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
结合实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01
掌握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02
教学目标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地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位“世界70亿人口日”。伴随着“第70亿宝宝”的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的时代。一个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课前导入
1、概念
是指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首要因素)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如果要提高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某地区或国家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开源:开发新能源,通过贸易、对外开放获取其他地方资源 节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浪费、不污染。
思考: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首要因素)
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估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时,一般主要考虑的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一种或几种资源,如土地、淡水等。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3)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因素)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比现在少得多。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吃、穿、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比例的。
4、其他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自然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均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地域的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思考: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中间者观点既考虑到当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也考虑到未来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估计。
A.资源问题导致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的出现。
B.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示区域最合适的人口数量。
C.消费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D.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人口问题导致资源和环境问题,A错;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示区域最大的人口数量,B错;唯一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的是消费水平,C对;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资源,D错。
C
下图为某省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木桶效应”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2.图示省级行政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 B.水资源
C.土地资源 D.生物资源
3.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新疆 B.湖北 C.山东 D.广东
4.提高该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大力开采地下水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跨流域调水 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2.B 3.C 4.C 第3题,由图可知,该省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第4题,根据“木桶效应”可知,木桶容量取决于短板。图中显示,该省水资源最为短缺。跨流域调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从而提高该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B
C
C
5.工业文明时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6.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人口容量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甲丙
C. 乙丁丙甲 D. 丙乙丁甲
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D 6.C 【解析】5.工业文明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据图可知,丁区域煤铁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容量最大。故选D。6.据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环境人口容量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较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丙;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甲区域。故选C。
D
C
课前导入
2020年5月27日讯,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马承新表示,为贯彻落实“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山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落实。这说明制约山东省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针对该制约因素,如何提高山东省的人口合理容量?
提示 水资源。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前提
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准数值的“虚数”
本质
特点
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人口过快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
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原因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引发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5、谋求人口合理容量措施
20世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8亿~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约8亿~9亿 D.约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1.C 2.D 第1题,结合表格可以判断,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是依小康消费水平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约8亿~9亿。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
C
D
读影响某地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国家中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4.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 唐、宋时期
C.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3.B 4.C 第3题,读图可知,影响该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四个国家中只有南非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第4题,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土地主要反映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矿产主要反映在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上。图示的对外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影响力均较小,因而可能对应我国的时期为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B
C
5.制约北京市“人口天花板”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6.谋求北京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不包括( )
A.分散非首都功能,分散人流 B.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C.发展经济,提高消费水平 D.提升城市服务管理水平
人口天花板是用以衡量一个城市在人口暴增的压力下维持城市运转的最大数量。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