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生物的呼吸》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呼吸。
2、掌握鱼类的呼吸。
3、了解鸟类、昆虫类的呼吸。
【教学重、难点 】
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呼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单细胞动物通过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交换气体
二、新知探索
(一)鱼类的呼吸
1.鱼的呼吸器官——鳃
2.鳃丝(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鳃耙(“过滤器”)
3.鳃是鱼的呼吸器官,其中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里密布着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会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血液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水中。
拓展:水中含氧量的多少是鱼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水中的含氧量远远低于空气中的含氧量。在20℃时,1毫升水中大约含有0.0065毫升的氧气,而1毫升空气中却含有0.21毫升的氧气。
思考:有时鱼塘中为何会出现“浮头”现象?
(二)两栖动物的呼吸
1.青蛙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青蛙的呼吸: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蛙的成体以肺呼吸为主,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3.像青蛙这样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用肺呼吸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思考: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炎热夏季雨过天晴后没有及时钻进土壤的蚯蚓会死亡?
(三)鸟类的呼吸
1.鸟类呼吸系统的结构非常特殊,由鼻、咽、气管、支气管、肺和一些气囊组成,支气管一直穿过肺而与腹气囊相连。
主要呼吸器官——肺
辅助呼吸器官——气囊
2.呼吸特点:双重呼吸
思考:双重呼吸的意义?
鸟类的呼吸系统有气囊。
气囊只有贮存气体的功能,没有气体交换的功能。
鸟类在吸气与呼气时,肺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与其生命活动相适应。
(四)昆虫的呼吸
观察图中实验,设计者意图是什么?
实验结果:左边瓶中蝗虫不死;右边瓶中的死
实验结论是:大多数昆虫生活在陆地上,用气管进行呼吸。
(五)蝗虫的呼吸
1.主要呼吸器官——气管、微气管
蝗虫身体的两侧有两条纵行的气管主干,通过横气管相互连通。气管主干发出许多分支,最后分成许多微细的盲管状微气管。气管主干在身体的两侧有与外界相通的气门,气门能够张开与闭合,是气体进出的门户。
微气管是昆虫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能够通过微气管直接到达各种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微气管运走。
三、课堂小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