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1 第一章 第一节 走进技术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第一次接触通用技术学科,对学科充满好奇与期待。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技术已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然而他们对具体的技术理念和技术知识却知之甚少。但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和探究能力,这为技术设计的深入学习与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为粤科版通用技术必修一《技术与设计 1》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技术,教学内容包括了解技术的起源与发展,感受技术的巨大作用,学习技术的性质三个方面。本节内容是本模块与本章的开篇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为后面技术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是:感知生活中技术现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通过活动体验和案例分析理解技术的性质,形成积极的技术价值观。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身边的技术案例,。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技术的普遍性与重要性,辨析技术的性质。难点:辨析技术的性质。
3.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技术意识:
1.能结合具体的技术案例和亲身体验“钻木取火”的技术试验,了解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认识技术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2.通过阅读资料、调查研究,加深理解技术的巨大作用;
3.通过案例研读、思考、讨论辨析技术的性质;
4.通过以上学习形成积极的技术价值观。
四、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情景引入 展示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升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1520 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点亮花城夜空三个案例。 设问 (1)技术是什么? (2)技术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3)技术从哪儿来呢? 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学习下面的内容。 听讲并思考 让学生明白技术就在身边,并通过一些对我国领先全球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与国家的认同 感。
一、了解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1. 技术的起源 技术产生的原因 原始人类为什么要取火?取火满足了人类什么需求? 通过人类取火的原因推断技术发展的源由。 人类的需求推动了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实现了人们的各种愿望,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立即行动: (1)调查钻木取火技术的原理及所使用的材料。 (2)尝试手工复原古老的钻木取火技术。(观看视频) 思考: (1)钻木取火的关键是什么? (2)你可以根据钻木取火的关键自己设计一款钻木取火的工具吗? 2. 技术发展的历史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思考、 技术体验:钻木取火 通过人类取火的原因推断技术发展的源由。 通 过 亲自尝试手工复原古老的钻木取火技术, 从而产生探究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技术的意识。
二、感受技术的巨大作用 任务:通讯技术在生产、生活、工作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请你运用多种方式了解、体验通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填写以下表格。 通讯技术的的巨大作用及其影响 调查、 研究技术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应用多种方式自主学习技术的能力。
范围 发挥的作用
生产
(观看视频:学生展示通讯技术在各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影响。)
三、学习 思考:远古人类生火照明,用火光、声音传送信息,与今天人们用 LED 照明、用移动通信设备传送信息有什么共通点?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技术的八个性质 技术具有目的性 技术具有实践性 技术具有综合性 技术具有创新性 技术具有相关性 技术具有价值性 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2.着重了解以下几个性质 (1)技术具有实践性 案例:青蒿素的研发过程 分析 分析青蒿素技术具备的实践性。 讨论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案例能体现技术的实践性?请和同学们交流。 (2)技术具有价值性 案例: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技术与专利的关系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科学活动:本质是发现客观对象的真理性,它解决 “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活动:本质是发明和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解决“做什么”“用什么做”“怎样 做”的问题。 立即行动: 判断下面哪些是科学?哪些是技术?判断依据是什么? 完成课本 P17 表 1-5 自主学习、 听 通过自主学
技术的性 讲、讨论 习、分析讨
质 论, 增加对
技术的探索
能力。深入
理解与辨析
技术的各个
性质。
(
工作
生活
)
小结提升 回顾、思考 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技术意识
四、教学反思
本课为第一章第一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本学科与本模块的的基本内容。本课通过技术体验、技术探究、调查研究、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技术的来源与发展,辨析技术的性质。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一定技术思想与初步了解技术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