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运动
1.有关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更替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C.昼夜现象 D.季节变化现象
2.北半球的冬季是( )
A.9、10、11月 B.6、7、8 月 C.3、4、5 月 D.12、1、2 月
3.某日早晨,东营的小华把刚拍摄的日出照片发给在国外出差的妈妈。妈妈立即回复了一张照片,说:我正在欣赏日落。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两地纬度不同
②两地经度不同
③地球的公转
④地球的自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正确的地理现象是( )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已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短
5.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太阳的直射和斜射 B.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C.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D.有无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6.踩影子游戏(比赛谁先踩到对方的影子)你玩过吗 某天,烟台的小明和同学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仅从影子长短考虑,下列时间中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是( )
A.上午8:00 B.上午10:00 C.中午12:00 D.午后14:00
(2)一天中身影长短变化现象与( )
A.地球公转有关 B.地球自转有关 C.四季更替有关 D.二十四节气有关
7.当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0月30日18点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是( )
A.10月30日22时 B.10月29日22时 C.10月29日5时 D.10月30日5时
8.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1)该实验会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五带的形成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此时P点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9.读图,回答问题。
(1)在地轴和公转轨道上分别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_____。
(3)6月30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邻近图中的_______。
(4)当地球运动到图中的______时,北半球黑夜最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造成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2.答案:D
解析:北半球的冬季是12、1、2月。
3.答案:D
解析: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导致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不同经度间产生了时间差异,故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
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冬季,故A正确;
我国南方地区最低气温在以上,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河流不结冰,故B不正确;
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有极昼现象,南极有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上由北向南白昼逐渐变短,因此哈尔滨的白昼比广州长,故D不正确。
故选A。
5.答案:C
解析: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阳光照射的程度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
6.答案:(1)A;(2)B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角最小,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最短,因此上午8:00影子最长,最容易踩到影子,故A项正确。
(2)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由题干“一天中身影长短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以日为周期,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和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比京为东八区,美国纽约为西五区,两地时间相差13个小时,东时区时间要比西时区时间早,所以当北京时间为10月30日18点时,美国纽约是10月30日5时,故选D。
8.答案:(1)A; (2)A
解析:(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P点位于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P点即将进入白天。
9.答案:(1)
。
(2)一年;
(3)②;
(4)④
解析:(1)读图可知,①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的,在公转轨道上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2)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即365天。
(3)6月30日,地球公转到夏至和秋分之间,接近夏至,在地球公转轨道的位置邻近图中的②地。
(4)当地球运动到图中的④地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最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