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4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选择题一)
一、单选题
(2022·菏泽) 2022年2月4日(立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中国式浪漫惊艳了世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开幕式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现象与立春节气对应的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地球是运行在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即在图中①段,②段是自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③段是自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④段是自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立春时意味着大地即将复苏,以上四种现象中,有可能出现“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的景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季景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深冬季节景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夏季景象,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3.(2022·白城)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此时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在以上轨道图中位于丁段。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2·北部湾)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5. 这一天,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6.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力量。飞船成功发射的关键因素是( )
A.交通 B.科技 C.市场 D.劳动力
【答案】4.A
5.C
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4.6月5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ab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5.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广西昼长夜短,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昼夜平分是在春分日或秋分日这两天才有,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6.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飞船成功发射的关键因素是科技,交通、市场和劳动的影响小,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2022·赤峰)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农民们在农田辛勤耕耘的风景正自南向北徐徐展开……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3月25日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cd之间 B.da之间 C.ab之间 D.be之间
8. 影响我国南方比北方春耕时间早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7.B
8.C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7.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因此3月25日,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da之间。B正确。故选B。
8.我国春耕的时间,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春耕时间较早;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相对南方地区,热量少,春耕时间较晚;所以造成我南北方春耕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春耕时间早晚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22·牡丹江)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观察图一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登顶珠峰时,地球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0. 登顶珠峰当日( )
A.黑龙江省昼短夜长 B.全球昼夜等长
C.黑龙江省昼长夜短 D.北极出现极夜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2020年5月27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②之间。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0.2020年5月27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是出现在9月23日后至次年的3月21日前这段时间,昼夜等长的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北极出现极夜是在冬至日,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2022·广东) 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之间。(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答案】11.A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1.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甲是北半球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2年6月5日,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甲-乙之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是昼长夜短,从秋分到冬至到春分是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昼夜平分。所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2022·常德)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在太空出差183天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公转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4. 作为返回能着陆点的内蒙古西部,主要特征有( )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降水少,晴天多
③热带气候,气温适宜 ④人口稀疏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答案】13.A
14.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
13.读公转轨道图的判读:读图可知,②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公转逆时针方向,③是秋分日、④是冬至日,①是春分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面时是4月16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①②之间,即是春分日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作为返回能着陆点的内蒙古西部,主要特征有:①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 ④地广人稀,安全性较高; ①②④正确。内蒙古西部属于温带,不属于热带,当地经济和科技都比较落后,③⑤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资阳)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太空探日时代。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6. “羲和号”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7.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 )
A.人口众多 B.资源丰富 C.科技发展 D.交通便捷
【答案】15.B
16.C
17.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地球上23.5°N- 23.5°S之间称为热带,23.5°N- 66.5°N称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 90°N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称为南寒带。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是位于 23.5°N- 66.5°N之间的北温带,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6.图中乙处北极圈是极昼,是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按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丙处是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丁处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甲处是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羲和号”发射当日是10月14日,所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图中丙与丁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发射人造卫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我国科技的发展,与人口众多和资源丰富无关,交通便捷的影响很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8.(2022·泰安)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泰安市某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①是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图中②是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1年12月9日15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③和④之间。故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22·成都)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0.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成都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全天皆昼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9.读二分二至日图,左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依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可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6月5日)成功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①段,春分日(3月21日)向夏至日(6月22日)过渡,A正确;②段夏至日(6月22日)向秋分日(9月23日)过渡,B错误;③段秋分日向冬至日(12月22日)过渡,C错误;④段是冬至日向春分日(3月21日)过渡,D错误;排除BCD,选A。
20.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昼长于夜;秋分至来年春分,夜长于昼,南半球相反。北京位于北半球,故6月5日春分日向夏至日的昼夜情况应该是昼长夜短,B正确;排除ACD,选B。
(2022·自贡)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图2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2.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23.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昼长夜短,昼变长 D.昼长夜短,昼变短
【答案】21.B
22.C
23.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1.由于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始终保持66.5°,因此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因此地球上不同地点转到不同位置获得的光热不同,因此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根据题意可知,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 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 。因此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20日)最接近的节气是雨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根据题意可知,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此时处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北京位于北半球, 此时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1·张家界)“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当地时间2021年3月l8日下午,中国代表杨洁篪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发言震撼了全球。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杨洁篪代表发言当日( )
A.地球公转至D位置附近 B.张家界昼长夜短
C.北半球正值冬季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25.“弱国无外交”,杨洁篪代表立场鲜明的发言是基于中国( )
A.领土面积广大 B.人口众多
C.经济高速发展 D.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答案】24.A
25.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24.杨洁篪代表发言的时间是3月18日,此时接近春分日,也就是接近D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张家界昼短夜长;北半球正值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处在6月份。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5.2016年以来,8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交、复交,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弱国无外交”,杨洁篪代表立场鲜明的发言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北京)校园生活处处有地理。图1为某校园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图1校园中( )
A.主教学楼在校门正北
B.图书馆紧邻着教学楼
C.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食堂
D.耕作体验园的面积约为250平方米
27.学校每周一10:00举行升国旗仪式,有同学发现年中此时刻旗杆影长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8.图2为同学们在耕作体验园劳动的照片。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当时天气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26.A
27.B
28.A
【知识点】方向判断;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在地图中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题目中没有给出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去进行判断。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产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下图为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26.该图依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主教学楼在校门正北;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隔着宿舍;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篮球场,不经过食堂;耕作体验园的长、宽图上距离分别是1厘米、0.8厘米,实地长和宽分别是50米、40米,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27.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校园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每周一10:00的太阳高度不同,旗杆影长不同。
28.读图可知,有的同学戴草帽,地上的影子清晰,可知当时太阳高照,是晴天。A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雷阵雨,B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晴,C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小雪,D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中雨。
(2021·烟台)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探测器着陆火星当日,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30.从5月15日到6月17日学业考试这天,烟台( )
A.白昼越来越长
B.路边树木逐渐凋零
C.室外人们着装越来越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越来越大
3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应该和平利用太空
B.积极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C.太空属于全人类
D.积极抢占宇宙空间资源
【答案】29.A
30.A
31.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5月15日,地球公转到甲和乙之间,故答案为:A。
30.5月15日到6月17日学业考试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北半球(烟台位于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A对;天气越来越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高,正午物体影子越来越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越来越小),CD错;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烟台路边树木依然茂绿,B错。故答案为:A。
31.人类应该和平利用天空,积极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天空属于全人类,不能积极抢占宇宙空间资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宁夏)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看到( )
A.地轴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海洋与陆地
33.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答案】32.D
3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32.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故答案为:D。
3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读图可知,在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月29日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乙之间。故答案为:A。
(2021·大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35.2021年劳动节(5月1日)至2021年国庆节(10月1日)期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34.C
35.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3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错;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C正确;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D错。故答案为:C。
35.从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北半球昼先变长,B、D错;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长开始变短,因此从从劳动节到国庆节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A错,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青岛) 我国各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总结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判断此节气是( )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37.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而华北一带则是“麦到芒种谷到秋”。影响两地麦类作物收获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水源
【答案】36.C
3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6.由资料“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可知,次日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时候,次日后白昼逐渐增长,故答案为:C。
37.江苏、浙江一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华北一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影响两地麦子收获时间不一样的主要是苏浙一带纬度低,气温高,收获时间早,华北一带纬度高,气温低,收获时间较晚,A正确。降水、地形、水源对麦类成熟期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通辽) 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头部位于赤道北),图2为来日太阳光展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38.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关于男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表示昼夜更替一次
39.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日期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8.B
3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8.由题目可知,男生代表地球,则身体也表示的是地球,故A错误。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运动方向应为①→②→③→④→①,是逆时针方向,故C错误。绕女生一圈是一年,昼夜更替一次是一天,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9.如图所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左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2021·阳泉)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下围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当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1.当日,山西省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时期
42.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通信快捷 B.科技发达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答案】40.C
41.A
4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0.甲位于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乙位于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丙位于3月21日到6月22日之间,丁位于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故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丙,故答案为:C。
41.山西地处北半球,5月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A正确、BC错误;极圈及其以内才会有极昼现象,山西没有极昼时期,D错误。故答案为:A。
42.火星探测任务属于航空航天产业,属高端科技行业,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发达,B正确;与科技发达相比,交通、市场、通信均不是关键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晋中)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下图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当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4.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通信快捷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市场广阔
【答案】43.A
44.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3.春分日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在每年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材料显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时间是2021年5月15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应对应甲位置,故答案为:A。
44.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首次地外行星着陆,需要发达科技做保障,故答案为:C。
(2021·海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形状 C.太阳运动 D.地球公转
46.下列节气时段中,海南全为昼长夜短的是( )
A.立春→谷雨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D.立冬→大寒
【答案】45.D
4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会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会产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故答案为:D。
46.海南位于北半球,立夏→大暑均处于夏至日前后,在春分之后,秋分之前,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B正确;立春→谷雨我国昼逐渐变长,春分之前昼短夜长,A错误;立秋→霜降我国昼逐渐变短,秋分之后,昼短夜长,C错误;立冬→大寒我国均为昼短夜长,D错误。故答案为:B。
(2021·福建)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系列建设的新旅程。下图示意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8.“天和”核心舱升空时,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下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9.当日,福州市的昼夜长短及其之后一个月的变化是( )
①昼长夜短②昼短夜长③白昼渐长④黑夜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7.D
48.A
49.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四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它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中心。
4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图中丁位于海南省,D项正确。故答案为:D。
4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和”核心舱升空时间是4月29日。读图可知,①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因此4月29日时,地球运行在①②之间,A项正确。故答案为:A。
49.4月29日及之后的一个月,地球都运行在①②之间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福州昼长夜短,并且白昼渐长,黑夜渐短,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
(2021·潍坊)北京时间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0.该日地球大致运行到(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1.该日潍坊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
B.昼长夜短且昼在变长
C.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在变长
【答案】50.D
5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50.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此时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④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距离北回归线较近。故答案为:D。
51.5月30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山东省潍坊市昼长夜短,其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故答案为:B。
(2021·成都)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53.下列节气中,成都市昼短夜长的是( )
A.春分 B.清明 C.秋分 D.立冬
【答案】52.A
53.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52.由左图可知,立夏为5月5-7日,由右图可判断,①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③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④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结合左图,可判断,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①段,故答案为:A。
53.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成都昼夜等分,AC错误;清明为4月4-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误;立冬为11月7-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成都地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龙东)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各地将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4.活动当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5.此时,黑龙江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黑夜变短
【答案】54.B
55.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4.读图可知,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A位置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公转轨道B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到公转轨道C位置时,为北半球秋分日,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到公转轨道D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在B-C之间,最接近图中的B处。故答案为:B。
55.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接近B处,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省昼长夜短,故答案为:C。
(2021·黔江) 10月初,三明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下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6.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三明的天气是( )
A. B. C. D.
57.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8.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在此期间同学们发现( )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日出时间变早,日落变迟
C.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D.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答案】56.A
57.D
5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56.由图可以看出,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晴朗天气,以上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阴天,C表示的是大雾天气,D表示的是大雨天气,故答案为:A。
57.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10月初,此时地球是运行在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至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即在图中④处,故答案为:D。
58.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太阳直射一直以南半球,故A错误。太阳直射继续向南移动,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日出时间越来越迟,日落变早,故B错误。标杆的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故C正确。标杆的正午影子越来越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9.(2021·聊城)在地理课堂上,亮亮同学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他应该( )
A.让赤道所在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B.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C.在演示地球公转的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D.让地轴北端指向光源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转。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环绕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面总是呈66.5°的夹角,且空间指向不变。
(2021·聊城) 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并结合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60.两会召开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61.此时,北京( )
A.低温少雨 B.干旱多风
C.昼长夜短 D.河流进入汛期
【答案】60.D
6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0.北京两会举办期间时间是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此时介于④冬至日和①春分日之间,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故答案为: D。
61.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两会”召开期间,北京为春季,此时北京干旱多风,昼短夜长,河流尚未进入汛期。
故答案为: 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全国各地区中考地理真题汇集(2018-2022年)1.2.4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选择题一)
一、单选题
(2022·菏泽) 2022年2月4日(立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中国式浪漫惊艳了世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开幕式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下列古诗词描述的现象与立春节气对应的是( )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3.(2022·白城)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022·北部湾)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a段
5. 这一天,广西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6. 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力量。飞船成功发射的关键因素是( )
A.交通 B.科技 C.市场 D.劳动力
(2022·赤峰)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农民们在农田辛勤耕耘的风景正自南向北徐徐展开……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3月25日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cd之间 B.da之间 C.ab之间 D.be之间
8. 影响我国南方比北方春耕时间早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2022·牡丹江)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观察图一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登顶珠峰时,地球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0. 登顶珠峰当日( )
A.黑龙江省昼短夜长 B.全球昼夜等长
C.黑龙江省昼长夜短 D.北极出现极夜
(2022·广东) 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地球运转位置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之间。(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1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极昼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昼短夜长
(2022·常德)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在太空出差183天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地,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地球公转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14. 作为返回能着陆点的内蒙古西部,主要特征有( )
①地形平坦开阔 ②降水少,晴天多
③热带气候,气温适宜 ④人口稀疏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2022·资阳)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太空探日时代。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6. “羲和号”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7.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 )
A.人口众多 B.资源丰富 C.科技发展 D.交通便捷
18.(2022·泰安)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泰安市某中学组织学生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一课。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位置是(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022·成都)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下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0.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成都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全天皆昼
(2022·自贡)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为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创意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倒计时。图2示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主要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2.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 B.大寒 C.雨水 D.惊蛰
23.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变长 B.昼短夜长,昼变短
C.昼长夜短,昼变长 D.昼长夜短,昼变短
(2021·张家界)“我现在讲一句,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当地时间2021年3月l8日下午,中国代表杨洁篪在阿拉斯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发言震撼了全球。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杨洁篪代表发言当日( )
A.地球公转至D位置附近 B.张家界昼长夜短
C.北半球正值冬季 D.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25.“弱国无外交”,杨洁篪代表立场鲜明的发言是基于中国( )
A.领土面积广大 B.人口众多
C.经济高速发展 D.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021·北京)校园生活处处有地理。图1为某校园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6.图1校园中( )
A.主教学楼在校门正北
B.图书馆紧邻着教学楼
C.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食堂
D.耕作体验园的面积约为250平方米
27.学校每周一10:00举行升国旗仪式,有同学发现年中此时刻旗杆影长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形状 D.地球大小
28.图2为同学们在耕作体验园劳动的照片。下列天气符号中,能反映当时天气状况的是( )
A. B. C. D.
(2021·烟台)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探测器着陆火星当日,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30.从5月15日到6月17日学业考试这天,烟台( )
A.白昼越来越长
B.路边树木逐渐凋零
C.室外人们着装越来越厚
D.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越来越大
31.下列关于人类探索太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应该和平利用太空
B.积极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
C.太空属于全人类
D.积极抢占宇宙空间资源
(2021·宁夏)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看到( )
A.地轴 B.本初子午线 C.赤道 D.海洋与陆地
33.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021·大庆)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D.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北半球昼短夜长
35.2021年劳动节(5月1日)至2021年国庆节(10月1日)期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情况是(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2021·青岛) 我国各地农民按照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活动,总结了许多与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如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判断此节气是( )
A.立冬 B.大雪 C.冬至 D.大寒
37.苏浙一带是“麦到小满日夜黄”,而华北一带则是“麦到芒种谷到秋”。影响两地麦类作物收获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水源
(2021·通辽) 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头部位于赤道北),图2为来日太阳光展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38.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关于男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表示昼夜更替一次
39.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日期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阳泉)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下围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0.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当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1.当日,山西省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极昼时期
42.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通信快捷 B.科技发达 C.交通便利 D.市场广阔
(2021·晋中)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下图示意地球公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3.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当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4.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通信快捷 B.交通便利 C.科技发达 D.市场广阔
(2021·海南)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5.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形状 C.太阳运动 D.地球公转
46.下列节气时段中,海南全为昼长夜短的是( )
A.立春→谷雨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D.立冬→大寒
(2021·福建)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我国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5号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空间站系列建设的新旅程。下图示意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7.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图1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48.“天和”核心舱升空时,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下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9.当日,福州市的昼夜长短及其之后一个月的变化是( )
①昼长夜短②昼短夜长③白昼渐长④黑夜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潍坊)北京时间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0.该日地球大致运行到(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1.该日潍坊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
B.昼长夜短且昼在变长
C.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在变长
(2021·成都)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于2016年11月30日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53.下列节气中,成都市昼短夜长的是( )
A.春分 B.清明 C.秋分 D.立冬
(2021·龙东)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各地将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4.活动当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5.此时,黑龙江省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黑夜变短
(2021·黔江) 10月初,三明某校学生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测量正午时标杆的影长变化。下左图示意测量场景,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运动。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56.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三明的天气是( )
A. B. C. D.
57.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8.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在此期间同学们发现( )
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B.日出时间变早,日落变迟
C.标杆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 D.标杆正午影子变短
59.(2021·聊城)在地理课堂上,亮亮同学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他应该( )
A.让赤道所在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保持在同--水平面上
B.以光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
C.在演示地球公转的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
D.让地轴北端指向光源
(2021·聊城) 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据此并结合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60.两会召开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位于(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61.此时,北京( )
A.低温少雨 B.干旱多风
C.昼长夜短 D.河流进入汛期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地球是运行在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即在图中①段,②段是自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③段是自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④段是自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立春时意味着大地即将复苏,以上四种现象中,有可能出现“冰伴游鱼跃,和风待柳芳”的景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季景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深冬季节景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夏季景象,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3.【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此时介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在以上轨道图中位于丁段。故ABC错误、D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4.A
5.C
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4.6月5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即图中的ab段,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5.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的广西昼长夜短,该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昼夜平分是在春分日或秋分日这两天才有,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6.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飞船成功发射的关键因素是科技,交通、市场和劳动的影响小,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答案】7.B
8.C
【知识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7.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因此3月25日,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da之间。B正确。故选B。
8.我国春耕的时间,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春耕时间较早;北方地区纬度较高,相对南方地区,热量少,春耕时间较晚;所以造成我南北方春耕时间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对春耕时间早晚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9.A
10.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9.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2020年5月27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①~②之间。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A。
10.2020年5月27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是出现在9月23日后至次年的3月21日前这段时间,昼夜等长的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北极出现极夜是在冬至日,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答案】11.A
1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1.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甲是北半球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乙是夏至,每年的6月22日前后,丙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丁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2年6月5日,地球运行到春分和夏至之间,即甲-乙之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从春分到夏至到秋分是昼长夜短,从秋分到冬至到春分是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是昼夜平分。所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广东省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在中蒙边境一带是断续相连的干燥剥蚀残丘,相对高度约百米。高原地面坦荡完整,起伏和缓,古剥蚀夷平面显著,风沙广布,古有“瀚海”之称。
13.读公转轨道图的判读:读图可知,②处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根据公转逆时针方向,③是秋分日、④是冬至日,①是春分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地面时是4月16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①②之间,即是春分日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4.作为返回能着陆点的内蒙古西部,主要特征有:①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 ②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 ④地广人稀,安全性较高; ①②④正确。内蒙古西部属于温带,不属于热带,当地经济和科技都比较落后,③⑤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5.B
16.C
17.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5.地球上23.5°N- 23.5°S之间称为热带,23.5°N- 66.5°N称为北温带,23.5°S-66.5°S之间称为南温带,66.5°N- 90°N之间称为北寒带,66.5°S-90°S之间称为南寒带。太原卫星发射中心(37°30′N,112°36′E)是位于 23.5°N- 66.5°N之间的北温带,故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16.图中乙处北极圈是极昼,是6月22日前后的夏至日,按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方向,丙处是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丁处是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甲处是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羲和号”发射当日是10月14日,所以这一天地球是公转在图中丙与丁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根据题意,故答案为:C。
17.发射人造卫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主要得益于我国科技的发展,与人口众多和资源丰富无关,交通便捷的影响很小,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8.【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可知,图中①是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图中②是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所以2021年12月9日15时地球运行到图中的③和④之间。故C正确,AB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答案】19.A
20.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9.读二分二至日图,左侧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依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转可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2022年6月5日)成功时,地球运行至图中的①段,春分日(3月21日)向夏至日(6月22日)过渡,A正确;②段夏至日(6月22日)向秋分日(9月23日)过渡,B错误;③段秋分日向冬至日(12月22日)过渡,C错误;④段是冬至日向春分日(3月21日)过渡,D错误;排除BCD,选A。
20.北半球春分至秋分,昼长于夜;秋分至来年春分,夜长于昼,南半球相反。北京位于北半球,故6月5日春分日向夏至日的昼夜情况应该是昼长夜短,B正确;排除ACD,选B。
【答案】21.B
22.C
23.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1.由于地球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始终保持66.5°,因此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来回移动,因此地球上不同地点转到不同位置获得的光热不同,因此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根据题意可知,相邻的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 开幕式当日(2月4日)恰逢立春 。因此推断北京冬奥会结束时(20日)最接近的节气是雨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根据题意可知,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此时处在冬至日至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北京位于北半球, 此时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24.A
25.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我国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24.杨洁篪代表发言的时间是3月18日,此时接近春分日,也就是接近D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张家界昼短夜长;北半球正值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处在6月份。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5.2016年以来,8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交、复交,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弱国无外交”,杨洁篪代表立场鲜明的发言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故D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26.A
27.B
28.A
【知识点】方向判断;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在地图中判断方向的首要依据就是指向标,只有在题目中没有给出指向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去进行判断。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包括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产生,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下图为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
26.该图依据指向标判别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主教学楼在校门正北;图书馆与教学楼之间隔着宿舍;实验楼到运动场最近路线经过篮球场,不经过食堂;耕作体验园的长、宽图上距离分别是1厘米、0.8厘米,实地长和宽分别是50米、40米,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
27.由于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校园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每周一10:00的太阳高度不同,旗杆影长不同。
28.读图可知,有的同学戴草帽,地上的影子清晰,可知当时太阳高照,是晴天。A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雷阵雨,B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晴,C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小雪,D图所示天气符号表示中雨。
【答案】29.A
30.A
31.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9.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所以5月15日,地球公转到甲和乙之间,故答案为:A。
30.5月15日到6月17日学业考试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北回归线移动,所以北半球(烟台位于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A对;天气越来越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高,正午物体影子越来越短(正午阳光照进室内面积越来越小),CD错;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烟台路边树木依然茂绿,B错。故答案为:A。
31.人类应该和平利用天空,积极推动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天空属于全人类,不能积极抢占宇宙空间资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32.D
33.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32.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从太空中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明显的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故答案为:D。
3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读图可知,在地球公转轨道中,甲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乙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丙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丁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4月29日核心舱发射当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甲乙之间。故答案为:A。
【答案】34.C
35.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3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A错;地球运行至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错;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C正确;地球运行至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D错。故答案为:C。
35.从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北半球昼先变长,B、D错;到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达最长,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长开始变短,因此从从劳动节到国庆节北半球昼长先变长,后变短,A错,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6.C
37.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6.由资料“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自此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进入隆冬时节”可知,次日之后,北半球白昼增长,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时候,次日后白昼逐渐增长,故答案为:C。
37.江苏、浙江一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纬度较低,华北一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影响两地麦子收获时间不一样的主要是苏浙一带纬度低,气温高,收获时间早,华北一带纬度高,气温低,收获时间较晚,A正确。降水、地形、水源对麦类成熟期影响不大,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38.B
39.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8.由题目可知,男生代表地球,则身体也表示的是地球,故A错误。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运动方向应为①→②→③→④→①,是逆时针方向,故C错误。绕女生一圈是一年,昼夜更替一次是一天,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9.如图所示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是运行在左图中的①处,故答案为:A。
【答案】40.C
41.A
42.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0.甲位于9月23日到12月22日之间,乙位于12月22日到次年3月21日之间,丙位于3月21日到6月22日之间,丁位于6月22日到9月23日之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故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丙,故答案为:C。
41.山西地处北半球,5月1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A正确、BC错误;极圈及其以内才会有极昼现象,山西没有极昼时期,D错误。故答案为:A。
42.火星探测任务属于航空航天产业,属高端科技行业,故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科技发达,B正确;与科技发达相比,交通、市场、通信均不是关键因素,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3.A
44.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43.春分日在每年3月21日前后,夏至日在每年6月22日前后,秋分日在每年9月23日前后,冬至日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材料显示,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时间是2021年5月15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应对应甲位置,故答案为:A。
44.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后第三个真正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首次地外行星着陆,需要发达科技做保障,故答案为:C。
【答案】45.D
46.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会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会产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故答案为:D。
46.海南位于北半球,立夏→大暑均处于夏至日前后,在春分之后,秋分之前,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B正确;立春→谷雨我国昼逐渐变长,春分之前昼短夜长,A错误;立秋→霜降我国昼逐渐变短,秋分之后,昼短夜长,C错误;立冬→大寒我国均为昼短夜长,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47.D
48.A
49.A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中国卫星发射中心一共有4个,分别是四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它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卫星发射中心。
4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海南省,图中丁位于海南省,D项正确。故答案为:D。
4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和”核心舱升空时间是4月29日。读图可知,①是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因此4月29日时,地球运行在①②之间,A项正确。故答案为:A。
49.4月29日及之后的一个月,地球都运行在①②之间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福州昼长夜短,并且白昼渐长,黑夜渐短,①③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50.D
5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50.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此时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也就是图中的④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距离北回归线较近。故答案为:D。
51.5月30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山东省潍坊市昼长夜短,其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
故答案为:B。
【答案】52.A
53.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春分日在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从冬至日过后一直到第二年的夏至日,这6个月中北半球白昼一直变长,黑夜一直变短,一直到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从夏至日过后一直到冬至日,这6个月北半球白昼一直变短,黑夜一直变长,一直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
52.由左图可知,立夏为5月5-7日,由右图可判断,①位于春分和夏至之间,②位于夏至到秋分之间,③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④位于冬至到春分之间,结合左图,可判断,立夏节气前后,地球运行至图2中的①段,故答案为:A。
53.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成都昼夜等分,AC错误;清明为4月4-6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B错误;立冬为11月7-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成都地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54.B
55.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54.读图可知,当地球运动到图示公转轨道A位置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到公转轨道B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到公转轨道C位置时,为北半球秋分日,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到公转轨道D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在B-C之间,最接近图中的B处。故答案为:B。
55.7月1日活动这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接近B处,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接近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黑龙江省昼长夜短,故答案为:C。
【答案】56.A
57.D
58.C
【知识点】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56.由图可以看出,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晴朗天气,以上四个天气预报符号中,A表示的是晴天,B表示的是阴天,C表示的是大雾天气,D表示的是大雨天气,故答案为:A。
57.学生测量标杆影长时,是10月初,此时地球是运行在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至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即在图中④处,故答案为:D。
58.测量活动连续开展了两周,太阳直射一直以南半球,故A错误。太阳直射继续向南移动,对于我们北半球来说,日出时间越来越迟,日落变早,故B错误。标杆的正午影子均朝向正北,故C正确。标杆的正午影子越来越长,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9.【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手持地球仪围绕光源演示地球运动,应该尽量让球心始终与光源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光源为中心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地球仪,始终保持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同时保持地球仪自西向东转。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环绕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面总是呈66.5°的夹角,且空间指向不变。
【答案】60.D
6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60.北京两会举办期间时间是2021年3月4日至3月11日,此时介于④冬至日和①春分日之间,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故答案为: D。
61.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两会”召开期间,北京为春季,此时北京干旱多风,昼短夜长,河流尚未进入汛期。
故答案为: B。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