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册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册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30 10: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少版八年生物上册 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3.1光合作用的产物 单元 三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章光合作用的第一节,主要通过两个探究实验完成了对光合作用产物的研究。与学生而言难度稍大,课堂内容量比较大,教师采用提前准备好所作实验,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小组讨论,大屏幕显示,完成实际用这又一难点。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是学生学得的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如何以概念和形成途径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此有必要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来分析、讨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及产物,再以一两组光合作用的探索实验加以检验。
教学 目标 探究实践: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阐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意义。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的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态度责任: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命观念:概述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生命观念。
重点 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阐明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意义 2.说出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难点 1.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举例说出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些花草,放在室内不见光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后,叶色发黄,长势缓慢;放在阳光下,就会枝繁叶茂,生长旺盛。为什么绿色植物在有光和无光的情况下长势不同?植物在阳光下能产生什么物质呢?
讲授新课 一、探究绿叶在光下产生的物质 视频: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目的要求: ①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②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材料用具: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3)方法步骤 ①暗处理: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②设置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这实际上进行的是对照实验,自变量为光。 ③摘叶:几个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光照时间以2~3h为宜,时间过长,合成的淀粉可能运到遮光处,使实验失败 注意 光照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出现遮光部分也变蓝的现象,因为可以由筛管从照光部位运来淀粉。 ④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因为酒精具有易燃性,所以在用酒精脱色时,应先分装好酒精,再点燃酒精灯,而且一定要水浴加热,否则会有危险。 注意 ①隔水加热,可避免因直接加热酒精而沸腾外溢发生危险。 ②认识装置:小烧杯内放有酒精,大烧杯中盛有清水,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小烧杯内叶片受热均匀。 ⑤漂洗、滴碘液:用清水把叶片上的物质(如酒精、叶绿素等)漂洗掉,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中,向叶片上(见光的部分和不见光的部分)滴加碘液。 ⑥清洗、观察: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滴上碘液后,我们发现,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用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未变蓝。淀粉的特性之一是遇碘液变蓝色,这说明见光的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4)实验结果:叶片的见光部分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5)实验结论: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该实验的另一个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口诀记忆:“一昼夜,两面遮,三步走” “一昼夜”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两面遮”强调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两面都遮盖;“三步走”“隔水加热→清水漂洗→碘液检验”三个连续操作步骤。 第33页“思考讨论” 1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让叶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更有说服力。 2.实验材料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实际上是作对照实验,用同一片叶,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变量——光照,形成了有光和无光两个条件。 3.叶绿素易溶于酒精,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使叶片脱色。水浴加热可防止因温度过高使酒精溢出而引起安全事故。 4.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后,我们发现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遮光的部分未变蓝。这说明叶片见光的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同时也进一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1)实验 将新鲜的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加满水,盖上带有导水管两根导管的瓶塞,放在光下。当瓶内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放在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现象:火柴重新燃烧起来。 (3)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3.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制造的这些有机物不仅供植物本身需要,也是动物和人类的食物来源。 (1)动物、植物和人的呼吸及燃料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光合作用产生的。 (2)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3)煤炭、石油等燃料中的能量是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延长有效光照时间,即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使植物体内积累更多有机物,农作物产量得以提高。 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也可以使作物增产。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立体种植等措施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拓展提高: 叶面积系数 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总数。增大叶面积系数,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使植物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但叶面积系数过分增加时,植物吸收光的量将不再上升,这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不再增加,而消耗有机物的量则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上升,所以此时植物本身积累的物质不再增加,甚至会减少。 了解目的与材料用具 参与探究 明确每一步的原因及操作方法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完成思考讨论 参与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知道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拓展了解叶面积系数 介绍目的与材料用具 引导探究 介绍每一步骤及原因 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完成 指导完成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介绍光合作用的意义 介绍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拓展介绍
课堂练习 1.收集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的气体,发现该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起来,从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什么气体?( B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蒸气 D.氢气 2.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D ) 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 B.合理施肥 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 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 3.养金鱼时在鱼缸中放水草的主要作用是( B ) A.提供食物 B.增加水中氧气 C.美化鱼缸 D.增加水中二氧化碳 4.地瓜的块根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马铃薯的地下茎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甘蔗的茎中含有丰富的蔗糖。这三种植物根、茎内的淀粉和蔗糖的来源是( B ) A.茎细胞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物合成的 B.主要由叶肉细胞制造,再运输到根、茎细胞 C.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并积累的 D.由根细胞合成,再运输到茎细胞 5.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是( A ) A.立体种植 B.中耕松土 C.反季节播种 D.施加化肥 6.某同学想比较某植株上、下部位叶片的淀粉含量,按照图所示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发现叶片a为浅蓝色,叶片b为深蓝色,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A.步骤2的目的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B.步骤4中滴加的液体应为稀碘液 C.实验证明,植株下部叶片中的淀粉含量相对较多 D.该实验还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知识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实验前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叶片放在酒精中加热处理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水浴加热是防止酒精燃烧发生火灾。 3.滴加碘液后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色,不见光部分为黄白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合成了淀粉。 4.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主要产生淀粉,并释放氧气。 5.在农业生产中常用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等方法提高农作物产量。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