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被动运输
水的渗透作用
▌讨论1:渗透装置的液面为什么升高?
水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往高浓度溶液扩散。
(从水中的溶质微粒的角度分析水运动方向)
▌课本(从水自身的角度):
水会顺梯度从自身相对含量高的区域往低的区域扩散。
水的渗透作用
▌思考:是否所有水分子都朝以上方向扩散?
不是,只是多数。水分子双向扩散,但速度有差异。
水的渗透作用
▌从课本讨论2和3总结渗透作用条件?
① 浓度差(而且浓度差越大,吸水程度越大)
② 半透膜(蔗糖等不能透过)
但是液面无法无限上升,因为水分子也受到重力向下作用
外侧浓度高而水少,内部水分向外流动
水的渗透作用
外侧浓度低而水多,外侧水分向内流动
▌小总结:把装置放在等、高、低浓度的情况分析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也会吸水和失水发生渗透作用吗?
生活中有什么例子?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渗透装置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发生渗透的条件
于高浓度溶液中
于低浓度溶液中
①半透膜
②浓度差(决定吸水程度)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置于低浓度溶液
置于高浓度溶液中
细胞在等浓度溶液中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透过细胞膜吗?
不能透过细胞膜,
血红蛋白类似于问题探讨的蔗糖
▌红细胞的细胞膜是不是相当于半透膜?
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是,细胞膜等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让血红蛋白通过,是更加严格的半透膜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吗?
不一定,浓度差较小则不会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什么条件?
浓度差。浓度差越大,细胞吸水或失水越多。
▌临床上输液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浓度与血浆的浓度基本一致,血细胞不会因为过度吸水或失水而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
与红细胞细胞膜一样具选择透过性。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分析
置于高浓度溶液中
置于低浓度溶液中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板书)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
1. 如果没有细胞壁,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
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只发生渗透作用的吸水或失水。
所以发生条件要有细胞壁(条件1)
2. 为什么植物细胞失水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不是一起变化,而是发生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条件2)
3. 还需要什么外界条件?
细胞内外浓度差,外界液体大于细胞液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
原生质层
外界溶液*
液泡(细胞液)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0. 3g/ml的蔗糖溶液
浓度只高一点的蔗糖
高出很多的高浓度蔗糖
③较高浓度盐酸/醋酸
②较高浓度KNO3溶液
浓度过高
~ 不明显
~ 明显但不能复原(死亡)
~ 且会自动复原
细胞吸收离子
~ 明显但不能复原(死亡)
不发生 ~(直接杀死细胞)
质壁分离,加清水后复原
▌思考:实验滴加的是0. 3g/ml的蔗糖溶液,如果滴加过高或者过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会有什么后果?
→ 所以就可以根据现象来分辨不同溶液(后面应用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与生活的联系
▌农作物施肥有“烧苗”现象: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或者难以吸水,导致植物萎蔫.
▌食物腌制不易变质。腌制食品的内外都是浓度很高的溶液,微生物在高浓度溶液中严重失水,难以在其中生存和繁衍。
▌吃瓜子口渴。瓜子表面含有很多盐分导致口腔液体浓度过高,口腔上皮细胞失水。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A
实战演练
▌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4-3。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丙>丁>甲>乙 D. 丙>乙>丁>甲
D
实战演练
▌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够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A. 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 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 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 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的潜力的变化应当是( )
A. 由大到小 B. 由小到大
C. 不变 D. 变成0
A
B
实战演练
▌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入清水、0. 3 g/mL的蔗糖溶液和0. 4 g/mL的KNO3溶液中,测得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曲线A、B、C分别代表细胞所处的溶液是( )
A. 清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
B. KNO3溶液、清水、蔗糖溶液
C. 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
D. 蔗糖溶液、KNO3溶液、清水
实战演练
B
▌应用1:分辨不同溶液
▌应用2:鉴定细胞的死活
质壁分离的应用
▌应用3:测定细胞液浓度(需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
▌应用4:比较各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的应用
[典例]
① 比较A和B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种溶液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乙失水最多,说明乙浓度大于细胞A且最大
A在丁失水,说明丁浓度大于细胞A
A在甲不变,说明甲浓度和A持平
A在戊吸收少量水,说明戊浓度稍低于A
A在丙吸收大量水,说明丙浓度远低于A
细胞液浓度A>B
乙>丁>甲>戊>丙
在同一溶液中,A吸水较多,或者失水较少
质壁分离的应用
细节:浓度问题
▌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
渗透装置的常见类型与应用
▌渗透装置的应用:
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
烧杯内盛 淀粉溶液 漏斗内 盛碘液 结论
A变蓝 不变蓝
B不变蓝 变蓝
C变蓝 变蓝
D不变蓝 不变蓝
碘能通过半透膜,而淀粉不能
淀粉能通过半透膜,而碘不能
淀粉和碘都能通过半透膜
淀粉和碘都不能通过半透膜
渗透装置的常见类型与应用
▌回顾:水的渗透的过程中是否需要能量?为什么?
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物质以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这种物质运输的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又称简单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顺浓度梯度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的实例:
O2、CO2 等气体,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Peter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装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脂质体,置于清水中。脂质体形态轻微变大。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被动运输
Peter将他在人细胞中分离出的“杂蛋白”与脂质体结合。脂质体体积明显逐渐增大,甚至涨破。
▌结论:水分子主要通过蛋白质的协助进行扩膜运输。
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又称易化扩散):
借助膜上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不消耗能量。
被动运输
通道蛋白:
允许水分子或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只参与协助扩散
载体蛋白:
与特定物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变化,将结合物转移到膜另一侧,
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实例:
水的运输,
少数离子、氨基酸的运输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讨论1:两者有什么异同点?
共同之处是都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
不同之处是:后者需要借助转运蛋白的协助。
▌讨论2:为什么他们两者被统称为被动运输?
因为他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
如果是细胞特别需要某种物质,就需要消耗能量来克服这种趋势进行逆浓度梯度运输,即主动运输(下一节讨论)。
被动运输
▌讨论4:什么因素会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速率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受到膜内外浓度差会影响
协助扩散还受到转运蛋白数量的影响
被动运输
物质浓度
运输速率
0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