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移变化规律
一、练概念
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 )
A.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1m/s B.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2m
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D.第1s内的位移是5m
2.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第1个2 s、第2个2 s和第5 s内三段位移之比为( )
A.2:6:5 B.2:8:7 C.4:12:9 D.2:2:1
3.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
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4.某航母跑道长为200 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二、练能力
5.如图所示,一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则等于( )
A.1:1 B.1:2 C.1:3 D.1:4
6.(多选)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第10 s末的速度为2 m/s,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10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0 m B.每秒速度变化0.2 m/s
C.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D.第10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2 m
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 s内的位移为19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8.汽车以6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而刹车,加速度大小为,则该汽车4 s内的位移是( )
A.8 m B.40 m C.9 m D.27 m
9.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出第4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量相同
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
C.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D.子弹穿出第3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10.(多选)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从时起汽车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时汽车的速度为4 m/s 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 s
C.剎车过程经过3 s时汽车的位移为6 m D.刹车过程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1.目前我省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一辆以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发现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2 m
B.如果在距停车线6 m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C.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4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2 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停下
12.如图所示,一小球沿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以初速度v斜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点到达最高点E点,已知,小球从A点到C点和从C点到D点所用时间均为2 s,则( )
A.小球斜向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 B.小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4 m/s
C.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D.小球从D点到E点的时间为2 s
13.如图所示,甲、乙两小车相距3m,都从静止开始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加速度均为,达到最大速度10m/s后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乙小车比甲晚启动2s。以甲小车开始运动为零时刻,关于两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第2s末到第5s末,两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B.7s以后两小车距离均匀变大
C.两小车最远相距23m
D.5s末,两小车速度相等
14.公交车作为现代城市交通很重要的工具,它具有方便、节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许多作用。某日,李老师在上班途中向一公交车站走去,发现一辆公交车正从身旁平直的公路驶过,此时,他的速度是1 m/s,公交车的速度是15 m/s,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 m。假设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 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时间10 s,而李老师因年龄、体力等关系最大速度只能达到6 m/s,起跑后的加速度最大只能达到。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试计算分析,李老师能否赶上这班车。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D、第1s内的位移,故D错误。
C、前2s内的位移,则前2s内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A、根据得,,则任意1s内速度的增量,故A错误;
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故B正确。
故选:B。
2.答案:C
解析:质点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前5s内的每1s内位移之比应为1:3:5:7:9,因此第1个2s内的位移为份,第2个2s内的位移为份,第5s内的位移即为9份,C正确。
3.答案:C
解析:根据和可知,若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A、B选项不正确;由可知,不变,与成正比,C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可以增大,D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飞机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知,,根据得,借助弹射系统飞机获得的最小初速度。故选项B正确。
5.答案:C
解析:由得,故,选项C正确。
6.答案:ABC
解析:由知,故每秒速度变化0.2 m/s,前10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A、B正确;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C正确;,D错误。
7.答案:B
解析:质点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设加速度为a,则发生的位移为,第10 s内的位移等于前10 s内的位移与前9 s内的位移之差,则有,解得,故B正确。
8.答案:C
解析:汽车刹车的时间为,所以3 s末汽车的速度为0,汽车4 s内运动的位移,故C正确,A、B、D错误。
9.答案:D
解析: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最后3个和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和,根据知,时间之比为,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故C错误;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做匀减速运动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由题干信息不能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错误;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错误;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四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10.答案:BD
解析:由题图可得,由可得,对比两式可解得,故A错误,D正确;汽车刹车过程的时间,故B正确;汽车经过2 s停止,因而经过3 s时汽车的位移等于2 s内位移,故C错误。
11.答案:D
解析:若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所以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故A错误;如果在距停车线6 m处开始刹车制动,从刹车到停止的位移是6.4 m,汽车将越过停车线停下,故B错误;从刹车到停下的位移是6.4 m,所以汽车匀速运动的位移是1.6 m,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故C错误,D正确。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斜面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点经C点到D点的过程,根据,代入数据可得,A错误;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为段的平均速度,,又由于,代入数据解得,B正确;小球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C错误;小球从C点到E点的时间,而从C点到D点的时间为2 s,因此小球从D点到E点的时间为4 s,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BD.两车加速时间为,乙小车比甲晚启动,则从第7s开始,两小车速度才相同,才保持相对静止,故ABD错误;
C.第7s以前两车的距离越来越大,则第7s开始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故C正确。
14.答案:(1)
(2)能赶上这班车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可以得到公交车的加速度为:
,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
(2)公交车从与李老师相遇到开始刹车用时为:
公交车刹车过程中用时为:
李老师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为:
李老师加速过程的位移为: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用时为:
显然,,能赶上这班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