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明水暗道迎月走
【诀窍】
明水暗道迎月走,
暗水明道背月走。
【浅释】
“明水暗道”是指,夜晚赶路时,月亮的光线经过水面后,发生镜面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判断路面上亮的地方是积水。
但是,这只是一种情况,那就是当我们迎着月亮走时,因为,这时反射光线正好进入我们的眼睛。反之,当我们背着月光走呢,那就是“暗水明道”了!
因此,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就选择暗的地方落脚;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就选择亮的地方落脚。即:“明水暗道迎月走,暗水明道背月走”。
【详解】
俗语说:“明水,暗道,紫花泥”。
关于这句话,其实还有其他的版本,比如“明水,暗泥,紫滑路”,但意思都是一样的。
这句话说的是农村人走夜路时总结下来的经验之谈,从前的农村,晚上没有路灯,走夜路的人若是没有带手电筒,便可以凭借着微弱的星光,稍微看到地上的状况,明亮的地方就是有积水的地方,千万不要踩上去,发暗的地方就是可以走的道路。走夜路的时候,倘遇到说明不明,说暗不暗,介于明和暗之间,类似紫花色的地方,必是泥坑了,踩上去就是一脚泥,这自然是不能走的。
这是前人的经验,放到现在也是可以用的,但是却很少用了。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交通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是石板、水泥路面了,甚至是柏油路了,没有坑洼,没有泥土,不少地方也架起了街灯,水坑、泥泞看得一清二楚。再不济,随身携带的手机也可以随时掏出来照明。
渐渐的,这句“明水,暗道,紫花泥”,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后一辈的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它慢慢的退出了属于它的“舞台”,走过了属于它的时代。
如今的农村,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些老话,不该被遗忘。
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和子孙说着从前的事,讲着他们所不知道的往事,而这些老话,我希望能这样传承下去。
再如,一位老司机凭多年开车的经验:“明水暗道黑泥洼”,也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老一辈人的话不无道理,小时候走夜路,大人都会说,灰色的是路,白色的是水,不知道深浅不能走,黑色的是坑。当然这套理论在冬天可行不通,因为晚上路面被灯一照是发白的。
【例题】
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地上的暗处都应是积水
分析:根据“明水暗道迎月走,暗水明道背月走”。当迎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明处部分是水;当背着月光走时,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反射光没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地上暗的部分是水。
解答:如图甲为背着月光走的情形,乙为迎着月光走的情形。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光线强;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有水。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有水。因为背着月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有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
故选:B。
【练习】
1.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有不少水洼。为了不致踩到水洼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洼 B.不管怎么走,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洼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暗处是水洼 D.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较亮处是水洼
2.如图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相向而行,则两位同学看到的现象是( )
A.甲看到水面比路面亮,乙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B.甲看到水面比路面暗,乙看到水面比路面亮
C.两位同学看到的都是水面比路面亮
D.两位同学看到的都是水面比路面暗
答案:1.C 2.A