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3 20:3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用图解法来表示复杂知识的方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观察心脏的结构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吸收进入了哪里?我们吸入的气体如何运往全身各处?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出示血液分层图,提示思考提纲:
a.正常情况下,血液会凝固,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我们要在血液中加入什么?
b.血液分几层?分层后的各部分是什么成分?
c.血浆的成分和功能是什么?
2、出示光学显微镜下血细胞涂片标本图,出示思考提纲:
a.在此血涂片中指出各种成分的名称?
b.在此血涂片中哪种细胞体积最大?哪种细胞体积最小?哪种细胞数量最多?哪种细胞数量最少?哪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列表比较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d.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什么?它有什么特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称为贫血。贫血病人应多吃含铁质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f.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仔细观察、思考、交流。
学生积极观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归纳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小组讨论“人血常规化验单”
结合第一章的内容回答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输血与血型
有些人因为意外原因,失血过多,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给他输血。是不是所有的学都适合输血啊?
提问:
a.血液的类型。
b.混合输血的危害和输血的原则。
c.谁是万能能输血者和万能受血者?
知识拓展
教师幻灯片展示知识拓展的题目。
教师对学生所做题目进行简单的点评。
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拓展的题目。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出示三种血管的图片判断分析
2、出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对比的表格,让学生列表归纳。
3、出示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和提纲:
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生物学观点?
区别各种血管,并说明区分的依据并列表归纳。
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血管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血管的名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出示心脏结构示意图和思考提纲:
a.说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结构的名称。
b.说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各结构的名称。
c.观察图,比较说明心脏的四个腔中,哪个腔最厚?
d.观察心脏的图片,说出图片所指的结构的名称。
2、师生共同归纳心脏的特点及血流的方向。
血液循环的途径
1、出示体循环示意图:
说出体循环的途径。
2、出示肺循环示意图:
说出体循环的途径。
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通过什么结构联系的?
b.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动静脉血发生转变的场所在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血压和脉搏
提问:
1.成年人的正常收缩压和舒张压。
2.低血压和高血压
3.脉搏次数
结合实际生活
知识拓展
观察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某人患有肾炎,医生在其手部输液治疗,请说出药物经过的途径。
2、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出体外的途径。结合循环路径。
板书设计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物质运输的载体 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三、物质运输的途径
1.血液的组成 1. 血管 1.体循环
2.输血与血型 2.心脏 2.肺循环
3.血压与脉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