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短歌行
——乱世之中的歌短情长
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来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四言短歌的节奏为二二拍,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作者
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代表作:《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等。
与子偕读,诵读明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感受诗歌意境)
慷慨悲壮
感受
与子偕研,整体感知
全文表达诗人情感的核心字眼?
忧
快速找出文中带有“忧”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壹
全文在忧什么?
忧——人生苦短(朝露)比喻
如何解忧——杜康(借代)
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思慕情人
思慕贤才
(贤才)
比兴
用典
对贤才的
思念和渴望
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在呦呦地叫啊,他们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郊外的艾蒿,我要是有满座的嘉宾,就用弾瑟吹笙把他们欢迎。
引用——以礼待才、尊重人才
兴
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求贤若渴 比兴
叁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喜
忧(比喻)
求贤若渴
盼——贤才归附
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暗喻人才南流
比喻贤才无所依托。
《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韩诗外传》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望——天下归心(比喻、用典)
忧——人生苦短
思——求贤若渴
盼——贤才归附
望——天下归心
志(一统天下)
情感
一首英雄的慷慨悲歌
品其诗,悟其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古诗十九首》
品其诗,悟其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品其诗,悟其道
不是无奈伤痛的悲歌,而是宏图大志的壮歌。
大忧思——大气魄——大慷慨
听其诵,品其情
https://www./w_19rszavbjl.html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诗品即人品,一首短歌行不仅张扬了一个时代,更代表了一位有王者风范的作家,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再次感受作者的魅力。
与子成诵,再感豪情
作业布置
1.小练笔:如果是你,你愿意归附曹操吗?请同学们展开联想,阐明观点说明理由。
2.完成课后练习题。
谢谢收看
赏析
通过诵读,忧——三处提及,可见全诗围绕着“忧思”来写,它是全诗的诗眼。结合诗句思考:曹操的“忧”是什么?
①朝露——人生短暂
人生短暂,除了慨叹“去日苦多”外,还运用“朝露”为喻来体现,感慨年华易逝。朝露,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用来体现生命的短促易逝。
②此忧如何排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只有举杯消愁。杜康——借代,指酒(用与酒相关的造酒人的名字来指代酒)。
(一)一忧人生短暂
譬如朝露,人生几何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借指有学识的人。选自《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里曹操只用了前两句,但熟读《诗经》的人会联想起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进而明白曹操在含蓄地提醒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二)二忧贤才难得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用《诗经·鹿鸣》中的诗句。
曹操借以表达: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表示出对贤才的渴求,会对贤才给予礼遇。
(二)二忧贤才难得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表面上感叹明月高挂天空,可望而不可即,无法揽取。实际上曹操是将贤士比作明月,贤才难得,令曹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来引出求贤之情,“不可断绝”更进一步写出曹操求贤若渴而贤士未至的苦闷。
(二)二忧贤才难得
贤才难得之忧如何消解,唯有招揽贤才。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这四句想象客人主动来访的情景,大家会像久别相逢的老朋友一样亲密无间,谈心宴饮,欢愉无比。前面曹操表示要对贤才尽以嘉宾之礼,这里对贤才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越发亲密。曹操对人才的感情越深,就越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望。
(二)二忧贤才难得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四句,表面上看是描摹乌鹊寻枝栖息的样子。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对他们发出了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就是你们正在寻找的值得辅佐的对象,我这里一定可以让你们大展拳脚,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二)二忧贤才难得
①“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二句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曹操海纳百川的胸襟,希望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
同时他还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
(三)三忧功业未成
②作为三国时期的“超世之杰”、文武全才,曹操需要贤才做什么?
天下归心—忧—功业未成
(三)三忧功业未成
探讨:全诗虽以“忧”为诗眼,但它所传达出的是曹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冬, 53岁的曹操亲自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想要借赤壁一战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志向。在大战前夕,曹操在江上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鸣叫着往南飞去。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船头,慷慨而歌《短歌行》。
联系背景来看,曹操的人生态度不是消极的。曹操没有选择“及时行乐”,而是在人生的暮年仍不失进取精神,积极招揽贤才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诗作中流露出的“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屈从于现实,依然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忧”。
本课小结
《短歌行》中曹操感慨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短歌行》这首诗就是一曲英雄不屈从于现实、渴望建功立业的慷慨悲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