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电荷——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同步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03 16: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电荷
一、练概念
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从丝绸转移到了玻璃棒上,玻璃棒带上了负电荷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
C.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了丝绸上,丝绸带上了正电
D.电荷量守恒,没有电荷的转移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1 C是元电荷 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
C.只有质子所带的电荷量才等于元电荷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
4.如图,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片金属箔片上带异种电荷 B.两片金属箔片上均带负电荷
C.箔片上有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将玻璃棒移走,则金属箔片立即合在一起
5.(多选)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或质子 B.元电荷跟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
C.元电荷的值是1 C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二、练能力
6.一个带电棒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属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D.不带电
7.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将带正电荷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若沿虚线2将导体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9.(多选)按照现代的粒子理论,可以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轻子和强子,质子和中子属于强子,强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根据夸克理论,夸克有6种,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或,电荷量e为元电荷。已知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夸克的电荷量为 B.下夸克的电荷量为
C.上夸克的电荷量为 D.下夸克的电荷量为
10.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
A.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
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
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都张开
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
11.有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的正电荷,B、C不带电,现用相
互接触的方法使它们都带电,则A、B、C所带的电荷量可能是下面哪组数据( )
A. B.
C. D.
12.关于三种起电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被创造
B.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C.如图,带电小球A在导体B左端感应的是正电荷,用手摸一下B,则B左侧变成负电荷
D.如果带电的A球吸引B球,则A、B一定带异种电荷
13.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
D.不管沿a、b、d哪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产生电荷;感应起电过程中,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也没有产生电荷。所以A、B、D错误,C正确。
2.答案:B
解析:用玻璃棒跟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着等量的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约为,故A错误;元电荷是自然界存在的最小电荷量,B正确;不是只有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C错误;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为,D错误。
4.答案:C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及其箔片上的一部分电子会转移到玻璃棒上,金属球及其箔片失去电子带正电,两箔片排斥张开,故A、B错误,C正确;移走玻璃棒后,两个箔片仍带正电,不会立即合在一起,选项D错误。
5.答案:BD
解析:元电荷是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不是质子或电子,故A错误,B正确;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密立根用实验测得,元电荷的值通常取,故C错误;任何物体的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故元电荷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小电荷量,故D正确。故选B、D。
6.答案:B
解析:验电器带正电,与带电棒接触后金属箔先闭合,说明了金属箔得到电子与正电荷中和,故带电棒带的是负电;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是因为验电器又带上了负电,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而张开,故B正确。
7.答案:B
解析:把带电金属球移近不带电的验电器,若金属球带正电荷,则将箔片上的自由电子吸引上来,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箔片失去电子带正电荷,A、C错;若金属球带负电,则将验电器的上部的自由电子排斥到箔片,这样验电器的上部失去电子带正电,箔片得到电子带负电,B正确,D错。
8.答案:D
解析: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导体靠近导体球的一端感应负电荷,另一端感应正电荷,即和为正电,和为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可知,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即,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答案:CD
解析:设上夸克的电荷量为,下夸克的电荷量为,由题意可得,解得,故选C、D。
10.答案:D
解析:AB、带负电的物体C靠近A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故AB错误;
C、先移去C,两端的电荷将中和,之后两端都不带电,所以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故C错误;
D、由于静电感应,移去C前,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先把A和B分开,则A端仍然带正电,B端带负电,然后移去C,贴在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由电荷守恒定律可排除A项。无论什么时候,若三个球同时接触,则每球各分得总电荷量的,且之后无论怎样接触,各球的电荷量都不会再发生变化;若三个球的电荷量不相等,最后一次必为两球接触,则必有两个球的电荷量相等,从而可排除B。选项C、D均满足电荷守恒定律,设从第一次两球接触开始,如接触,各带电荷量为;第二次接触后,各带电荷量为,三个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第三次用接触,各带电荷量为,为选项C的分配结果,由此又可推知,此后无论怎样接触,电荷量也不会多于,从而得知C正确,D错误。
12.答案:B
解析: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A错误;B.接触带电的实质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故B正确;C.带电小球A在导体B左端感应的是负电荷,右端感应的是正电荷;用手摸一下B,导体B与大地构成新的导体,大地是远端且为0电势点,大地上负电荷移动到导体B上,中和导体B右端的正电荷,B左侧还是负电荷,故C错误; D.如果带电的A球吸引B球,则A、B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B不带电,故D错误。故选B。
13.答案:D
解析:静电感应使A部分带正电,B部分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的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大小总是相等的。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故只有D正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