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平板玻璃 B.凸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2.如图所示的光学作图中正确的是( )
A.光通过凸透镜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3.如图所示,位于主光轴P点的物体A经过凸透镜L成像B于Q点。若在透镜和Q之间放一个凹透镜,那么所成的像将位于( )
A.Q点的右侧
B.仍然在Q点
C.Q点的左侧
D.以上答案都有可能
4.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照相机 D.投影仪
5.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
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
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6cm处,则透镜成(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8.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四幅图,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及其矫正方法的是( )
A.丙甲 B.丙丁 C.乙甲 D.乙丁
9.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都是凸透镜
B.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C.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甲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D.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
10.关于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图乙中,是爷爷用的放大镜,它是凸透镜
C.图丙中,表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之后,可以用凹透镜矫正
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二、填空题
11.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______(填“强”或“弱”)。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12.某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cm。
13.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两空均填编号)。
14.如图,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O点的光斑向 _____(选填“左”或“右”)移。继续注水,折射角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汽车后视镜成像,属于实像的是_____(填序号)。
15.如图所示是用照相机先后拍下同一辆汽车的两张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拍摄第二张时,镜头离汽车的距离比拍摄第一张___________。(选填“远”或“近”)
16.防疫期间,吴忠市各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红外线测温系统。其中,红外测温仪测温的原理是将被测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而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_透镜,远处的物体经其后在传感器上成 ___________立、缩小的 ___________像;当人逐渐靠近摄像头时,所成的像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新冠疫情期间,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 _____(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人眼的成像原理与 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18.如图所示,小明正在模拟_________(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使用,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该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
三、作图题
19.画出光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如图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请在图中画出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S'。
四、实验题
21.小明和小华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上;
(2)他们通过实验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序号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像的大小
1 42.0 13.0 倒立、缩小、实像 ↓逐渐变大
2 32.0 14.5
3 22.0 18.5
4 19.0 21.0 倒立、放大、实像
5 17.0 24.5
6 15.0 30.0
分析表中数据,请你总结出一条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_____;
(3)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照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摆放,为寻找此时像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当光屏移到某位置上时,光屏上所成像如图乙所示,为了判断像是否清晰,则接下的操作是_____;
(4)为寻找烛焰等大的像,可将图甲中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_____cm刻度处,再移动光屏进行观察;
(5)利用上述光具座,若选用焦距为3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你认为_____(选填“合适”或“不合适”),理由是_____;
(6)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不足是:_____;
(7)在图甲中,移动光屏成清晰的像后,再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像再次清晰,则所加镜片可矫正图_____(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22.某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把蜡烛移到了两个位置,如图所示,则甲是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乙是___________的工作原理图;(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或电影放映机)
(3)实验记录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外,还应记录___________;
(4)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调。
五、简答题
23.小东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
(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当晶状体太厚或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或太弱时,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在前后方向偏离视网膜,导致近视眼或远视眼的产生。
(b)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当焦距单位为 m 时,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 100 即可。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人的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组成一个凸透镜。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 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之_______(填“前”或“后”),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矫正措施:近视者应该佩带凹透镜,利用这种透镜对光线的______作用,使图象聚焦在人眼的视网膜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
(3)现有一度数为 200 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_______m。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C
6.C
7.C
8.D
9.D
10.C
11. 强
12.20
13. ②③ ①④
14. 左 不变 ①④
15.近
16. 凸 倒 实 变大
17. 乙 照相机
18. 望远镜 凸透镜 会聚
19.
20.
21. 主光轴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左 向上调节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或向上移动光屏 30 不合适 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像距难以确定,误差较大 火焰在有风的时候会晃动,蜡烛会越烧越短 丁
22. 同一高度 照相机 放大镜 像距 下
23. 前 发散 0.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