(H2O)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
Na+
Ne
Na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电子数无关。
√
1.根据下列六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以上六种粒子一共表示 种元素;
(2)属于同种元素是 (填序号)。
5
A、B
典例精析
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过氧化氢
H2O2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
O2
二氧化硫
SO2
点燃
硫 + 氧气
S
O2
在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也不变。
组成
硫酸铜、氯化钠等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氧气、氢气、水等
铁、汞、氦等
构成
构成
构成
元素与物质、微粒间的关系
物质——元素——组成
物质——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分子——原子——构成
微观: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宏观: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二氧化碳由 组成
二氧化碳由 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汞由 组成
汞由 构成
氯化钠由 组成
氯化钠由 构成
碳元素、氧元素
二氧化碳分子
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
汞元素
汞原子
钠元素、氯元素
钠离子、氯离子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区别
适用 范围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是微观概念,
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物质
元素
组 成
相同 质子数
构 成
宏观
微观
分子
总
称
构
构
成
成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原子
化学变化前后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前后种类改变
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
地壳中的元素分布
【小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氧
铝
氧
碳
氢
氮
钙
磷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氧、碳、氢
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
空气里含量前两位
海水中含量前四位
氮、氧
氧、氢、
氯、钠
空气
海水
元素分类
根据
元素名称
①金属元素
固态:“石”(碳、硅、硫)
液态:“氵”(溴)
气态:“气”(氧、氢、氮)
“钅”,汞除外(铁、铜、银)
(氦、氖、氩、氪、氙、氡)
②非金属元素
③稀有气体元素
1.(2022·广西百色)“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A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C
4.下列有关二氧化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B.二氧化氮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
C.二氧化氮是由一个氮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
5.关于O2、H2O2、MnO2三种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氧气 B.都含氧分子
C.都含氧元素 D.都含2个氧原子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