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第二章 第四节 设计和交流中的技术语言(二)
效果图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储备较弱,对技术设计有相当浓厚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属于必修《技术与设计 1》第二章第四节内容,包括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作用、三视图、效果图、机械制图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电路图的识读六个方面,是本章前三节内容的综合应用,效果图位于本节的中间位置,。
新课标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能识读简单的机械加工图、电路图、效果图、装配
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技术设计水平及通用技术室的现有情况,考虑到笔筒是学生
日常会使用的物品,学生了解其使用需求,结构简单,容易设计其外观及结构,因此本课时选用它作为设计项目。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效果图识读的基本方法。
难点:尝试将设计构思绘制成效果图。
3.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技术意识:学生通过效果图案例,感受技术设计运用的广泛。
工程思维:学生通过效果图的识读,使用系统思维进行分析,感知技术设计的特性与细
节。
图样表达:学生在设计项目实践中,将简单的效果图用三维设计软件表达出来。创新设计:学生通过调查等方式,设计符合设计原则的个性化产品。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 1.展示笔设计案例,提出设计方案呈现问 做出选择,回答问 揭示课题,为
揭示课题 题。 题。 效果图的了解
2.回应问题,引出效果图特点、定义。 及 识 读 作 铺
3.揭示课题。 听课 垫。
案例分析 分别使用草图和效果图进行方案呈现,对比说明效果图在设计当中的作用。 运用的领域 (1)展示图片,说明效果图无处不在; (2)效果图应用领域归纳 ①建筑外观 ②建筑室内 ③景观环境 ④机械加工 ⑤城市规划 ⑥产品设计 通过案例,讲授识读效果图的基本方法。案例: (1)鸟巢设计效果图 (2)汽车设计效果图 (3)汽车内部布局效果图识别效果图的基本方法: (1)从整体上感知产品的组成、形态、功能和特征; (2)从局部上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装饰效果。
以案例展开效
果图的实际应
听课 用,了解效果 图 应 用 的 领
域。
根据方法,尝试识读效果图。 以具体案例学习效果图的识
读,掌握识读
效果图的基本
方法。
项目制作 1.效果图制作软件介绍 以学生熟悉的
2.效果图项目制作展示 (1)SolidWorks 软件使用简介。 笔筒为项目, 以通用性较强的
(2)以笔筒为例,用 SolidWorks 绘制效果 听课,根据步骤理解 SolidWorks
图。 学习软件的使用。 为载体绘制效
(3)效果图与 3D 打印的结合。 果 图 , 再 以
3D 打 印 实
物,实现设计
到 制 作 的 过
程。
小结提升 回忆及记忆。 总结本课时的重难点。
课后任务 1.识读习题效果图。 2.观看微课,设计一款适用于学生的笔筒,并用三维软件绘制效果图。 知识的运用与巩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