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3.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2.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眼睛和照相机。
【教学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课前准备
课件、眼睛模型、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完成光路图:
二、新课教学:
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一)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图示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后方向太长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后方向太短
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二)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
原理:被拍摄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照相机对准被拍摄的景物后,旋转相机前面的“调焦环”移动镜头,即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使胶片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按下“快门”,镜头打开,使光线进入并射向胶片。快门速度是快门开合的时间,或称曝光时间。“光圈”通过改变光孔的大小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数量,这与眼睛的虹膜通过改变瞳孔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相似。照相胶片上涂有化学物质,在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所成的像固定在胶片上,变成底片。将底片冲洗后,就能将像印在相纸上。
(三)眼睛的好帮手
在实际生活、工作等方面,有时需要观察一些微小的物体,如SARS病毒,有时需要观察很远很远的物体,如观察某些天体。利用透镜的性质,人们制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光学仪器。
活动1:认识显微镜
1)指导学生结合实物及图片,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及作用。
2)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物体放在物镜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示:
指导学生阅读“电子显微镜”。
活动2:认识望远镜
1)指导学生结合实物及图片,认识望远镜的构造及作用。
2)弄清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物体放在物镜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示:
指导学生浏览“哈勃空间望远镜”。
小结
1.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
2.照相机原理。
板书设计
第七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
透镜与影像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①的眼睛看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②人的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2.近视眼与远视眼产生的原因
3.视力的矫正: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4.眼睛的度数
影像的保存
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2.望远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 1 -(共21张PPT)
第三章第七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
一、人眼看物原理
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角膜
晶状体
视网膜
角膜、晶状体的共同作用
视网膜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则相当于一个光屏。
睫状体
玻璃体
二、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三、近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于视网膜前。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四、远视眼及其矫正
1.成因
2.矫正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于视网膜后。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
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
1.不要边走边阅读;
2.不要躺在床上阅读;
3.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光线下阅读;
4.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眼睛看到生动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却没有办法准确地保存和再现。为了记录难以忘怀的瞬间和美不胜收的景色,人们发明了照相机。你是否用过照相机?你了解照相机吗?
构造
镜头
快门
光圈环
取景窗
胶片
照相机成像的光路示意图
镜头(凸透镜)
胶片(光屏)
镜头
胶
片
回答问题
1.像比物小还是比物大?
2.像是倒立还是正立?
3.像和物与凸透镜的位置如何?
(凸透镜)
(光屏)
小
倒立
u>2f f照 相 机 的 原 理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照 相 机 的 使用
人与相机距离在u>2f 的地方,调焦、调光圈。
在学校里找一台投影仪,仔细观察其结构,分析其成像原理,并画出光路示意图。
平面镜
凸透镜
投影片
投影仪
【例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解答】人应该远离相机,同时使胶片靠近镜头。
【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缩小了,此时像距应该缩小,同时增大物距。
【例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解答】请晓晨往后退一些,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就能把全班同学都照上了。
【分析】若使两个同学的像再进入底片内,全班同学的像就要缩小了。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也变小的规律进行调节。只要晓晨向后退一些,增大物距,同时缩短镜头与胶片的距离来减小像距,就可以把全班同学都照进去了。
眼睛的好帮手
在生活中,除了照相机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物体外,还有哪些由透镜做成的物品在帮助着我们更好地观察物体?
结构: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组成。
原理:物体在物镜的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镜成的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结构: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组成。
原理:物体在望远镜的2 倍焦距以外,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认识望远镜
世界上最大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的结构和光路
反射式望远镜的结构和光路
用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宇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