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1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1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9: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道德经》)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旷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预习检测
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聂荣臻为代表的晋察冀抗日军民,在残酷激烈的战争环境中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救助失去父母的两个日本小女孩的事情。——《大战中的插曲》
整体把握
一(1):交代会议的故事,开篇点题。
二(2-5):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
三(6-10):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
四(11-14):孤女谢恩。
五(15):“插曲”成佳话。
1、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层,概括每一层的主要内容
2、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倒叙: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顺叙:中间叙述救起的日本小姑娘是按照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插叙:插叙了晋察冀军区俘虏的日本兵的故事。
3、读完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聂荣臻?结合文本分析
①具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尽管两个小女孩是日本人,但是聂荣臻元帅考虑到孩子是无辜的,在炮火中救助了她们。
②慈爱、和善可亲。聂荣臻元帅给小女孩找奶喝,拿过洗干净的梨给美穗子吃,还给她喂饭。
③心思细腻、缜密。在考虑到两个孩子究竟怎么办的时候,把是由自己抚养还是送回去的每一种情况的利弊都加以权衡。
④富有敏锐的政治觉悟和博大胸襟。认识到这是军心问题,对儿童和被俘士兵决不伤害,这是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的一个良好契机。
深入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大战中的插曲》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有人认为可以将这封信的内容删除,你觉得呢?
不能删除:
①给日本军写信是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删除会损害故事的完整性。
②这封信体现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有助于表现聂荣臻的形象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③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有利于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④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为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做铺垫。
2、比较信和回忆录的语言风格差异,并思考原因。
信:庄重典雅、义正言辞、情理并重。
回忆录:浅显平易、通俗易懂、自然亲切。
总结主旨
《大战中的插曲》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聂荣臻元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这件事,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链接材料——得道者多助
田中实本是侵华日军一个少尉军官,在战斗中受重伤被俘。八路军国际和平医院院长柯棣华为他做5次大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从此他成为反战积极分子。1941年2月,他在河北唐县组织其他日本战俘成立“在华日人反战同盟集中支部”。他们制作了一种名叫“慰问袋”的宣传品,是用漂白布制成的一尺长八寸宽的口袋,印着日本人喜爱的樱花图案,内装反战歌曲选集和刊物,还有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签发的通行证。他们到日军据点附近散发这些“慰问袋”,在日军中引起反响。
研究者找到一份新四军日文传单原件,上面写着∶"我们偶然来到新四军,官兵以平等身份对待我们,使我们享受到人间的温暖。我深深感到他们不希望战争。同胞们!为了东亚和平,中日人民的自由幸福,放下武器吧。”经考证,这是由侵华日军陆军15师团的香河正男所写,时间是在1938年11月。香河正男被新四军俘虏后3个月转向反战立场,他起草的这份《告诉我的兄弟们》日文传单,在当年日军阵地上传播
链接现实——虚伪的人道主义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部分美政客的“常规”操作是,一手打着“人道主义”旗号向乌克兰“砸钱”,一手从冲突中收割利益。近日,美方更是不顾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上升和高企的通胀,积极推动向乌追加40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其“人道主义”旗号下的虚伪面孔暴露无遗。战结束后,为能继续收割战争红利,部分美政客与军工复合体狼狈为奸,对内将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诉求包装成国家利益,对外则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掩盖其霸权野心,在世界各地引发他国冲突而从中牟利。从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再到叙利亚战争,美国所谓的“正义机器”碾压过哪块土地,哪里的国家和民众就要背负长久的苦难。
如今,美式“人道主义”旗帜插在了乌克兰的土地上。从新军事援乌计划到乌克兰版“租借法案”,再到当前备受争议的400亿美元援助计划,一笔笔号称“支持乌克兰人民”的“救命钱”,却让超800万乌克兰人被迫逃离本国,其他民众则在战火纷飞和经济衰退的泥沼中苦苦挣扎。
对比阅读《长征胜利万岁》和《大战中的插曲》
《长征胜利万岁》写了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参加全军干部会议等大事件。表达了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
《大战中的插曲》写了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送小姑娘回去、多年以后再与当年小姑娘相见等小事件。体现了作者的善良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文章内容:
《长征胜利万岁》表达方式以记叙、抒情为主。
有关长征胜利的事件很多,作者可以大量记叙。
《大战中的插曲》表达方式以记叙、以议论为主。
有关日本小姑娘的事件、时间很少,相比于战争来说,事件较小。
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